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星期日,农历癸卯年九月廿九,扬州气温6--11℃,天气阴,立冬第五天。今天随团由南京前往扬州一游。 我们的坐骑 上午主要是游个园。个园位于扬州东北隅,盐阜东路10号,这是一座清代扬州盐商宅邸私家园林,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于清嘉庆23年(公元1818年)在原明代“寿芝园”的基础上拓建为住宅园林。 个园--北门入口随景 个园--北门入口随影 因园主人爱竹,且竹叶形似“个”字,故名曰“个园”。 个园--入口随影 入园由北向南而行,所见一景观,遥观似一清代小屋,近看乃一水榭--映碧水榭,只见水榭前一塘池水,周边小桥、山石、绿植、枫树、长廊,园林景色突显。 个园--眺望映碧水榭 个园--眺望映碧水榭随影 个园--映碧水榭随影 个园--映碧水榭随景 个园--映碧水榭随景 个园以遍植青竹而得名,其北部园区、映碧水榭东侧为品种竹林观赏区。<br>龟甲竹,刚竹属。毛竹变型,秆基部以致相当长一段秆的节间连续呈不规则的短缩肿胀并交斜连接,如龙鳞(龟甲),故称龟甲竹。 个园--赏竹随景(龟甲竹) 长叶苦竹,混生竹,秆高达2-3m,径1-2cm,竹秆挺直,叶片细长。 个园--赏竹随景(长叶苦竹) 孝顺竹,竿高4-7米,直径1.5-2.5厘米,尾梢近直或略弯,下部挺直,绿色;因数枝乃至多枝簇生,主枝稍较粗长,似晚辈簇拥着长者,故称孝顺竹。 个园--赏竹随景(孝顺竹) 不要以为此竹已老变黄,其实它是竹中珍品--金镶玉竹,其珍奇处在那嫩黄色的竹竿上,于每节生枝叶处都天生成一道碧绿色的浅沟,位置节节交错。一眼望去,如根根金条上镶嵌着块块碧玉,故古海州志中称其为“金镶碧嵌竹”。 个园--赏竹随景(金镶玉竹) 园区不仅有竹,而且有古树,它映衬着个园的历史。 个园--古树随景 个园南部为住宅区,由此巷漫步前行,可逐一游览。 个园--南区漫步随景 个园--南区漫步随景 丛书楼,过往主人藏书之地,黄至筠买下之后,设为别院,用于读书。 个园--南区漫步随景(丛书楼) 个园建筑较多,为便于管理,分为东路、中路、西路三路建筑。东路建筑中供游人参观的为“清美堂”,黄家接待一般性来客和处理日常事务的场所。“清美”是以清为美,寓意为官清正廉明,做人清清白白。 个园--南区漫步随景(清美堂) 中路建筑中,汉学堂是大宅门主厅,是黄家正式的礼仪接待场所,此厅面阔三间,抬梁式,柏木架构、柏木轩梁,亦称之为柏木厅。其大陀梁宽60公分,厚40公分,扁作,古朴雄浑。 个园--南区漫步随景(汉学堂) 个园--南区漫步随影 个园建筑的特点,每两路建筑之间,有一条狭窄的通道加之两侧高大的宅墙,形成小巷称之为“火巷”。这样结构,既便于管理,又有利于防火。其中西火巷内有一口古井,靠近两侧的通道,便于取水。而靠近古井的宅墙,砌成拱形,以防长期取水导致墙体下沉。 个园--南区漫步随景(西火巷古井) 个园的西路建筑是个园中最高的一路建筑,这里遗存住房前后三进,是黄家内眷集中生活的地方。其中一进院“清颂堂”,在整个黄家宅第中,地位最高、体量最大、规格最高,是黄家一家人聚会和接待贵宾以及重大议事与祭祀的地方。“清颂”即是“颂清”,歌颂高洁,推崇高洁的美德。 个园--南区漫步随景(清颂堂) 清颂堂从建筑形式上称为方厅,杉木架构,但非常精致,且整个厅堂不显梁、柱。 个园--南区漫步随景(清颂堂) 中进、后进院落皆为二层小楼,为黄家内眷生活居住的地方。 个园--南区漫步随景 个园--西路院落门厅随影 个园中部为四季园林,以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而闻名。由南部住宅区进入园林,首先看到的是月洞形园门,门上石额书写“个园”二字。 个园--四季园林入口随影 个园的四季园正中间为"宜雨轩",东阔三楹,四面虚窗,可一览园中全景。轩的屋顶用扬州常见的黛瓦,四角微微上扬,东西两面墙上保留有几块建园时法国进口的花玻璃,是园主接待宾客的地方。 个园--四季园林随景(宜雨轩,网络下载) 个园--四季园林随景 春景(春山)位于园门之后,门外两边修竹高出墙垣,竹丛中插植有石笋,以“寸石生情”之态,状出“雨后春笋”之意。竹石点破“春山”主题,传达传统文化中的“惜春”理念。 个园--四季园林随景(春景) 个园--四季园林随景 夏景(夏山)位于园之西北,叠石以青灰色太湖石为主,叠石似云翻雾卷之态,造园者利用太湖石的凹凸不平和瘦、透、漏、皱的特性,叠石多而不乱,远观舒卷流畅,巧如云、如奇峰;近视则玲珑剔透,似峰峦、似洞穴。山顶建一亭,傍依老松。山上磴道,东接长楼,与黄石山相连。 个园--四季园林随影(夏景) 抱山楼,已座七楹长楼,横跨夏秋两山之间,两山东西依楼而掇,有多条山径直通楼上,抱山楼在空间上连接两山,楼前长廊环绕两山于胸前,故名抱山楼。 个园--四季园林随影(观抱山楼) 图片中的亭子为清漪亭,一个六角小亭,挺拔端庄,站在亭中可揽全园风光。 个园--四季园林随影 秋景(秋山)位于园中东北角,在用粗犷的黄石叠成。山顶建四方亭,称之为“住秋阁”,坐东朝西,依墙而建,三面为窗,是全园假山上最大的建筑。山隙古柏斜伸,倚伴嶙峋山石。山上有三条磴道,一条两折之后仍回原地,一条可行两转,逢绝壁而返。 个园--四季园林随影(秋景) 个园--四季园林随影 个园--四季园林随影 冬季假山在东南小庭院中,倚墙叠置色洁白、体圆浑的宣石(雪石),宣石假山内含石英,迎光则闪闪发亮,背光则耀耀放白。 个园--四季园林随景(冬景) 结束个园的游玩,由其南门出园,即到东关街的西端,沿街一路向东而行,随行随观景。 东关街--漫步观景 个园东侧距其不远的一座宅院--街南书院,位于东关街309号。为清雍正、乾隆年间盐商马曰管、马曰璐兄弟宅院。因其在东关街南,故称“街南书屋”。 东关街--街南书屋 东关街是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它东至古运河边,西至国庆路,全长1122米。东关街以前不仅是扬州水陆交通要道,而且是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中心。 东关街--漫步观景随影 东关街--漫步观景随影 武当行宫,建于明宣德三年,原为庙宇。嘉靖四十三年,改庙为“武当行宫”,用以祈雨,遂以“武当行宫”而名世。 东关街--武当行宫 东关街上的“老字号”商家不少,如开业于1817年的四美酱园、1830年的谢馥春香粉店......等。 东关街--四美酱园 东关街--谢馥春香粉店 东关街上一些店铺的经营极富扬州特色,譬如“扬州三把刀”、“皮包水.汤包馆”、“老街足艺”... ...等。 东关街--漫步观景随影 东关街--漫步观景 东关街--漫步观景 东关街--漫步观景 东关街--漫步观景随影 有的店名富有时代感。 东关街--漫步观景 不觉间来到街的东端,拍张照片留个影。 东关街--漫步观景随影 东关街--漫步观景随影 此城门楼为宋代东门城楼,位于东关街东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扬州城遗址(隋--宋)”内,于2009年参照宋代《营造法式》复建。 东关街--宋代东门城楼随景 东关街--宋代东门城楼随影 东关街--宋代东门城楼随影 据传说,世界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中国期间,深受元朝大汗的信任,曾奉大汗之命,在扬州城治理达三年之久,故在这里立有一尊马可.波罗的雕像。 东关街--马可.波罗雕像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注:本篇中部分文字来自网络资料,个别图片由网络下载或由团友提供,在此谨表感谢。<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