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顺是最美的善良

梅林臻

<p class="ql-block">  寒风刺骨时,又忆慈母恩。如果不是糖尿病伴随的多器官衰竭,此时的母亲应该是端坐在轮椅上遥望远方,那无声的凝视平静恬淡不夹杂任何欲念,那洋溢的幸福甜蜜浓情不夹杂任何愁伤,是对远方亲人的怀念,还是对身边子女的惦牵,亦或是健康幸福的期盼,不得而知,只知道她的一生都是对责任的担当和对生活的鏖战。</p> 坚强的母亲 <p class="ql-block">  <b><u>苦不言累,痛不报怨,坚强面对农村生活轮翻登场的次次考验</u></b>。母亲的好多感人故事都是在夜深人静时刻,与梦为伍,思念相守,泪水陪伴,硬生生从残存的记忆中慢慢抽丝剖茧,渐渐还原呈现。都说母在家和福相随,亲逝情离苦难语,母亲在世的时候,从来不去关注,更不去深思和母亲的甜蜜幸福,总感觉有忙不完的“大事”,即便是打个电话也是象征性地应付,那荒废的时日总觉得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母亲辞世后才发现对母亲的陪伴太少太少。回望母亲辛劳一生,倍感心酸,那悄逝闪丢的日月镌刻下她多少苦累艰辛的生活不易,想着揪心,忆着感动,不经意间便勾勒出一幅战天斗地感人画面。九十年代初期,西北农村就如同路遥笔下《平凡的世界》那般尽显荒凉贫寒,一家子住在低矮的土坯房里生活十分艰辛,夏雨倾盆时节屋内汪洋一片,全家人伴着雨滴入眠;雪花纷飞时节烧暖的土炕就成全家人过冬的唯一方式,母亲是家里最辛劳的人,忙完田里的活计借助昏暗的灯光给全家人做饭,待饭菜上桌后,她则忙着压水饮牲口、拾桔杆煨炕、检查修理农具,每次吃饭时,孩子们早已经上炕入睡;辛劳的母亲这个时候边吃边陪父亲聊天,大都是第二天农活安排,简单交代一番后,父亲也掐灭烟卷回屋休息,母亲这时候开始收拾碗筷,洗锅抹灶归整厨房。这种有始无终的劳作想着就有些让人烦乱,但母亲却从不报怨,即便是浑身伤痛,心也十分安放,她的这份执念更多还是对家人的迁就呵护,为了家庭的幸福安康,更为了孩子们的茁壮成长,不论农村生活多么辛劳辛苦,她也是乐此不彼,任劳任怨。</p> 幸福的母亲 <p class="ql-block">  <b><u>喜不独享,乐不骄奢,恬淡面对家庭幸福接序而至的声声喜讯</u></b>。事物的变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辛劳默默付出静待花开花落是一种十分惬意享受的时刻;我们的成长快乐就是母亲人生路上耕耘培植的甜蜜花朵,她对孩子们的每一个成长变化十分在意,对孩子们的喜庆变迁十分骄傲,总是不由分说地在农闲不忙时节围坐在村口与乡邻们分享;姐姐临泽学理发艺成归来,母亲特别兴奋,说孩子总算有了一门手艺,可以凭本事吃饭,不用像她一样黄土地里剖食,过艰辛难熬的生活,说再苦再累也要再送孩子一程,借钱为女儿开店经营,后来,还果真在村委会自建门面房,开了全村第一家理发店;哥哥去县运输公司学修理,这也倾注了母亲对儿子的无声期许,宁愿自己身单力孤地田间劳作,也要让孩子远离家门长长见识;送我当兵的前半年,她和父亲十分纠结,对是否叫我回家应征参军常常争吵不休,意见相佐;想让我参军考学跳出农门改变一生命运,却又怕事不邃愿白忙活一场,到头来厨师技校包分配的工作也丢了,就在反反复复地争论争辨中最终还是冲破重重险关把我送上南去的列车,隔着车窗明显感触到母亲脸庞洋溢的笑颜和眼中饱浸的泪水,那一声声“照顾好自己”响彻云霄,饱藏着全天下父母满满的不舍和浓浓的关爱,那挥动的手臂在半空中舞动像一束满含智慧的强光,遒劲有力地助力和期盼远征的游子一路平安。在后来与亲人们的交流中知晓,母亲对我的参军引以为豪,虽然思念中总是脸颊挂满泪珠,但仍掩饰不住自豪兴奋,在离家很长的一段时间,与乡亲们交流最多的话题就是参军入伍,后来,也许是母亲的期盼感动了上苍,还是父母的培育发挥了作用,两年后的军招通知书像一击惊雷,让母亲以及她生活的周边都欢喜不断。</p> 善良的母亲 <p class="ql-block">  <b><u>心不藏私,行不凌弱,真诚面对乡邻困难无助时节的回回求助</u></b>。母亲身上满含着农民朴实无华的善良,骨子底里全是对真诚的守候和对浓情的呵护。她的性子急却从不无端迁怒,与人交往始终保持着本真的善良,她愿意陪乡邻们唠家常,天南地北任由倾诉,像个情绪的垃圾桶,围坐在街门前不嫌辛劳,一聊就是一整天,不管她怎么不适,照顾乡邻情绪永远都是她的首要任务,她说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让别人轻松快乐自己也会幸福感满满;农村的田间地头总有针头线尾吵不完的琐事,张家的牛吃了李家的苗,李家的埂挤占了张家的地,诸如此类的话题屡见不鲜,司空见惯,母亲年轻时也是个不好惹的“主儿”,那吵架吵闹的水平在东柳村也是屈指可数,从不落下峰,但随着孩子们的长大和年轮的增长,母亲变得大肚谦和,不再与琐事纠斗;有时候,面对欺凌辱骂也不再反唇相讥,咄咄逼人,而是充满善意;记得有一年夏收刚完,母亲熬夜将套田地里的苞米施肥浇灌回家休息,第二天路过再看,发现苞米地又因同村乡邻粗心大意再泡一遍,整个地块一片汪洋,被泡的苞米东倒西歪倒成一地,看着就让人心疼所气愤,我们几个都准备吵嚷着理论,让对方赔偿时,母亲故作镇定地安危说,算了算了,谁还没有个大意的时候,争来争去,争赢了理子,输掉了面子,乡里乡亲的以后还过不过了?说着挽起裤管深一脚浅一脚地进入田里用脸盆往外淘水;农村借钱借粮是常有的事情,有些年光景不好,困难偏多,母亲会通过养鸡下蛋、砸杏仁、卖酒瓶积攒一些积蓄,家里孩子多,生活本就不易,她十分注重节俭,从不乱花钱,却对乡亲们的求助从不拒绝,有求必应。她说帮人就是帮自己,谁都有难的时候,您释放善意诚心帮助,人家会感谢您一辈子。</p> 孝顺的母亲 <p class="ql-block">  <b><u>孝不作假,顺不伪装,浓情面对外公外婆终老艰辛的桩桩守护</u></b>。母亲对孝顺的理解很简单却很直接,面对年迈的外公外婆,她尽心尽力的守护。农忙时节,她会把自家田里的活计先放一放,带上工具先帮助外公外婆,年老多病夹杂着农活劳累,迫使得母亲成为田间地头的主力,她不顾疲惫,一边忙作一边安慰一旁焦急愁闷的外公外婆,让老人家永远都能感受得到家人守护的味道;逢年过节,母亲总是把烹制好的美食备留一份给外公外婆,让他们品尝,炸麻花、做油果子、烙饼子也是事先发好面和家人一起做成品送过去,在我们眼里,她是个辛劳果敢的大人,但在母亲心里她却是依偎外公外婆身边需要呵护的孩子,不论忙闲,每天暮色沉沉时分,她会拖着疲惫的身体到外公外婆身边,陪他们聊天唠嗑,直到很晚才回家,有时太晚了干脆倒头就睡,陪老人家过夜;最美莫过于大年初一,辛劳了一整年的家人们不到天明就已经纷纷起床,父亲准备早餐,卤肉粉条汤和油果子是我们初一早晨最馋香的美食,母亲拿出给我们置办的新鞋挨个叫三个孩子起床,待洗漱用餐完毕后带着我们到外公外婆家拜年,这好像是孩提时代最快乐幸福的事情,母亲开心的像个孩子,我们也因为外公外婆的压岁钱显得格外快乐;外公外婆的离逝是母亲永远无法释怀的伤痛,两位老人是在子女们的守护中相隔一年纷纷辞世的,走的都很安详也很坦然,无牵无挂的走完人生,这里更多的应该是母亲长久的照顾和关爱。对母亲而言,那些年真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悲怆,养育一生的父母天人远隔永世无法相见,那种伤痛真无法用言语表达,面对亲人的离世外加农村生活的负累很是让她痛苦,身为父亲的我此时再想想失去亲人的伤痛,更能够体会母亲那时那刻的凄苦心境;母亲用她的守候守护传承着孝顺孝道,彰显着源自善良的美德,也感化教育她的孩子,一事无成的我们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坚守孝顺孝道已经成为母亲的衣钵传承,我们送康养中心、雇请保姆、专家诊治穷尽一切方式让母亲颐养天年,感受浓情;我们端水洗脚、按摩擦身、洗理衣物寻找各种亲近之策让母亲享受美好,感受关爱。虽然我们的孝心并没有挽回母亲的生命,也没有让母亲减免病患,但传承在骨底的孝顺已经让母亲感受到血脉流淌的浓情真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