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隆州里--正解三纲五常

周庸

<p class="ql-block">  因举人爷爷功德碑遗失,这几年一直在多方寻找,今有朋友告知说,北张村口小桥处以前有一老碑,刻有“德隆州里”四个大字,疑似举人碑刻,即前往探究。</p><p class="ql-block"> 来到路口处,土路已加宽修整成柏油路面,桥洞也换成了水泥管材,石碑已不知去向。经仔细观察,在路边水渠里看到一小截断碑,有少许字迹,其他大部分碑体已无踪迹。随后进入村内询问,村民说这碑是本村前清介宾张崇德老先生的碑刻,称“德隆州里”碑。张老先生是一位名老中医,悬壶济世,妙手回春,忠信笃敬。方圆百里皆受其惠,被推举为博平县介宾。早年修渠时石碑作为桥面使用,现已断为两截,修路时移存村委会院内,碑头在院外路边。几经周折联系上本村主任,有幸见到原碑。碑头正面双龙盘腾,反面为两面交叉的清朝太极国旗,边有祥云,极其少见。碑身阴刻“德隆州里”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由清廪贡生候选训导张汝霖撰书,东平州金山陈玉明铁笔。虽对断碑现状深感惋惜,但又庆幸终被村委重视并保存起来。碑中所宣扬的“德”字,是儒家思想的理论基础,也是现代社会道德文明建设的基石,更是我先祖留给后世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认真学习和传承。</p><p class="ql-block"> 传统礼德源自周礼,具体就是三纲五常。三纲即子以父为纲、妻以夫为纲、民以君为纲。也就是说:一个男人作为父亲长辈要给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作为丈夫和户主要对家庭负责,勇于担当;作为领导要成为民族发展的领头雁,对外争取集体利益的最大化,对内公平公正。也可以说是“天地人”三纲,具体内容也就是五常之道。</p><p class="ql-block"> “仁、义、礼、智、信”是五常之天道(纲),仁义礼智信的意思是仁爱、正义、礼法、睿智、诚信。是社会运行的道德准则,用以处理官与民、上与下之间的关系,组建社会。依五常之伦理原则处之,则能直接沟通;通则去其间隔,相互感应和融洽。</p><p class="ql-block"> “温、良、恭、俭、让”:指地道(纲),是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意思是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逊这五种美德。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即处处与人为善。温者貌和,良者心善,恭者内肃,俭乃节约,让即谦逊。这是待人接物的准则。</p><p class="ql-block"> “忠、孝、廉、耻、勇”则指人道(纲),忠厚、孝悌、廉洁、伦理、担当。指的是每个人应信守、践行的五种基本品格,是民与官、下与上之间的行为准则,也是做人的道德准则。<span style="font-size: 18px;">所以五常之道实是一切社会成员间理性的沟通原则、感通原则、谐和原则。</span></p><p class="ql-block"> 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来论述,对应天、地、人三纲,是周礼的继承和发展,而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周礼道德观,也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文化基础,两者相辅相成,共建和谐社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