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源”--赣西北红色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

九岭百姓-陈

<p class="ql-block">红色中源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江西靖安县中源乡(原名:东源乡),是赣西北一个高海拔边陲小镇、它位于靖安、修水、武宁与奉新四县交界处,自古就有“一脚踏四县”之说,东源是横贯湘赣的九岭山脉腹地一个四面环山的半坡缓冲小平原,属于周边县域最高海拔乡镇,</p> <p class="ql-block">  解放之前尚没有公路,进出只有南从奉新上富、西从修水黄港、东从靖安高湖(或武宁罗溪)三条主要登山古驿道与外界相通,沿途崇山峻岭、山高林密,小道纵横交错,险要难行,成了战乱时期的一道天然屏障。也正因为如此,使东源这个小山乡,曾一度成为赣北政治、文化、军事中心,</p> <p class="ql-block">  东源乡在红色革命及抗日战争时期,曾有着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对近代影响深远的历史人文。</p> <p class="ql-block">  1930年8月红一军团以第十二军为左路,执行取浏阳、攻长沙、以威胁武汉的命令,由安义-鸭婆潭-马神岗-故县-东源-同安-五家坊等地到万载县城西北大桥圩。沿途一边行军,一边筹款储备物资。</p> <p class="ql-block">  1933年1月奉新、宜丰、修水、铜鼓四县临时县委依湘鄂赣省委指示,尽快赤化奉新、靖安、高安,与湘赣苏区打通联系,派遣由赖文龙为主任的白区工作团,到奉新、靖安边界的东源西岭云阳山区开展工作,并在靖安东源大杞、小杞一带建立了一个乡苏维埃,成立了三个党支部。</p> <p class="ql-block">  1934年2月红六军团红十六军在万载县小源缩编为红十六师,师长高咏生(不久后牺牲),下辖第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三个团,于奉新百丈与师长肖克率领的红十七师会合,执行中央军委关于破坏南浔铁路,钳制敌人的任务时,途经东源邱家街、塘埠等地,刷写标语、宣传党的优良作风和政策。</p> <p class="ql-block">  后来红十六师在徐彦刚师长率领下,作为南方三年游击战期间红军在长江以南唯一的正规主力师,留在湘鄂赣苏区坚持斗争,转战宜春各地,</p> <p class="ql-block">  1934年6月,红十六师四十六团三营副营长兼连长周济美在过修河到洞头时,与国民党二十六师所部打了一仗遭遇战,由于部队刚刚扩红改编,被国军打败后,连队被冲散,带余部刘珍吾、木桂英、许云青等来到了靖安境内,后来都成了东源白区工作团主要干部。</p> <p class="ql-block">  1934年8月,红十六师参谋长郭子民来到靖安燕子崖(原石境乡),组建了靖安、武宁、奉新三县白区工作团,任命周济美为靖武奉白区工作团团长,率部约二十多人。发动群众对敌斗争,组建贫民团,打土豪、炸碉堡、分田地。后因叛徒出卖周济美被捕,于1936年英勇就义。</p> <p class="ql-block">  1934年10月,周济美派下属刘珍吾,木桂英以拖板仑(现中源乡小塘)为根据地开展革命活动,通过本地人钟言河(东源烈士之一)的积极串连,根据地由小塘迅速发展到东源的港口、大河玄、毛公洞、大厂、向务、古竹、郭家、山下等地,方圆几十公里。后来,由刘志诚、许云青、木桂英接手,继续在这块根据地搞巩固发展工作。</p> <p class="ql-block">  1934年12月起国民党县政府调遣正规军和地方保安团共四个团疯狂“清剿”靖安县各地游击根据地,加强了对各游击区间的封锁,妄图隔断山下与根据地之间联系。</p> <p class="ql-block">  1935年3月国民党的部队,在靖安东源云阳山一带,“清剿”大杞、小杞建立的乡苏维埃和党支部时,火烧游击根据地四十八棚。令白区工作团损失惨重。</p> <p class="ql-block">  1936年6月靖安县国民党县长钟有祖,亲自带领军队来到东源小塘“清剿”,到处设防,严密封锁,游击队为了保存力量,以利再战,一部分进了深山,一部分在村里分散隐蔽,有个叫赖炳日的游击队员,在敌人威胁利诱下,叛变投敌,出卖了组织,供出了小塘地区40多名党员和游击队员的名单,时年28岁的钟言河及小塘党支部共六名党员和部分游击队员惨遭杀害。</p> <p class="ql-block">  1936年9月红十六师在靖安、奉新两县边界的东坑(现中源西岭洞下东坑),伏击了国民党独立三十六旅三五九团,取得东坑大捷。后因叛徒出卖和国民党数万大军多次围剿,红十六师及地方武装人数只剩500余人。</p> <p class="ql-block">  1937年2月东北特委少共书记刘珍吾,率游击队一部50余人突袭了东源小塘民团碉堡,处死了国民党保长熊安远和出卖小塘党支部的叛徒赖丙日。</p> <p class="ql-block">  1937年9月22国民党中央通信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p> <p class="ql-block">  1938年1月,国共合作抗日后,红十六师及地方游击队员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p> <p class="ql-block">  (附:红色革命时期东源籍烈士人员名单:钟言河、钟言鸿、陈金古、钟言恭、邹声华、万徇坤、李煌耀、邬坤福、、钟言杰、钟尔达、汪星喜、陈庭兴、叶存旺,于1975.4月建中源烈士陵园)</p> <p class="ql-block">  靖安县东源乡位于赣西北,隶属于国统区,离省会南昌仅40公里,是南昌的外围火线区域,抗日战争期间,深受周边地区“南昌会战”“上高会战”“长沙会战”等重大战役影响,遭日寇肆意烧杀掳掠达六年之久,饱经灾难。</p> <p class="ql-block">  1939年3月17日,继“武汉会战”后约5个月,“南昌会战”爆发,日本冈村宁次率四个师团各一部从修河以北占领区(武宁、德安)进攻南昌,其中日军106师团分作两路,一路会同101师团进攻南昌,一路占领安义、进攻靖安、奉新。</p> <p class="ql-block">  1939年3月25日,靖安沦陷,南昌及周边县均相继落入日寇之手,靖安被划入第十行政区(属沦陷区,1942年8月起改为第九行政区),国民党行政专员公署初设上富,后迁东源邱家街(现改为中源乡)、赣北的靖安、安义、永修、德安四个国民党县政府、湘鄂赣边区第二挺进队司令部、省立赣西北第二临时中学陆续迁驻于东源。主要驻扎在东源船湾村井字土库、九门楼、邱家村黄氏祠堂、钟家祠堂、三坪村陈家祠堂等当地有名望的乡绅民居和氏族宗祠。</p> <p class="ql-block">  抗战期间,国民党行署专员康景濂入住于东源船湾“九门楼”,还在东源提倡节俭,推广诗联,如“多难兴邦”“自强不息”,当时的抗日宣传工作抓得很紧,东源隶属于罗卓英的国民革命军第19集团军所辖,集团军还配有一个21人的宣传队,都是漂亮的上海姑娘,在东源演出了好几场鼓舞人心的抗日救国节目,行政专署也经常组织演出,有一天晚上,上演抗日短剧因演员和观众太投入,扮演日本鬼子的演员在“抗日军民”的“驱逐”下,不小心跌落到戏台下石板上,造成意外身亡。</p> <p class="ql-block">  1939年初在沦陷区烧杀抢掠的日军,对于处在沦陷区却成了赣西北政治、军事、文化中心的东源,自然也是虎视眈眈,很不甘心让它安然处于他们的掌爪之外。日军妄图从修水县茅竹山方向进攻东源,奉新中心县委游击队获悉消息,毅然把游击队开往茅竹山阻击日寇,一到茅竹山就与日军遭遇,持续与日寇进行了三天三夜的游击战,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游击队最后被日军包围,均壮烈牺牲,双方伤亡都比较大,加上进入东源道路错综复杂,后方纵深又都是山区,从此日军对东源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p> <p class="ql-block">  1939年8月,日军从安义据点起飞三架日机,带着晴空下太阳的阴影飞临东源上空,对三坪、合港、邱家、港口等地狂轰滥炸,共炸毁房屋30多幢,炸死炸伤军民10余人,敌机飞走后,邱家村有几个村民出于好奇,去看了弹坑,不久,多人皮肤就开始腐烂,原来日军轰炸时使用了细菌弹,其中有林秋香、曾圣福两个乡民因感染炸弹细菌,而致伤口严重溃烂。最后不明不白地死了,另有个叫钟有方的右脚也腐烂见骨,用啥药都没效果,最后求助于驻扎在东源的部队军医院,打了一支美国进口针才慢慢好了,</p> <p class="ql-block">  1939年10月,原驻守安义的国民革命军32军(晋绥军商震部)第141师师长唐永良在南昌会战反攻失败后,率部辗转赣西北,进驻东源休整。在邱家街(现中源乡中心医院)原来就有个水温大约38度左右的小温泉井,唐永良师长令人用炸药炸开了个大口,也没能找到温泉主水源,即在原地用条石砌了一个圆型汤池和草盖的凉亭一间,以供军民沐浴、洗涤使用,并亲笔题诗刻碑留念“咚咚战鼓彻云宵,敢叫倭奴士气消;清华洗净中原耻,荡涤埃氛兴备聊”。</p> <p class="ql-block">  1941年3月驻南昌日军为了彻底消灭占领区周边中国军队,在赣西北以南昌至上高县沿线的地区,分三路发动了所谓肃清讨伐的“上高会战”,</p> <p class="ql-block">  双方投入兵力约20万,国军以石头街-棠浦-上富-东源为第三抵抗防御线,在主战区前线浴血奋战的官兵、外围大大小小的阻击战(主要有:华林寨争夺战、上富截击战、九仙伏击战等)和作为当时赣西北后方的东源,在军政民各方源源不断提供的支前物资下,中国军队取得了最终胜利。日军伤亡达15000余人。</p> <p class="ql-block">  1942年5月,国民党陆军突击总队第一突击队进驻东源,(中英远征同盟军,番号“BC”,司令周淘漉,下辖五个营,每个营都有英国人组成的医疗队和爆破小分队</p> <p class="ql-block">  主要是驻澳洲英国人,代号“郁金香”的SOE204特遣队)是准备赴缅甸参战的,当时因去缅甸的路线尚未打通,便安排回内地集训,作为赣西北抗日后方的东源自然是较为理想的地方,分别在三坪村陈家祠堂、合港村南堡黄家祖屋、船湾村井字土库三处驻军,大约集训了五个多月,同年秋天开赴缅甸前线,</p> <p class="ql-block">  这些来自大不列颠的英国兵,仍坚持以面包为主食,不吃大米饭,他们把美国传教士巴先生留在靖安县城一套做面包的工具弄到东源,雇人做面包吃。英军大都粗犷直率,比较文明,不偷不抢不拢民。</p> <p class="ql-block">  1943年春,省立赣西北第二临时中学(后改为省立协和中学),从九江瑞昌迁来东源船湾村井字土库办学,在这里安放简陋的书桌,师生有400多人,教师中有5名广东籍地下党员,他们利用教师身份秘密组织了中共临时党支部,以饶练为支部书记,向学生灌输爱国主义思想,把抗日救亡活动搞得生气勃勃。</p> <p class="ql-block">  抗战时期,狂妄的日本军队虽经多方突袭,却从未踏入过属于沦陷区的东源。据老一辈回忆,土匪地痞、散兵游勇冒充假鬼子祸害老百姓的倒有不少。</p> <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p> <p class="ql-block">  1946年11月14日,抗日期间曾长期危害安义、靖安、奉新、永修等地的大汉奸范俊文在南昌被执行死刑。</p> <p class="ql-block">  1949年6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十五兵团四十三军一二八师四六八团进驻靖安县,全城解放。初设军事管制委员会,归九江军分区领导。</p> <p class="ql-block">  然而在靖安境内茫茫百里九岭山中,全县15个乡,还有9个乡共四股,大约500多国民党官兵盘踞深山,转兵为匪。企图配合国民党军队的反攻倒算,</p> <p class="ql-block">四股匪兵分别是:盘踞高湖西头村的国民党江西省赣西北剿共指挥部第十六绥靖团(荣誉团)团长谢明光所部、原设立在塘埠联防5个乡公所(塘埠、官庄、西头、古竹、躁都)的蔚云联防区区长匪首余希林及部下,藏匿官庄乡的是江西保安第九师第八团(保八团)团副梁秀山余部(县长兼团长彭朝钰已逃)、躲在靖安与武宁交界朱家山的是原国民党瑞昌县长吴孝先部下刘虎城的四川兵(县长吴孝先已化装潜逃),四股匪兵主要听命于藏匿在东源的国民党第九行政区专员徐树楠,其情报中转站就秘密设置在东源西岭云阳山的白云寺(现改名:天寿寺)。</p> <p class="ql-block">  1949年8月5日由靖安第一任人民政府(当时叫军管会,8月9日起始称人民政府)县长吴国天组织安排,县公安局长田博文带领下,经过前期细致的侦察和周密的计划,调集靖安与奉新两县警卫连,与人民解放军南昌军分区司令员兼一五六师师长邓克明,亲率四六六团、四六八团、四七一团所部分别对四股匪兵发起总攻,数小时后,盘踞靖安匪徒被全部剿灭。</p> <p class="ql-block">  并一举捣毁了设在东源云阳山白云寺的情报中转站老巢,国民党第九行政区专员徐树楠也在东源邱家街钟氏祠堂里(原中源中心小学)被活捉。</p> <p class="ql-block">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废除保甲制度,靖安县划归南昌分区(后改为专区)管辖,共设五区40村,东源属第五区(含西头、苦竹、东源)。</p><p class="ql-block">1956年7月,靖安县撤区并乡,设一镇七乡,即成立东源乡。</p> <p class="ql-block">  1958年10月,靖安县实行政社合一,成立人民公社,东源乡改为东源公社。</p><p class="ql-block"> 1959年元旦,南昌专区撤销,靖安县始属宜春专区管辖。</p><p class="ql-block"> 1981年3月,靖安县复立人民政府(因1966年起文革原因行政办公基本停滞)</p><p class="ql-block"> 1984年4月,靖安县恢复乡制,同年11月,东源乡改名中源乡,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  2008年6月,同盟军后人英籍彼德,带着当年同盟军集结时的照片到此寻访旧友。</p> <p class="ql-block">  追忆往昔,缅怀先烈,历经一代又一代先辈们的热血和付出,才有了如今的繁华盛世。近代革命时期的东源,也以山高林密的重峦叠嶂,四县交汇的地理优势,在赣西北地区守护起一块相对安宁的地方,保障了中华民族儿女英勇不屈的生机和活力。</p> <p class="ql-block">  书写这一段段洒满血泪的军事历史,无不令人无限感怀和敬佩。致敬一切为了中华民族崛起而奋斗的人!</p><p class="ql-block">如今的中源乡,在中国乡村振兴的号角下,结合地理环境优势,已完善综合基础设施,一跃成为江南地区避暑度假胜地!</p><p class="ql-block">编辑整理:九岭百姓-陈(注:部分内容及图片引用于网络)</p><p class="ql-block">有关中源乡避暑小镇其它历史人文及避暑度假祥情,可扫码关注当地公众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