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初冬有暖阳,求索在路上。为进一步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聚焦课标核心素养,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素质和水平,11月16日上午大城县第三小学举办了第一期"新课标新课堂微论坛活动"。旨在探索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构建更加生动、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此次活动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交流、学习的平台。</p> 准备篇 <p class="ql-block"> 在活动开始前,教务处与教师们协商制定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包括主题、目标和实施细则等多方面的安排。教务处需要确保活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提供良好的活动体验和分享效果。</p><p class="ql-block"><br></p> 展示篇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活动在教务处邓彦芬校长的开幕词中拉开序幕。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课程标准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新的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课堂也必须进行变革,以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围绕微论坛的主题,我们分享彼此的经验和见解,共同探讨如何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信在这次论坛中,大家能积极探索,广泛搜集资源共同推动三小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向前发展。</p> <p class="ql-block"> 王艳老师和大家分享《语文核心素养下的低年级识字教学》。王老师认为语文学习任务群最大的特点就是发挥语文课程整体育人的功能,所以要摒弃知识取向,通过情境的创设,联系生活或者是跨学科的一些内容,来提升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希望我们通过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识字教学,能带领每一个孩子真正走进汉字的世界,然后让孩子从小就树立对汉字学习的坚定信心,播撒下一颗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种子。</p> <p class="ql-block"> 李亚宁老师分享《小学英语活动观理念下的英语阅读教学活动设计》。阅读教学活动设计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学习理解——感知与注意。教师创设具体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和相关经验,铺垫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第二层次:学习理解——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理,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探究意义、解决问题为目的,梳理、概括、整合信息。第三层次:基于深度教学的迁移创新活动设计延伸文本主题,培养发散性思维扩展文本内容。</p> <p class="ql-block"> 杨晓艳老师结合自己教学浅谈了对新课标的理解。围绕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新课标变化进行解读,重点对第六章小学语文的课程内容呈现方式的改变分三部分进行解读。第一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做手工开展实践活动。第二部分革命文化,在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爱阅读中讲述少年英雄王二小的故事,开展绘画读书小报活动。第三部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开展与自然相融,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活动。</p> <p class="ql-block"> 张芳芳老师带来了《新课标背景下的作业设计与实施》。张老师以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业设计案例来解读新课标提出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在积极的语言实践中积累和构建起来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这次作业设计以漫游寓言王国为主题,围绕单元整组目标,创设作业情境,借助五个场景转换,依托猜一猜、查一查、演一演、劝一劝等生动有趣的作业形式分层落实本单元学习重点。</p> <p class="ql-block"> 闫凤娟老师分享的是《新课标下的跨学科教学》。闫老师通过什么是跨学科学习、为什么要重视跨学科学习、整合其他学科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这三方面,来说明在新课标下我们要利用其他学科弥补我们语文课堂难理解的部分,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p> <p class="ql-block"> 马海玉老师与大家分享《遵循课标精神,守正创新前行》。通过新课标的学习,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创造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语文来自于生活,最终还是要在生活中运用,所以在教学中凸显语文的实践性是十分有必要的。 学而思、思而行、行则成。利用新课标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让课程焕发出思维的活力,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建构完整的知识能力体系,达到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p> <p class="ql-block"> 刘文娜老师浅谈了自己对新课标下任务群的理解。小学语文有六个任务群: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性阅读与创业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我们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找准文章的定位,把它放在恰当的任务群里,集完各种思维方式,让孩子们在“任务型”的动态过程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p> <p class="ql-block"> 徐雪丽老师为大家分享《新课标下阅读目标》。在新课标中有关阅读的四个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标准中的死目标变得活起来。一.能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字词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二.在阅读中,我们要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式。三.阅读叙事性的作品,要了解事情的梗概,能简单的介绍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四.诵读优秀的诗文,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感情,展开想象,领悟诗文的大意。</p> <p class="ql-block"> 吕舒婷老师分享了《大单元下的项目化教学》。大单元的教学方式,真正将学习的主导地位交到了学生手里,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探索有效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这种形式对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学生将基于真实情境,完成大量的自主或合作探究与学习,其中涉及到自主预习、搜集和整理信息、小组合作、自我展示、动手实践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成长。</p> <p class="ql-block"> 刘令芳老师对语文新课标下的口语交际教学说了自己的见解。当今教育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教材设计和编写中也将此能力放在了重要位置上。因此在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学生的此项能力,可拓宽学生的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真理源于实践,深入实际生活,把口语交际任务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环节和内容中去,课堂活动设计带入实际生活,提升课堂内外对社会生活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 魏林霞老师分享《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改进》。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设计应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际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p> <p class="ql-block"> 李泽苓老师结合课例浅谈了自己对新课标的理解。新课标的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课堂要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的思想性。对于新课标还要深入学习和研读,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精准把握新课标要求,在实践中不断调整策略,不断探索。</p> 收获篇 <p class="ql-block">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此次研讨活动,老师们专心聆听,认真记录,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可谓研有实效,研有所得。教学中尊重信任学生,给学生恰当的指导和点拨,使学生进行高效率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的平台,提供学习的时间、空间和展示自我的机会,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健康发展。一次研讨,赋予能量,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智慧分享。</p> <p class="ql-block"> 水本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聚焦新课标,赋能新征程,心中有标准,脚下有方向。本次新课标研讨交流真正做到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切实加深了教师对语文新课标准的理解,增强了对课程标准和统编教材的研究意识,为我校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注入了活力,指明了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相信老师们定能更好地运用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导教学、开展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