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3年11月18日(星期六)</p><p class="ql-block">走街串巷 寻军统局旧迹</p><p class="ql-block">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BIS),是中华民国情报机关之一。1938年成立,1950年解散。早期的领导人为戴笠,1946年,戴笠死后,由毛人凤继任。军统局的组织形式是局-区-站-组-队,有的地方设有相当区、站的办事处。1949年,军统主要机构撤至台湾。</p><p class="ql-block"> 其前身是“军事委员会密查组”(1927年建)、复兴社(亦称力行社)特务处(1932年4月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1937年建)。1938年,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扩编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密查组、复兴社还是军统局,以及后期的保密局,其总部都是设在国民政府首都南京。那么它们确切的位置在哪里呢?笔者根据相关资料按图索骥走街串巷作实地寻访,经搜集整理发表于次,以供文史爱好者们批阅借鉴,若有错讹之处诚请指正。</p><p class="ql-block">(一)鸡鹅巷53号</p><p class="ql-block">(二)马台街22号</p><p class="ql-block">(三)洪公祠1号</p><p class="ql-block">(四)铁匠营80号</p><p class="ql-block">(五)军统南京四大监狱</p><p class="ql-block"> (1)江东门中央军人监狱</p><p class="ql-block"> (2)羊皮巷16号军统监狱</p><p class="ql-block"> (3)老虎桥32号首都监狱</p><p class="ql-block"> (4)吉祥村1号首都反省院</p><p class="ql-block">(六)江山戴笠故居</p><p class="ql-block">(七)岱山困雨沟</p><p class="ql-block">(八)钟山戴笠墓</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今夜无眠</p><p class="ql-block">阅读量:1.1万</p> <p class="ql-block">(一)鸡鹅巷53号</p><p class="ql-block">1932年4月1日,“中华复兴社特务处”成立。</p><p class="ql-block">特务处开始在南京鸡鹅巷53号办公。1936年迁到曹都巷洪公祠。1937年11月24日(南京沦陷前夜)撤出南京,迁到湖南省长沙市梓园。</p><p class="ql-block">特务处的工作叫特种工作,包括情报工作、策反工作和行动工作。特务处的组织包括内勤组织与外勤组织。</p> <p class="ql-block">鸡鹅巷53号作为特务处的大本营,对外就是一幢旧式平房宅院,有前后两个院落组成,共有20多间房。戴笠与家人住后院,密查组人员与第一师办事处人员在前院。</p><p class="ql-block">在1934年之前,戴笠主要就在这里活动。戴笠在鸡鹅巷的那段日子可谓是事业的奋斗期,他在53号过得十分简朴,几乎是一门心思投入在事业上。53号里面都是草织的垫子,而不是毛毯。</p> <p class="ql-block">在电视剧《潜伏》的开头就有这么一句话:但凡是在鸡鹅巷里面待过的特工,都是军统局的老资格了。而余则成就是从这里面走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鸡鹅巷</p><p class="ql-block">在明代本是鸡鸭鹅等的家禽市场,后来演变成巷。位于南京洪武北路北段东侧,西起洪武北路,东接一枝园。明朝末年,奸臣马士英就曾居住于鸡鹅巷。</p><p class="ql-block">鸡鹅巷中,曾经住过两位名人。一是南明弘光年间的权臣马士英,时有“扫尽江南钱,填塞马家口”的民谣。清军渡江,愤怒的南京人把马家拆成了一片平地。</p><p class="ql-block">古时鸡鹅巷旧影</p> <p class="ql-block">从珠江路跨过北门桥向南左拐,一条小路就是鸡鹅巷。进入鸡鹅巷右手边一处高墙深院,就是戴笠在南京的宅邸。这是道路改造前的老路走法,现在经洪武北路进鸡鹅巷。</p><p class="ql-block">这座宅邸四面都是高墙深院,在外边完全看不里面的情况。院内有木结构楼房,据说前后院有30多间房屋。这就是戴笠在南京的住所也是军统特务机关所在地,曾是臭名昭著的地方,被称为“杀人魔窟”。</p> <p class="ql-block">老鸡鹅巷从北门桥南向东,一直到一枝园、网巾市丁字路口。也就是北门桥到通贤桥河道南边的一条巷子。</p><p class="ql-block">上世纪90年代初,洪武北路拓宽改造时,北门桥南到现在的鸡鹅巷西口全都拆了。力行社特务处-鸡鹅巷53号旧址也没能逃脱被拆的命运。</p> <p class="ql-block">鸡鹅量西口北侧建立起高楼大厦,相比之下鸡鹅巷越发显得渺小寒伧。</p> <p class="ql-block">鸡鹅巷南侧被红庙小区占用,门牌号码不再是鸡鹅巷而是红庙,因此“鸡鹅巷53号”亦不复存在,无从寻觅了。</p> <p class="ql-block">追溯到600年前的明代,这里的确有一座红墙庙,并且与隔壁的观音庙相连,香火旺盛,人来人往,美食聚集就汇成了明代的红庙儿街。</p> <p class="ql-block">这条街上不仅仅可以尝到地道的南京小吃,还有徐州、山东、甚至广州的美食,美食在此汇集,形成了不足200米,却容纳了近50家餐饮店的美食街。</p> <p class="ql-block">这红庙小区后门实际是鸡鹅巷南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红庙小区后门</p><p class="ql-block">红庙66号,解放前曾经是我伯父与人合开的文城印刷厂,小时候我经常来玩过,解放后该厂迁址到合肥,更名为红星印刷厂,公私合营时併入合肥人民印刷厂。</p> <p class="ql-block">小区休闲广场</p> <p class="ql-block">红庙111号</p><p class="ql-block">鸡鹅巷南侧单号边门牌换成了红庙</p> <p class="ql-block">观音阁</p> <p class="ql-block">通贤桥</p><p class="ql-block">此桥始建于明初</p><p class="ql-block">位于国子监(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之南,原为石桥,现桥身于公元1999年改造,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单孔结构,长度十四米,宽度十六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通贤桥之得名与国子监有关,明初国子监为当时最高学府,培养通达贤能之才,其建筑中轴线称成贤桥。通贤桥是明国子监出入的重要通道。</p> <p class="ql-block">(二)马台街22号</p><p class="ql-block"> 1946年7月1日,军统局缩编为国防部保密局,初设南京马台街22号,1947年迁入洪公祠新建的大厦。</p><p class="ql-block">湖南路灯光艺术隧道</p> <p class="ql-block">湖南路10号一国民党中央党部</p><p class="ql-block"> 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旧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湖南路10号。</p><p class="ql-block"> 这里曾经是清朝江苏咨议局、江苏省议会、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以及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所在地。1937年,南京沦陷前,国民党中央党部西迁。1940年汪伪国民政府在南京粉墨登场后,国民党中央党部成为汪伪政府机构所在地。1945年,日本投降后,中央党部迁回原址办公。至南京解放前,中央党部占地面积达101437平方米,建筑面积27159平方米,共有房屋81幢539间。</p> <p class="ql-block">马台街</p><p class="ql-block"> 因清代制台马新贻最早居此,后成街,以“马台”二字得名。该街北段,在清代有将军庙,后成街,以庙得“将军庙”名。清代有街,名马台街。2004年此街拓宽延伸,将军庙(街)并入,统称今名。</p><p class="ql-block">据说在清朝同治七年,马新贻到南京任两江总督的时候就在这里居住,他在任时其实是一个很能干的官员,老百姓对他的评价也高,所以其死后南京的民众为纪念他,以总督的通称“制台”再结合他的宅邸“马府”为名,称该街道为“马制台府街”,简称“马台街”。</p> <p class="ql-block">湖南路与马台街交汇口东侧,建成一幢巨型商住大厦,尚不明其名号,尚未开业。</p><p class="ql-block">原址为马台街2一40号,曾经的军统局总部-马台街22号亦被拆除。</p> <p class="ql-block">这幢大厦介于湖南路与童家巷之间。</p> <p class="ql-block">童家巷巷口</p><p class="ql-block">童姓人家最早居住于此,故名童家巷。</p> <p class="ql-block">马台街42一44号这两幢老楼及以下地段依然存在。</p> <p class="ql-block">而街对面已建成南京市青少年宫</p> <p class="ql-block">新宫位于马台街与童家巷西沿交叉西北角,远远望去,白色的玻璃幕墙、柔和的外墙线条,圆形的阳光房顶,整个建筑好似一条轻柔活泼的飘带,既时尚又富有科技感。新宫共9层,地上5层,地下4层,总建筑面积约6.5万平方米。其中负三负四层是停车场,负二层到五层是功能区域。</p> <p class="ql-block">南京青少年红色地标</p><p class="ql-block">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p> <p class="ql-block">鸡鵝巷53号原胡宗南驻南京办事处,戴笠办公处,洪公祠为参谋本部特别训练班,简称特训班。马台街22号,为局本部,包括更名保密局。47年迁入重修洪公祠。</p> <p class="ql-block">(三)洪公祠1号</p> <p class="ql-block"> 洪公祠</p><p class="ql-block">何遵祠洪公祠忠王府张公馆</p><p class="ql-block">保密局往事如风</p><p class="ql-block">水西门旱西门新街口熙南里</p><p class="ql-block">朝天宫与时俱进</p> <p class="ql-block">洪公祠1号(南京市公安局)</p> <p class="ql-block">南京市公安局(南院)</p><p class="ql-block">1946年夏,撤销军事委员会,成立国防部,白崇禧任部长,秦德纯、郑介民任次长。 1946年7月1日,军统局缩编为国防部保密局,初设南京马台街22号,1947年迁入洪公祠新建的大厦。</p> <p class="ql-block">国防部核定保密局全部人员的数目,内勤各处室由原来军统局时期的1000多名减为335人,外勤减为6023人,电讯部门人员保留了1000人,总共比原来少了近两万人。到1948年又增加了外勤人员2880人。刚成立时局长由郑介民兼任,副局长唐纵、毛人凤。1947年12月5日,郑介民被免去保密局局长和国防部二厅厅长,调任为国防部次长,由毛人凤任局长,原任军委会别动军司令徐志道调为副局长。</p> <p class="ql-block">张学良在洪公祠1号与友人合影</p> <p class="ql-block">南京市公安局(北楼)</p> <p class="ql-block">洪公祠 秣陵路</p> <p class="ql-block">丰富路</p> <p class="ql-block">洪公祠1号西侧</p> <p class="ql-block">曹都巷</p><p class="ql-block">南京老地名——曹都巷</p><p class="ql-block">位于新街口大香炉一带,得名于元代的曹南王祠堂。</p><p class="ql-block">札剌儿·阿剌罕,随忽必烈南征南宋,平江南,以参知政事佩金虎符,行江东宣慰使。至元十八年(1281),拜行中书省左丞相,统蒙古汉军十四万自江南浮海征日本,行至庆元,卒于军。追封曹国公,谥武定,继追封曹南王,改谥忠宣。</p> <p class="ql-block">洪公祠1号南门</p> <p class="ql-block">曹都巷</p> <p class="ql-block">曹都巷</p> <p class="ql-block">大香炉</p><p class="ql-block">大香炉南起张府园(木料市),北接明瓦廊。地名来源于元朝,据说当时此处有一龙翔寺,寺前有一铁鼎,终年香火不断,人们就把铁鼎所在的道路称为大香炉。</p> <p class="ql-block">在古时,大香炉这一带曾是南唐宫城西侧的一条通衢大道,北宋和南宋江东转运司(相当于今市政府)的西侧大道,元代大龙翔集庆寺和初天下第一禅林天界寺的西侧香火大道,这里曾文人香客云集之地。 </p> <p class="ql-block">传说,元末明初的义军领袖张士诚,1365年在苏州被明军俘获后,解来南京活埋于此,朱元璋造了白塔镇在上面,让他永世不得翻身。又铸了一只香炉,日夜烧香供奉,令其鬼魂勿再有转世之念。</p> <p class="ql-block">观音庵一羊皮巷34号</p><p class="ql-block">这座观音庵是明末清初时期建筑的,当时被称为“古观音堂”。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汪伪政府解体 ,重庆方面还不及派部队来南京接管的真空期间,陈璧君趁机将珍宝藏于这清静的佛门之地。</p> <p class="ql-block">南京第五初级中学成美校区</p><p class="ql-block">南京第二十四中学,前身为“成美学馆”,由安徽无为县人周寄高先生于1901年创办。始办小学,1917年改为四年制中学,附设高小,更名为“成美中学”。1923年夏,因学子日多,故在现址购地建校,随迁入。1927年春,改为初、高中两部制、复更名为“南京市私立成美中学”。</p> <p class="ql-block">原民国私立成美中学</p><p class="ql-block">后为南京第24中学</p> <p class="ql-block">寄志高远 成就美德</p> <p class="ql-block">成美楼</p> <p class="ql-block">明瓦廊</p><p class="ql-block">明瓦廊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山南路西侧,南起大香炉,北至石鼓路东口。明代此地是经营明瓦的场所,故名。</p> <p class="ql-block">大香炉 明瓦廊</p><p class="ql-block">据清同治间《秦淮志》载:羊角灯者,旧为金陵特产。用羊角煎熬成液,和以彩色,凝而压薄成片,谓之明瓦。金陵街市,有明瓦廊,皆制此者也。连缀明瓦而成灯,透光明,无火患,且不脆裂,故宫中亦用之。注:简言之,明瓦即古代的玻璃,不过原料用的是羊角。明瓦廊在今新街口附近。</p> <p class="ql-block">明瓦廊之名,源于明初,为明清时的主要商道之一,其路面较宽,中间是官廊,商铺栉比,是商业繁华之地。在明朝的地图上就标有明瓦廊,可见它在当时社会中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p><p class="ql-block">到现在依然是老南京充满烟火味著名的美食一条街</p> <p class="ql-block">排长队买美味板栗</p> <p class="ql-block">排长队买金宏兴鸭子</p> <p class="ql-block">南唐(937年—975年)</p><p class="ql-block">是五代十国时期李昪在江南地区建立的王朝,定都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传三世历一帝二主,享国三十八年,是十国中版图最大的政权。</p><p class="ql-block">宋开宝八年(975年)宋兵攻占金陵,李煜奉表出降,江南政权正式灭亡。</p> <p class="ql-block">三元巷</p><p class="ql-block">三元巷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山南路北段,东起中山南路,西至明瓦廊。明嘉靖间抗倭名将尹凤居住在此地,他武学超群,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获三个第一,号称“连中三元”,所以人们就以尹凤所居之巷,称“三元巷”,蒋介石婚后曾居住在三元巷一带。</p> <p class="ql-block">中山南路</p> <p class="ql-block">(四)铁匠营80号•军统密码研究所(丅80园区)</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y8aop5i" target="_blank">军统密码研究所•铁匠营80号</a></p> <p class="ql-block">(五)军统四大监狱</p><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国民党反动派为了铲除异己,建立了军统和中统两个特务机关,大肆搜捕进步人士。被抓捕的这群人多涉及政治问题,当然不能关在一般的地方监狱。为此军统和中统在全国各地设置了许多秘密监狱。</p><p class="ql-block"> 到了1937年,南京已有3个秘密监狱,按级别和等级划分“甲地”、“乙地”、“丙地”。</p><p class="ql-block">甲地是最高级别的监狱,设在江东门陆军监狱内,是个独立的院落,与旁边的陆军监狱分隔开来,待遇相对优厚;乙地设在羊皮巷一所旧式平房里,关在这里的人没有什么自由,彼此之间只能以代号相称;丙地设在老虎桥模范监狱内,阴森恐怖,专门羁押重刑犯。</p> <p class="ql-block">(1)江东门中央军人监狱</p><p class="ql-block">恽代英烈士殉难处</p><p class="ql-block">恽代英烈士殉难处,位于南京城西江东门,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驻地。 1930年国民党在此建造了中央军人监狱,又名军政部军人监狱或中央海陆空军人监狱。</p><p class="ql-block">监房分为东、西、中、南等处,其中南监条件最差,人称“狱中狱”。另有水牢四间,水中设铁笼,被囚者只能站在里面。监狱内有刑场三处,围墙高6.7米,上设电网,四角设有岗楼,墙外深沟护绕。1931年恽代英被关押于此。</p><p class="ql-block"> 五年前(2018年12月),我曾专访于此,因是“军事重地”未能入内,只能远拍大门和文保碑。</p> <p class="ql-block">全监共关押有1000多人,其中政治犯达三分之一以上。</p><p class="ql-block">1930年至1937年间,被囚禁在这里的重点看护“政治犯”主要有恽代英、马克昌、陶铸、曹瑛、惠浴宇、刘顺元、王鹤寿、刘宁一、肖桂昌等人。</p> <p class="ql-block">(2)老虎桥32号一首都监獄</p><p class="ql-block">江苏省一座著名监狱,位于南京老虎桥32号。老虎桥监狱创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名为“江宁罪犯习艺所”。辛亥革命爆发后,监狱更名为“江苏江宁监狱”,到了北洋时期又改为“江苏第一监狱”,民国政府定都南京后沿袭此名。1945年抗战胜利后,又将名称改为“首都监狱”。当时监房共172间,可容纳犯人3000名,规模达到历史鼎盛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老虎桥监狱又被先后更名为“南京市人民法院监狱”和“江苏省第一监狱”,1999年被拆除。民国期间,老虎桥监狱以关押政治犯出名。</p> <p class="ql-block">1933年,陈独秀被南京法庭以“叛国”的罪名,判处13年有期徒刑,还被剥夺公民权7年。</p><p class="ql-block">陈独秀当庭强烈抗议,才改判了8年。但由于陈独秀身份特殊,在社会上素有名望,因此在监狱服刑期间,并没有和外界断了联系,有不少人专门跑到监狱去探望他。</p><p class="ql-block">陈独秀8年的有期徒刑并没有服满,1937年8月23日,日本的军队大肆向上海、南京一带侵犯,国内的军队准备不足,溃败严重。南京国民政府被迫向西迁移,老虎桥“模范监狱”中关押的犯人大部分都被提前释放。陈独秀已经在监狱中生活了4年10个月。</p> <p class="ql-block">(3)宁海路19号一保密局看守所</p><p class="ql-block"> (现改为23号) </p><p class="ql-block"> 国民党19号看守所在宁海路东侧一个深巷的顶端。过去,外面是高高的围墙,里面是三层灰色小楼。据知情者回忆,每层楼里都有二十多个房间,外加一个地下室,水牢就在地下室里。</p><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后,大汉奸陈公博、繆斌、周佛海、陈璧君、梅思平等也都在这里关过。戴笠曾两次来这里看望陈公博,让在押汉奸有了希望。没想到戴笠飞机失事死在了江宁戴山,让汉奸很沮丧。</p><p class="ql-block">解放后,宁海路19号是南京市公安局“宁海路看守所”,1998年这里改建为开元公寓,因“19号”门牌臭名昭著,便改为了23号。</p> <p class="ql-block">宁海路19号“保密局看守所”】南京宁海路19号曾是国民党保密局看守所,关押过共产党“高级战犯”和被捕的中共地下党员,被秘密处决。</p><p class="ql-block">1948年10月,刘亚生、任天石、高波、秦明、杨斌、董保明、李道对、李海平、李养田,从解放战争的各个战场被押来南京。</p><p class="ql-block">另外还有潜伏在敌人阵营的徐楚光、周镐、谢庆云、王清瀚、祝元福等,也被关押在这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4)党公巷31号一首都反省院</p><p class="ql-block">1936年1月1日,“首都反省院”正式成立,并租定南京党公巷31号作为临时院址,同时由财政部拨建筑设备费20万元,觅定南京和平门外晓庄附近之吉祥村筹建新院舍。9月间,新舍建成,该院即由党公巷31号,迁入新址吉祥村1号。该院行政上属司法行政部,政治上、组织上直属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接受双重领导。</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ar7ic03" target="_blank">保安•戴笠秘宅-江山自驾游(4)</a></p><p class="ql-block">(五)浙江江山•戴笠秘宅</p><p class="ql-block">-江山自驾游(4) 戴笠故居在浙江省江山市仙霞岭下保安乡街中段西侧。1943年建成,为戴笠亲自设计,戴笠弟戴春榜督造。r氵</p> <p class="ql-block">(六)岱山困雨沟</p><p class="ql-block">岱山戴笠飞机失事处</p><p class="ql-block">戴笠,字雨农。国民党军统主要领导人,1946年乘坐飞机时因天气原因在岱山困雨沟失事身亡。</p> <p class="ql-block">戴笠本身就是一个神秘的人物,戴笠死于“戴山”,雨农死于雨夜中的“困雨沟”,更有一种宿命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七)钟山戴笠墓</p> <p class="ql-block">1946年3月17日,“军统”局副局长戴笠,从青岛乘飞机飞往南京途中,在江宁县岱山困雨沟失事。</p><p class="ql-block">戴笠死后,蒋介石亲自为他在中山陵选定墓地,隆重下葬。如今,七十多年过去了,当年豪华的戴笠墓早已不复存在,甚至就连它的具体位置也难以说得请了,不过经过艰难的搜索我还是如愿找到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美友评赞</p><p class="ql-block">作者真的超级厉害,能够写出这么棒的文章。</p><p class="ql-block">我喜欢作者用诗意描绘出的旧时光,美到令人陶醉。</p><p class="ql-block">写得好像身临其境一样,仿佛走遍了每一个街巷。</p><p class="ql-block">看完之后对历史又多了一份了解,感觉很充实。</p><p class="ql-block">文字简洁明了,读起来很流畅。</p><p class="ql-block">好想去寻找军统局旧迹啊!</p> <p class="ql-block">去探访军统旧址洪公祠,不想他鸡鹅巷、大香炉、马台街、熙南里……,一路踽踽独行,风尘仆仆,想想这于一八十有三的老人,真的让人於心不忍,然其乐而忘忧,置老度外,又能怎地?故也只能任其自由自在吧,好在,有故园随形,快乐相伴,亦忽翛然也! </p><p class="ql-block"> 一纵横一川</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yeqzb26" target="_blank">串巷走街 再寻军统四大监狱</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