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图7

廊外人

<p class="ql-block">国博古代中国展览的门口两尊石雕当代塑像 这是孔子!</p> <p class="ql-block">老子石雕当代塑像</p> <p class="ql-block">彩陶碗 Painted Pottery Bowl 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前3000年。1956年河南陕县庙底沟出土unearthed。</p> <p class="ql-block">陶豆 良渚文化公元前3300-前2200年, 浙江余姚良渚出土。</p> <p class="ql-block">交错三角纹彩陶壶 Painted Pottery Jar with interlocking Triangle Design 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3000年,1958年陕西宝鸡北首岭出土。</p> <p class="ql-block">三足陶壶 裴李岗文化 公元前6100-前5000年, 1978年河南新郑裴李岗出土。</p> <p class="ql-block">“蚌塑”龙虎墓 仰韶文化</p><p class="ql-block">1987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一座古墓。它位于河南濮阳县城西南隅,106 国道西侧。濮阳西水坡M45蚌塑龙虎墓的年代经碳十四测定,并经树轮校正后,为距今6460±35 年(公元前4510 年),属仰韶文化后冈类型(或称后冈一期文化)早期中段,是母系氏族社会的最繁荣兴盛时期。濮阳西水坡M45 蚌塑龙虎墓的主人是一位骨架长1.79 米的老年男性,胸椎骨以下缺少4 节,肋骨缺损严重。该墓除了三组蚌塑图像,三个“人殉”,两根人胫骨,一件石钺(斧)外,竟无任何表示财富的随葬品。所以该墓应是一座显贵无比但并非富有的特大型墓葬。</p> <p class="ql-block">自他的墓中所出土的这条由贝壳拼画而成的龙形图案,却成为了中国现阶段发现的最早的“龙形”图案,因此,也被誉为“中华第一龙”!对于墓主人身体两侧的龙与虎,按我们熟知的摆放方式一般应为“左青龙、右白虎”。但这座墓中的位置却恰恰相反。这是因为“左青龙、右白虎”是后世人们以坐北朝南的方向来标注出来的,而M45这座墓主人却是头朝南,所以左右的龙虎变成了右左,但东方龙、西方虎的绝对方位从新石器时代就一直沿用到现代社会的堪舆学之中始终未变。</p> <p class="ql-block">人面鱼纹陶盆 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3000,1955年陕西西安半坡出土。陶盆内有黑色彩绘两组对称的人面和鱼纹。</p> <p class="ql-block">刻划符号陶尊 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200~2500年,1979年山东莒县凌阳河出土。这些刻画符号目前已发现30余个,可分为8类,其象形元素主要包括日、月、山、树、锛、王冠等。由于这些刻画符号一般只是单独出现,无法体现刻画符号之间的内在联系,它们与文字的关系尚待讨论,多数古文字学家认为,它们至少可以被视作为文字的萌芽。这件大口陶尊形体较大,夹砂陶,筒形深腹,厚壁,尖底,器表饰篮纹。外壁靠近口沿处刻有一个象形符号,仿佛是在一座山上嘉立一株大树,具有抽象与写实的双重特点。</p> <p class="ql-block">这件大陶尊是一件盛酒的祭器,尊上刻有符号,可能表示高耸的树。山东省莒县出土的另一件大陶尊上刻有符号,学者认为表示日、月、山。至迟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就已形成“天地、人、神”三界的世界观,而巫师则是往来于三界之间沟通人神的使者。在巫术世界中,山和树都是通天的天梯,巫师藉助天梯上天入地,上达民意下传神旨。陶尊上的刻符当有天梯的寓意,祭祀时由巫师顺天梯上天通报天神,让天神享用陶尊中的美酒,取娱于神,让神赐福于民。</p> <p class="ql-block">薄胎黑陶高柄杯 龙山文化公元前2500-前2000, 1975年山东胶县三里河出土。高柄杯是龙山文化的标志型器物。器璧均匀,薄如蛋壳,0.2-0.3厘米,又称蛋壳陶。轮制耳成,制陶工艺达到中国古代制陶技术的顶峰。</p> <p class="ql-block">镂空陶器座 Openwork Pottery Stand</p><p class="ql-block">龙山文化晚期王湾三期文化 公元前2500-前1900,1960年河南洛阳王湾出土。龙山文化器物大多朴实无华,这件器物磨光,漏雕,线刻,分割,戳印等技法,凸显器物的贵重和精致,王湾文化是二里头文化的最重要来源之一。</p> <p class="ql-block">左为九孔石刀,薛家岗文化约公元前3500-前2600,1979年安徽潜山薛家岗出土。是薛家岗文化最具特色器物,用途不明?收割工具?礼器?兵器?织布用的打纬刀?</p><p class="ql-block">右为玉鉞 良渚文化公元前3300-前2200,1978年浙江余杭瑶山出土。</p> <p class="ql-block">箍形玉器 红山文化公元前4700-前2900,1986年征集。既能束发,也是玉冠饰,兼具实用和装饰功能。一般在出土时位于男性墓主人的头部下方。</p> <p class="ql-block">玉琮 良渚文化公元前3300-前2200,出土于浙江余杭瑶山。</p> <p class="ql-block">牙雕凤鸟匕形器 Paddel-shaped Ivory carved with Phoenix</p><p class="ql-block">河姆渡文化公元前5200-前4200, 1974年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古代取食工具。</p> <p class="ql-block">左为骨笛 Bone Flute 裴李岗文化公元前6100-前5000,1987年河南舞阳贾湖出土。是中国最早的乐器实物,其中七空代表能演奏七声音阶。</p> <p class="ql-block">古哨 Bone Whistles</p><p class="ql-block">河姆渡文化公元前500-4200,1974年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一般由禽类骨管制成,一侧刻孔。</p> <p class="ql-block">陶埙复制品</p><p class="ql-block">河姆渡文化</p> <p class="ql-block">陶钟 Pottery Bell 客省庄文化公元前2500-前2000, 1955年陕西西安斗门出土。</p> <p class="ql-block">彩陶鼓</p><p class="ql-block">马家窑文化公元前3200-前2000,1986年甘肃永登乐山坪出土。有若干乳钉围成一圈,以便蒙皮使用。</p> <p class="ql-block">玉鉞 龙山文化公元前2500-前2000,1958年山东日照县出土。</p> <p class="ql-block">玉璧 良渚文化公元前3300-前2200, 1958年浙江余姚长命出土。良渚玉璧分为两类,一类通体保存完整,通体抛光,工艺讲究,随葬墓主人胸部,应为礼器,另一类为五彩斑斓,表面粗糙,加工打磨不彻底,璧形不完整,甚至破损,随葬墓主人脚部,专家认为是财富象征。</p> <p class="ql-block">陶鬲外范 商早期 公元前16世纪到前14世纪,1954年河南郑州南关外出土。范铸法制作流程为由模制范,由范制芯,范芯组合后浇铸器物三个最基本步骤。这个陶鬲外范是完整铸件外廓的三分之一。</p> <p class="ql-block">陶箭镞范 商前期公元前16世纪到前14世纪,1953年河南郑州二里岗出土。</p> <p class="ql-block">商王武丁时期的青铜爵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玉戚 二里头文化 1974年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戚是鉞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砍砸类兵器。这件玉戚呈长方形,弧刃,顶端有一圆穿,两侧有齿。</p> <p class="ql-block">商王武丁时期的玉刀,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商王武丁时期的玉龙,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商王武丁时期的玉凤,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这件玉凤青玉,有沁斑,喙,冠轮廓分明,短翅长尾,尾翎分叉, 侧身回首态姿,浅浮雕式的阳线雕啄工艺与同时期阴线工艺大不相同。其玉凤造型和雕刻工艺与新石器石家河文化的玉凤极为类似,有学者推测为前代遗物。</p> <p class="ql-block">商王武丁时期的玉人,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这一玉人是商代贵族服饰的鲜活样本。圆雕跽坐,双手抚膝,表情肃穆,头戴箍形束发器,交领长袍,缘长至足踝,衣袖窄长至腕,腰束宽带,腹间悬长条蔽膝,气度雍容。</p> <p class="ql-block">商代铃首青铜刀 公元前16-前11世纪。</p> <p class="ql-block">陶罐 辛店文化公元前1000, 1956年甘肃临洮灰嘴出土。</p> <p class="ql-block">陶罐 齐家文化公元前2000-? 1956年甘肃临夏雀家庄出土。</p> <p class="ql-block">陶鬲 寺洼文化公元前1000,1956年甘肃出土。</p> <p class="ql-block">陶罐 辛店文化公元前1000, 1956年甘肃临洮郭家坪出土。</p> <p class="ql-block">彩陶罐 唐汪类型公元前1000, 1956年甘肃出土。唐汪文化是因首先在甘肃东乡唐汪川被发现而得名。年代可能与辛店文化同时或稍早。陶器质地较粗,表面磨光,常见施深红色陶衣,彩绘用黑色。纹饰以各种波浪纹最具典型性。器型有双耳盆、单耳杯,四耳罐。</p> <p class="ql-block">双底耳陶罐 辛店文化山家头类型公元前1000,1956年甘肃永靖白崖出土。</p> <p class="ql-block">原始瓷壶 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1959年安徽屯溪出土。 </p> <p class="ql-block">青铜瓿bu 商后期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湖南新邵出土。</p> <p class="ql-block">战国魏国鎏金嵌玉镶琉璃银带钩 1951年河南辉县出土。带钩是古人系腰带的挂钩。这是魏国王室用品。银质鎏金,钩两端铸成浮雕式的兽首,钩两侧为长尾鸟,钩身正面嵌饰三块白玉玦,玉玦中心嵌一粒半球形蜻蜓眼琉璃珠,钩头为白玉琢成的雁首形状,工艺精湛,堪称中国古代最华美的带钩。</p> <p class="ql-block">“甘斿”银匜 战国公元前771-前221, 传1928年被盗掘的洛阳金村古墓出土。这是中国最早的银制器皿。</p> <p class="ql-block">西汉嵌贝鹿形青铜镇 1957年陕西陕县后川出土。镇放在席子四角,以避免起身洛座时折卷席角。</p> <p class="ql-block">西汉“医工”青铜盆 1968年河北满城汉墓出土。上刻有医工字样。</p> <p class="ql-block">医工</p> <p class="ql-block">西汉时期滇国青铜枕 1972年云南江川李家山出土。呈马鞍形,两侧顶端各焊铸一个圆雕立牛。正面有双旋纹,双旋纹地上刻有浮雕三立牛。</p> <p class="ql-block">十六国时期陶武士俑,陶牛车 公元304-439 1953年陕西西安草场坡出土。</p> <p class="ql-block">西晋陶俑 公元265-316 1958年湖南长沙金盆岭西晋县令墓出土。在七件骑俑中有一个马匹一侧有一供上马使用的三角形脚蹬,这是中国使用马镫最早的实物证据。</p> <p class="ql-block">银壶 公元3世纪,出土于青海大通卢水胡首领墓葬。由整块银片切割,揉揲而成,来自新疆地区,工艺有域外特色。</p> <p class="ql-block">供养人像拓片 原石东魏到北齐公元534-577 原石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第3窟。梳高发髻,双手合十,呈弯腰礼拜状。浅浮雕和流畅线条的有机结合。</p> <p class="ql-block">弟子像拓片 原石东魏到北齐公元534-577 原石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第3窟。面目清秀,一手提香囊,一手作拈香状。</p> <p class="ql-block">唐朝黄褐釉斑“何”字贴花瓷壶 长沙窑,短流和两系下均贴有母子狮子纹和束花纹,三块贴花中均有“何”字。贴花是将雕出的纹样做成印模,再把模压出的图案贴在器物的胎体上,有时在贴花上再加饰一层褐釉斑块,然后再施釉烧成。长沙窑中晚唐最盛。</p> <p class="ql-block">隋代骑马女陶俑 湖北武昌出土。</p> <p class="ql-block">隋代镀金边白玉杯 大业四年公元608年,1957年陕西西安李静训墓出土。和田玉雕成,隋代玉器代表作品,完成由礼器向日用器的过渡。</p> <p class="ql-block">唐代彩色供养菩萨彩塑像 甘肃敦煌出土。粘土模压,四肢内衬有木骨架,石膏覆盖,施以彩绘和烫金。</p> <p class="ql-block">德化瓷展室中的介绍</p> <p class="ql-block">明代“筍sun江山人”款观音 德化县陶瓷博物馆收藏。制作师的谦称。</p> <p class="ql-block">明代“林我范记”款渡海观音 德化县陶瓷博物馆收藏。我范是陶瓷世家山兜林氏林育芳的号。</p> <p class="ql-block">明代白釉梅花杯 和白釉花卉纹杯 德化县陶瓷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明代“何朝宗印”款观音 德化县陶瓷博物馆收藏。</p> <p class="ql-block">猪油白介绍</p> <p class="ql-block">明代旋纹高足杯 德化县陶瓷博物馆藏。腹部一道旋纹,通体大面积窑红。</p> <p class="ql-block">明代镂空牡丹笔筒 国家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左为清代双龙耳三足炉 右为清代觚形器,国家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清代犀角杯 国家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清代兽耳铜口筒瓶 国家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清代关羽像 国博藏。</p> <p class="ql-block">清代渔翁雕像 国博藏。</p> <p class="ql-block">孩儿红介绍</p> <p class="ql-block">明代菊花纹粉盒 德化县陶瓷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孔雀双耳瓶 现当代 德化县陶瓷博物馆藏。宝石红釉。</p> <p class="ql-block">现当代如意坐像观音</p> <p class="ql-block">明代琴炉 德化县陶瓷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现当代羊头双耳瓶 猪油白</p> <p class="ql-block">现当代孔雀双耳瓶</p> <p class="ql-block">渡海观音 当代兰全盛</p> <p class="ql-block">渡海观音 当代曾世成</p> <p class="ql-block">一叶观音 当代林建胜</p> <p class="ql-block">送子观音 当代苏燕红</p> <p class="ql-block">绿度母 当代林建胜</p> <p class="ql-block">立莲观音 当代温文杰</p> <p class="ql-block">观自在 当代林杰锋</p> <p class="ql-block">小试龙吟 当代李长春</p> <p class="ql-block">散结尊者 当代孙敏强 是五百罗汉的184尊,明心见性,摒除一切烦恼。</p> <p class="ql-block">若水 当代张远景</p> <p class="ql-block">立佛 当代兰全盛</p> <p class="ql-block">大地 当代李玮高 地藏菩萨担当一切</p> <p class="ql-block">双栖图 当代赖颖泰 花鸟画与造型合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石雕人头像 红山文化晚期,辽宁朝阳半拉山墓地出土,辽宁考古博物馆藏。201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p> <p class="ql-block">玉斜口筒形器 红山文化晚期,辽宁朝阳半拉山墓地出土,辽宁考古博物馆藏。201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p> <p class="ql-block">春秋时期金首铜鐏权杖 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个金权杖。陕西澄城刘家洼2号墓出土,陕西考古研究院藏。2018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