书法导报访谈

彭国亮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书法导报》访谈</p><p class="ql-block">——彭国亮访谈</p><p class="ql-block">1. 你擅长隶书,尤其喜爱礼器碑,并在此碑的学习上下过一番功夫,你认为怎样才能写好礼器碑?</p><p class="ql-block">答:礼器碑的学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p><p class="ql-block">一、认识《礼器碑》的书法价值</p><p class="ql-block"> 《礼器碑》乃东汉庙堂隶书的代表。其字大小约4㎝至5㎝间,存字1500有余。在传世汉碑石刻中存字量为较多者。为习隶者提供了更多可资鉴的素材。加之艺术性突出,法度完备,堪称小字隶书的典范。特别是被清人郭宗昌、王澍等大批学者推崇至汉隶第一,其后习之众矣。可以肯定,礼器碑成为习隶者无法绕过的经典。因为碑阳、碑阴、碑侧三部分审美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在同一块刻石中有如此丰富的审美价值,是其他任何一块汉碑都无法比拟与超越的。</p><p class="ql-block"> 我非常喜欢《礼器碑》,于此碑的学习下过功夫、用了心血。近十年来,几乎沉浸于此碑的研习中。深深被它的变化所折服。我甚至把《礼器碑》中的每一个字都比作一座殿宇,每个笔画都视作为一尊菩萨,十分虔诚‘笔画瘦劲硬朗,精神炯炯。</p><p class="ql-block"> 碑阴文字清雅生动,有流丽飘逸之美。重复的字很多,如二、百、鲁、孔,每个字都不同,极富变化。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有二十三个不同的“之”字,而礼器碑中有八十多个“百”、五十多个“二”、四十多个“鲁”、二十多个"孔”,都极美,都不雷同,真正做到了和而不同。只要是相同的字出现,其形态必不相同。只要是相同的笔画,其方向、粗细、长短必有变化。这是任何汉隶碑刻中都是少见的。</p><p class="ql-block"> 碑侧文字俊逸飞动,古韻隽永。有很多字富大气象,不输大字石门颂。用石门的笔法可以把礼器碑侧文字放大写,同样高古飞动,流光溢彩,彰显草意。</p><p class="ql-block"> 要把礼器碑的美写到心里去,把他当成坐标,当成美的参照。以后欣赏别人的作品时,就有评品的标准与参考物。就不会行走江湖,粗俗不分,美丑不论。特别是对其他隶书的学习更具指导意义。</p><p class="ql-block"> 书写能力的提高,就是要学会审美。临帖就是学习审美的过程,不仅仅是写字。如只是写会,那永远也只会写字。</p><p class="ql-block"> &nbsp;用审美特征学习、创作都是好方法。</p><p class="ql-block">三、经常阅读礼器碑</p><p class="ql-block"> &nbsp;字帖的阅读,即为读帖。把帖当书来读,读其文、悟其义。了解碑帖中描述的人文历史知识。礼器碑的内容是可读的,且文词优美。</p><p class="ql-block"> &nbsp;读帖,还要把它当艺术品来欣赏。不仅要欣赏其外在的美,更要品味其内在的美。要做到分析结构、理解规律、审视美学特征、空间分析、笔画形态特征等等,把字强记于心,下笔才能有理、有由,胸有成竹,翰不虚发。努力寻找字帖里的"是",临写时才会实事求是,准确无误。</p><p class="ql-block"> &nbsp;对于初学者,读帖尤为重要。长期读帖,可以养眼。眼光不错了,就能看懂美的东西,能寻找美的元素滋养自己的书法。大多数人都只写不读,往往事倍功半。有甚者,长期沒观察规律,把错误写的很牢固,以后想改都难,长期以往,没有进步,越写越没信心。</p><p class="ql-block"> &nbsp;读帖还可以提高文学修养。像礼器碑这类经典碑刻,文词都很精致优美,不仅仅有书法的价值,更有文史、文学的价值。读之犹如读一部文学作品。</p><p class="ql-block"> 读帖要仔细认真。帖子里的每个字都要读到,不要留死角,不要走马观花,更不能雾里看花。</p><p class="ql-block"> &nbsp;读帖要越读越薄。最后要选择性地读一些典型的字。把审美特质有高度概括性的字重点读。</p><p class="ql-block"> 读帖要常读常新。不能固化审美过程,不能读之无味。要经常锻炼、更替自己的读帖方法,深挖隐藏的、不明显的、容易忽略的细节,当你能透辙看懂这些,你就成了高手。</p><p class="ql-block">四、理解礼器碑的变化</p><p class="ql-block"> &nbsp;清人周星莲说,临摹既得之后,要多读、多悟、多商量、多变通。变通,首先是通晓变化。礼器碑就是以变化为著称的。清人王澍云:"隶法以汉为极,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而此碑(礼器碑)最为奇绝,瘦劲如铁,变化若龙,一字一奇,不可端倪。”十分准确地阐述了礼器碑的特点。礼器碑的变化体现在笔画与结字的多变。凡相同的字,一定不一样。凡相同的偏旁部首,一定有差异。凡相同的笔画,一定不雷同。</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变则通。只有知变,才能知如何变,才能通晓书法规律。通则变。只有通化,才能变得高妙,才能变得有情趣。不然,字会写的粗糙、糟乱、低俗。为什么不深入临帖的人书法就会有俗气呢,因为不懂规律,不通晓方法,一变就乱,一变就俗。所以要创作一幅高质量的书法作品,必须通晓字帖中的结字规律、用笔特征、审美特质。变则活,通则灵。</p><p class="ql-block">五、学以致用,经常创作点礼器碑风格的作品</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要创作一幅有礼器碑风貌的作品,有诸多制约的因素。</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一是要临透礼器碑。把碑中的结字规律烂熟于心。把碑中的字根形状熟记于心。把碑中的典型笔画形状熟记于心。练字不记忆等于白练。临帖光写不记也等于白临。头脑记忆得越多,手下书写得就越顺畅。顺畅就会趋于自然。自然就是高级的。道法自然,书写更要自然。</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二要加强审美能力的培养。要心中有美的标准、眼里有美的尺度、手下有美的风规。不然,写的字便俗。作品格调就不高。</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三要研究作品的章法形式。对国展作品的形式要用心去研究,找到适合自己的一、二种形式,付诸实践。多用,要成为得心应手的工具。</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四要研究作品的字的大小。自己能写多大的字?多大的字表现最好?多大的字用什么章法最好看?这个是小问题,不研究便成了大问题。有问题的作品,上不了国展。</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五要研究纸与纸的颜色。纸是书法的载体与工具。工具是重要的。纸的选择要有利于作品的表现。纸的颜色要有锦上添花的效果。</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六要选择合适的内容去写。内容要熟读。尽量做到文字零错误。文字的使用注意语境的不同,用字可能有差异。不能简、繁字体互用。文字准确率,对于书记家来说,出错是零容忍的。</p><p class="ql-block">&nbsp;2. 你认为只有审美能力提高了,书写能力才能提高。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审美能力?</p><p class="ql-block"> 答:用书法审美特征去学书法,是王增军先生所倡导的。我是用这个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p><p class="ql-block"> 书法是艺术,肯定有其内在的审美规律与特征。我们在隶书学习中,隶书也有固有、多重的审美内涵。整个汉隶呈现雄强、古朴的审美风格,这个是永远不会变的。如果你写的隶书作品不雄强,也不古朴,就违背了隶书的审美特征,就不是成功的隶书作品。</p><p class="ql-block"> 当然,在遵循共性之外,有的隶书还清雅,如礼器、曹全;有的隶书还俊逸,如石门、封龙山;有的还方整,如张迁、鲜于璜;有的还高古,如好大王、祀山公;等等。有的兼有多重审美特征,如礼器碑,碑阳就雄强朴茂,碑阴就清雅秀丽,碑侧就遒劲俊逸,所以礼器碑最适合初学,除变化多端外,审美多样性也是最显著的特征。在汉碑中是最为独特,故清人称其汉隶第一,绝非妄语。</p><p class="ql-block"> 从审美特征去学习,容易抓住其字的特质。</p><p class="ql-block"> 怎样增强审美能力?这个主要还是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去培养。多看、多悟、多写,不断增长阅历与审美体验。多写作品,用审美特征映证审美、丰富审美。当审美能力提高了,就能看懂古人的好、知道自己的差了。</p><p class="ql-block">抓审美特征,确实是学习书法的好方法。</p><p class="ql-block">3. 你非常善于学习和总结。你曾在《隶书字帖里慎重使用的字》一文中,将几种隶书经典字帖中的错字与异体字进行分析比较,以避免在书法创作中写错字。请谈谈你是如何以礼器碑为底色进行书法创作的。</p><p class="ql-block">答:我在这里说的是隶书字帖里的错字与异体字。 错字肯定不能直接使用,异体字可以直接用。</p><p class="ql-block"> 字帖里有很多错字,但又不是古今通用的异体字。错字形成的原因,有的是作者写错了,有的是刻工漏刻了,有的是石头风化造成笔画破损的,有的是民间作者文化水平不高误写的,这些字,用现在旳规范标准要求,都不能直接使用,用之就错,犹如有"毒"矣!</p><p class="ql-block"> 很多初学隶书的作者,遇到字帖里没有的字心中没数,首先是查字典,照搬字典里的字或照搬字帖里的错字。我们要虔诚地临帖,但不要迷信字帖里的所有。在众多的经典法帖中,错字都不可避免,有的本身就是书写错误。我们应该遵循毛泽东的"古为今用"的原则去看待这些有“毒”的字。临帖时就把它们纠正过来,不可盲目把字帖里的错字写到作品中去。现在中国书协在作品评审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文字审读,对错字零容忍。书写水平高的人也有可能被错字刷下去的。只要我们重视,在平时的学习中甄别错误,就可以逐步不在作品中写错字了。</p><p class="ql-block">  异体字与错字不同。异体字是为了字的美观长期使用、约定俗成的字。异体字在经典字帖里很多,不是错字。如礼器碑中,寿、桑、吞、胥等等,都是异体字。张迁碑中的异体字中更多,错字也随之更多。</p><p class="ql-block">  在临帖过程中要学会纠错。不要将帖中的错误重复。只有提高修养,才能辨错识错。特别是在投展作品创作时,尽量用规范字,少用异体字,坚绝不用错字。只有这样,在文字审读的最后环节顺利过关。</p><p class="ql-block">4. 请简单阐述一下你对当前书坛隶书创作风格走向的认识。</p><p class="ql-block"> 答: 当今书坛隶书创作气氛活跃,取法多样化。较之明清时期,由于文物不断出土,隶书资料不断丰富,特别是秦汉篆书、简、帛文字的不断面世,对隶书取法的丰富,是前人无法可比的。特别是简帛墨迹,对隶书笔法有更清晰的了解。故今天隶书取法就十分丰富了,有东汉成熟时期的庙堂隶书,如礼器、史晨、张迁诸多碑刻,也有西汉造像、砖铭文字,还有山体摩崖石刻文字,更有简、帛墨迹,加之清人隶书,构成了宏大的隶书体系,所以当今隶书是空前的丰富、多样、齐放的局面。有何应辉、王增军、李守银、崔胜辉等一批名家引领,隶书也达到了一定高度。</p><p class="ql-block"> 但时风的影响也是不可避免的。追逐时风,特别是效仿展览体就不可免了。以今照古,以古察今,本是好事。只有好的东西才会流行。学今人的东西可以,但不要死学。要师其师所师,才是真的方法。以古为徒也不绝对的。黄庭坚早年也是学苏东坡的,写的一模一样,中年以后才变法写出自己的体格。</p><p class="ql-block"> 入古不深才是当今隶书书坛的根本问题。依样画瓢、随便错位变形,把字往丑里写,陋习广播。殊不知,时人的东西简单,一看就会。古人的东西,怎么都看不懂、学不会。其实那些名家作品或获奖作品都是入古的东西。入古越深,面目就越新。</p><p class="ql-block"> 当今隶书学习、创造,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好局面。承前启后,百花齐放,三十年后必有大师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