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经查阅相关案例,“恋爱期间转账,分手后要求返还”的诉讼策略及案由主要有以下几种:民间借贷纠纷、赠与合同纠纷、不当得利纠纷,采用何种策略需要根据具体案情确定。从相关陕西法院案例来看,目前法院的裁判思路对该问题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相似案情出现完全不同的判决结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案例一</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2年3月赵某与钱某相识并相恋,2023年3月钱某提出分手,未同居生活。恋爱期间,赵某多次通过微信、支付宝向钱某转账,转账金额从数百到数万不等,金额合计7万余元,没有明确备注借款用途,其中不乏诸如1314、520等特殊含义的金额。分手后,赵某欲要求钱某返还钱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案例二</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9年3月,周某和王某确立恋爱关系,2021年2月分手,恋爱期间,周某向王某通过微信转账数十笔,转账金额从数十元到数百元不等,无大额转账,转账用途无备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针对以上案例,如何确定合理诉讼策略非常重要。</p><p class="ql-block"><b>一、按照民间借贷纠纷起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按照该策略起诉的关键是证明“借贷合意”的存在,如果不能证明存在借贷合意,将会面临比较大的诉讼风险。一般情况下,恋爱期间双方之间的转账是不会要求出具借条,也不会特意去对转账进行备注,因此一般情况下不存在借贷合意。当然也有的法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六条的规定,将证明不存在借贷合意的举证责任划分给被告,被告如果无法证明,将承担不利后果。</p><p class="ql-block"><b>1.</b>原告无法证明借贷合意存在,故法院判决驳回诉请。</p><p class="ql-block"><b>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2022)陕民申2546号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22)陕01民终1296号</b></p><p class="ql-block"><b>2.</b>一方主张系借款并提交转账记录,另一方抗辩系赠与等,因为抗辩赠与等属于借款之外的权利义务,所以提出赠与抗辩的一方需要承担举证责任。被告如果不能举证,将承担不利后果。</p><p class="ql-block"><b>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2019)陕民申2612号</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二、以赠与合同纠纷或者不当得利纠纷起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经查询案例,这两个案由均有适用,但基础案由应当是赠与合同纠纷,之所以会出现不当得利纠纷是因为赠与合同解除后,被告继续占有财物的基础丧失,无继续占有财物的法律依据,所以有法院将案由定为不当得利纠纷,但是即使赠与合同解除,民法典对合同解除的具有明确的规定,故使用赠与合同这一基础案由就可以解决纠纷,而不必定为不当得利纠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该案由起诉,法院支持的理由主要有:以维持恋爱关系、共同生活或者缔约婚姻为目的赠与,为附解除条件的赠与,分手即为解除条件成就,赠与关系解除后,继续占有财物,缺乏占有的法律基础,构成不当得利,应当返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支持的理由有:原告没有证据证明赠与是附解除条件的,进而驳回诉请。</p><p class="ql-block"><b>1.</b>以维持恋爱关系、共同生活或者缔约婚姻为目的赠与,为附解除条件的赠与,分手即为解除条件成就,赠与关系解除后,继续占有财物,缺乏占有的法律基础,构成不当得利,应当返还。</p><p class="ql-block"><b>陕西省山阳县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22)陕1024民初1298号西安市灞桥区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22)陕0111民初10304号</b></p><p class="ql-block"><b>2.</b>原告没有证据证明赠与是附解除条件的,进而驳回诉请。</p><p class="ql-block"><b>陕西省蓝田县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22)陕0122民初751号陕西省周至县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20)陕0124民初2379号</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到前述案例本身,案例一中,赵某转账无备注,不能证明有借贷合意,按照民间借贷纠纷起诉有较大的法律风险。赵某与钱某恋爱时间较短,期间并未同居,无共同大额开支,因此恋爱期间的大额转账已经超出了男女日常交往时礼尚往来的范围,这种给付行为系以稳定恋爱关系,今后共同生活或者缔结婚姻关系为目的,结合生活常理及婚俗习惯,应视为一种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即附条件的赠与合同,现双方已经终止恋爱关系,赠与关系解除,根据民事法律关系解除的规定,钱某应予以返还。同时应当注意,对于双方多次通过微信、支付宝相互转款小金额款项,视为相互赠与,不予返还。包含特殊含义的金额“520” “1314”“999”等款项,应视为表达爱意自愿赠,赠与已经完成,并没有法定撤销情形, 一般判决不予返还。对于“小金额”的认定应当结合双方的收入水平、当地的消费水平等综合判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案例二中,周某和王某恋爱时间较长,转账金额较小,其中也不乏包含特殊含义的金额,属于恋爱期间的礼尚往来,符合恋爱期间一般赠与的特征,赠与已经完成,故以赠与合同纠纷或者不当得利纠纷起诉的风险很大,不建议采用该策略。建议可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六条按照民间借贷纠纷起诉,但是因无法证明双方存在借贷合意,以及双方之间的恋爱关系,该方案仍具有较大的诉讼风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法律索引:</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八条 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条件,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失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六条 原告仅依据金融机构的转账凭证提起民间借贷诉讼,被告抗辩转账系偿还双方之前借款或者其他债务的,被告应当对其主张提供证据证明。被告提供相应证据证明其主张后,原告仍应就借贷关系的成立承担举证责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来源于本律所律师】</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