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岁月.炫歌不辍》

梦蓝.玉女

<p class="ql-block">  时光如川浪淘沙,</p><p class="ql-block"> 青史留名多俊才。</p><p class="ql-block"> 英雄不提当年勇,</p><p class="ql-block"> 今年花胜去年红。</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帝国侵略者低估了我们华夏民族的中华儿女们捍卫祖国的信念和决心。1938年7月,在当时严重缺乏粮草物资、枪炮弹药的恶略条件下,英勇顽强中国军队以外线进攻为主;以“阵地防御”以及令日军苦恼不堪的“游击战”为辅的迂回战略防御格局;是日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届时,中国军队在“万家岭战役”中全歼日军一个师团。……中国军人以及众多投身于抗战救国的爱国志士们,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为拯救民族、拯救救国同样舍身忘死、浴血奋战于生灵涂炭、满目疮痍的祖国多个已遭遇沦陷的城市 ;拼死抵抗,遏制日寇的无耻侵略行径,不歼灭日寇誓不罢休!</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期,我国被日本侵占了直辖市分别是:</p><p class="ql-block">【北平市】—1937年07月29日沦陷</p><p class="ql-block">【天津市】—1937年07月30日沦陷</p><p class="ql-block">【上海市】—1937年11月12日沦陷</p><p class="ql-block">【南京市】—1937年12月13日沦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烽火炫歌,行而不辍》</p><p class="ql-block"> ——记抗战时期的坪石《国立中山大学》 </p><p class="ql-block"> ~秦玉蘭</p><p class="ql-block"> “青矜之志,行而不辍”</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从1931年的9月18日开始,到1945年的9月2日结束,历时14年的艰苦抗战。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还击,由此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国民政府被迫对日作战。9月下旬,国民党公布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的抗战开始。</p><p class="ql-block">《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办学旧址》国立中山大学工程学院位于粤北韶关市乐昌老坪石镇三星坪村。学院设土木工程、化学工程、机械工程、电机工程和建筑工程设计,因地制宜利用杉木板、杉树皮、竹竿等为建材,用最低的材料成本建造校舍。当时学院共有1037,其中教授、副教授、讲师36人,助教25人,技术人员9人。 </p><p class="ql-block"> 抗战革命先驱们,本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不畏敌寇、百折不挠的必胜信念,在全国各地开展抗战救国运动,在逆境中的烽歌岁月里砥砺前行。&nbsp;</p><p class="ql-block"> 中山大学校训:“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辩 笃行”是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11月11日在广东大学举行成立典礼时亲笔提写的。1940年8月,由于抗战战事严峻,国立中山大学受命从云南澄江迁回粤北广东乐昌坪石镇。各学院沿着武江河分散在坪石各地:其中《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从粤北西京古道旁的韶关乐昌老坪石三星坪古道码头上岸,抗战先驱中坚力量与中大师生们度过了的1940—1945年历时五年的烽火岁月,让教育与文明的“火种”炫歌不辍,薪火相传。</p><p class="ql-block"> “遂光前行,奋楫笃行”</p><p class="ql-block"> 我的母亲秦选英是当时《国立中山大学》的“抗战婴儿”、“中大婴儿”。笔者自幼在母亲淳淳教导下, 时刻铭记着这段抗日战火中“中大师生以及抗战革命先驱们”在烽火硝烟的抗战时期,不畏艰险,顽强坚守的炫火硝烟的历史故事。外公秦俊一与外婆也是来自苏区的革命军人,是当时《国立中山大学》的校医,曾经担任过解放军某陆军医院院长、陆军教官等职务。母亲秦选英是当时当地乡亲的“中大婴儿”,母亲幼年历经磨难,因养父被特务追杀,由养母何金媛带着母亲逃回《国立中山大学》旧址避难,感恩我的奶奶以及父老乡亲们当年的关爱和呵护,至今母亲一直都居住在旧址旁边的祖屋中,期盼着亲情归来,一直痴情守望至今。</p><p class="ql-block"> 勿忘国耻 铭记当年泪雨涟;</p><p class="ql-block"> 不畏生死 振兴中华勇争前。 </p><p class="ql-block"> 中大师生及抗战革命先驱们,本着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不畏强暴百折不挠的必胜信念。在困苦不堪的烽火岁月中奋勇前行。 </p><p class="ql-block"> 1940年8月,由于抗战战事严峻 国立中山大学受命从云南澄江迁回粤北广东乐昌坪石镇。各学院沿着武江河分散在坪石各地:其中《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从粤北西京古道旁的韶关乐昌老坪石三星坪古道码头上岸,抗战先驱中坚力量与中大师生们历时五年既(既1940年—1945年)的烽火岁月,让教育与文明的“火种”,保存至今;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爱国志士的爱国精神、智慧美德代代传承!</p><p class="ql-block"> “心系祖国,素履以往”</p><p class="ql-block"> 母亲秦选英是国立中山大学抗战时期的“中大婴儿”,一直以来母亲时刻铭记着这段抗日战火中“中大师生、抗战革命先驱们”在烽火硝烟的抗战时期不畏艰险,顽强坚守着抗战革命枢纽站,他们砥砺前行,传承保护着中华文化与文明教育的高等学府以及的抗战革命枢纽站的历史故事。《国立中山大学》师生们与革命先驱们本着: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舍生忘死、顽强抵抗日寇的尽忠报国之心,至今他们的故事为当地人民广为流传,因此当地政府在国立中山大学旧址:粤北坪石设立了“旧址纪念地”。近年来,随着爱国热潮的兴起,吸引了来自各地关注时事历史以及感怀爱国情怀的游客慕名而来寻访抗战时期的《国立中山大学》师生抗日救国以及革命先驱的踪迹。 顺着国立中山大学旧址的足迹,让时间回到1945年,一桩桩、一件件教育先师和革命先驱英勇无畏、顽强抵抗日寇入侵,动人心弦的故事,令人铭记于心、历历在目。当时日军发起侵略战争从湖南延伸至粤湘交界地区,日军围困了粤北广东的“北大门”坪石,位于老坪石的《国立中山大学》同时沦陷,当时《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的系主任卫梓松教授因病未随学校大部队撤离,并留校坚守,日军诱降不就遂服毒自杀以身殉国,当地乡亲们闻讯后唏嘘不已,国之栋梁的陨落令人悲愤填膺,十分痛惜!</p><p class="ql-block"> 树有根,水有源;然而,母根何在?</p><p class="ql-block"> 关于抗战时期《国立中山大学》的一个个抗战历史故事掠影,使人感到深邃而扑朔迷离的就是笔者母亲秦选英的身世之谜。当年,随着抗战战火纷飞战事逼近,阿公秦俊一经潘元鸿先生介绍,将母亲秦选英赠与当时老坪石乡镇镇长朱兰芳与夫人何金媛抚养,并以红绸缎字据为赠养凭证。我的亲阿公秦俊一随着“国立中山大学”的大部队紧急撤走后,从此杳无音讯。由于母亲18岁那年养母(何金媛外婆)在弥留之际交代孤苦无依的母亲一定要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及姊妹,母亲至今历经了六十多年艰辛又曲折的寻亲之路,亲人们一直没有音讯。然而,人海茫茫,母根何在?</p><p class="ql-block">期间,关于国立中山大学在烽火岁月记忆中的一个个历史故事,为当地人民广为流传。</p><p class="ql-block"> 因此,当地政府在《国立中山大学旧址》粤北老坪石设立了旧址纪念地,现每到节假日,来自各地胸怀爱国情怀的游人墨客络绎不绝,都慕名前来寻访极具蕴含抗战历史文化的踪迹!</p> <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驻所</p><p class="ql-block"> 摄影:李灶生老师</p> <p class="ql-block">广同会馆 </p><p class="ql-block">摄影:李灶生老师</p> <p class="ql-block">南粤古驿道:广同会馆</p> <p class="ql-block">拍摄:秦玉蘭</p> <p class="ql-block">《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旧址</p><p class="ql-block">拍摄:秦玉蘭</p> <p class="ql-block">《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旧址</p><p class="ql-block">拍摄:秦玉蘭</p> <p class="ql-block">母亲生父“秦俊一”亲笔书写的红绸缎面料赠养书</p> <p class="ql-block">摄影:秦玉蘭</p> <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