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东——乌苏里江之游

包振峰(峰)

<p class="ql-block">  “乌苏里江”因一首小时候就唱响的《乌苏里船歌》而知道的一条美丽著名的大江。上了中学历史老师告诉我们:乌苏里江原是中国的内河,唐称“安居骨水”,金称“阿里门河”,元称“忽吕古江”,明称“阿速江”,清代始称“乌苏里江”。1860年沙俄通过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中国乌苏里江以东4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强行驱赶住在江东(64屯)的华人,乌苏里江则成为中俄界河。</p><p class="ql-block"> 乌苏里江的起点为虎林虎头、中段在饶河县,终点是抚远东极。今年2023年9月中旬与家人朋友们抚远东极之旅,与乌苏里江亲密接触,三段都游览欣赏了,留下深刻难忘印象。</p><p class="ql-block"> 乌苏里江沿岸是磅礴逶迤的完达山脉,波澜壮阔的乌苏里江就像一条玉带,蜿蜒缠绕在崇山峻岭沼泽原野之中,沿江是美丽富饶沃土田园,林海浩瀚,美丽富饶。</p><p class="ql-block"> 兴凯湖流出的松阿察河和发源于俄罗斯的伊曼河在虎头镇汇合成乌苏里江,流向东北在下游分出两岔,分别在抚远和俄罗斯侧哈巴罗夫斯克(伯力)汇流于黑龙江直入太平洋。主要支流左岸有松阿察河、穆棱河、挠河及别拉洪河等,右岸有伊曼河、比金河、霍尔河等。全长909km,流域面积18.7万km2,其中中国境内流域面积5.67万km2,约占30%。</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乌苏里江是当今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未被污染的大江河之一,盛产大马哈鱼和"三花五罗十八子,七十二杂鱼"等名贵北方冷水鱼类。其流域出产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p> <p class="ql-block">  “天下第一虎”是为展示虎林人民的虎胆、虎识、虎威、虎魄,以及为虎林经济腾飞而奋斗的虎虎生气而建造的。该虎雕全部采用铜板锻制焊接技术制成,长25米、高16米、重30.4吨,基座4.6米,总高度为20.60米,占地面积220平方米。其设计以东北虎为主基调、取天下虎之灵气融汇贯通其中,此虎雕之巨大,气势之雄伟,在世界铜锻虎雕之中首屈一指,是虎头旅游开发区的重要人文景观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有趣的是,“天下第一虎”与带有虎的地名相连(虎林市、虎头镇、虎头山-天下第一虎),“四虎”连珠也实为少见;虎与“福”近音,摸虎又如摸“福”,来这里观虎的游客,都要摸摸虎的爪和腿,说是“摸摸虎的爪,一辈子过的好,摸摸虎的腿,一辈子不后悔”。也有的说摸了虎的爪能“五子登科”,孩子能考上名牌大学。此虽戏说,但游客仍对摸虎的爪与腿乐此不彼,至于虎的头、背、尾……由于虎过于高大,想摸也摸不着了</p> <p class="ql-block">  这幅照片强悍威猛的猎犬竟如此高大,甚至超越巨虎。哈哈哈杰作,与<span style="font-size: 18px;">虎比肩,又如与“福”同行,福伴一生,衷心祝福属狗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 巨虎昂首长啸,威严霸气,虎姿雄壮,神情勇猛。猎犬同样具有<span style="font-size: 18px;">威严霸气,神情勇猛,不惧征途上任何狂风暴雨之气势……</span></p> <p class="ql-block">  乌苏里江沿线只有三个城镇,一个是上游的虎头镇,一个是中游的饶河,最后一个是抚远的乌苏小镇。</p><p class="ql-block"> 虎头宛若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镶嵌在乌苏里江起点。</p><p class="ql-block">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天下第一虎”位于乌苏里江畔的虎头山山顶,巨虎昂首长啸,威严霸气,虎姿雄壮,神情勇猛。因其雄踞于乌苏里江畔,与俄罗斯的达里涅钦斯克(伊曼市)隔江相望,又给人以威镇边关之感。</p><p class="ql-block"> “天下第一虎”的底座上面是一平台,可俯瞰蜿蜒曲折的乌苏里江及对面俄罗斯的异国风光,一览蜿蜒平静的江面、葱郁的岛屿及俄对岸的风景,别有一番情趣。</p> <p class="ql-block">乌苏里江起点石碑</p> <p class="ql-block">  乌苏里江第一塔坐落在中俄边境乌苏里江畔、黑龙江珍宝岛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内。宛如一颗耀眼的明珠镶嵌在乌苏里江畔,散发着夺目的光辉。</p><p class="ql-block"> 在塔上看乌苏里江美景</p> <p class="ql-block">碧水东流,渔歌唱响,船载着渔民的下挂子捕鱼,</p> <p class="ql-block">登塔鸟瞰,蜿蜒秀丽的乌苏里江恬静流淌、自然湿地风光瑰丽怡人、近在咫尺的俄罗斯异国情调尽收眼底,段段景色与款款风情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共鸣着异域、文明与自然的绮丽旋律,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宽阔的江面碧水东流,一条小渔船载着渔民的下挂子捕鱼,</p> <p class="ql-block">在乌苏里江畔面带笑容“看书学习”的卡通虎十分醒目。——人有诗书气自华</p> <p class="ql-block">饶河乌苏里江畔标志性建筑——有哈尔滨松花江畔防洪纪念塔之影</p> <p class="ql-block">聆听一座城 《乌苏里船歌》诞生地</p><p class="ql-block">饶河山水碧波荡漾,</p><p class="ql-block">山峦迭翠碧水长流。</p><p class="ql-block">群山连绵林海苍莽,</p><p class="ql-block">绿水环绕田畴广袤。</p><p class="ql-block">它像一块熠熠生辉的绿色翡翠镶嵌在乌苏里江畔,这里是《乌苏里船歌》诞生唱响的地方,这里是古老渔猎文明的发祥地,这里是红色故里、养生天堂,这片土地就是美丽的边城饶河。</p><p class="ql-block">饶河县最出名的是东北黑蜂蜜和那首《乌苏里船歌》。</p> <p class="ql-block">江中的游船和岛屿上的红色大字“乌苏里船歌诞生地”</p> <p class="ql-block">  饶河县地处中国东北边陲,乌苏里江中下游,与俄罗斯隔江相望,所辖四排赫哲族乡是中国仅有的3个赫哲族乡之一。</p><p class="ql-block"> 依山傍水风光秀丽的中俄边界饶河小城,乌苏里船歌诞生之地。</p> <p class="ql-block">《乌苏里船歌》是由郭颂、胡小石作词,郭颂、汪云才作曲,郭颂演唱的歌曲,该曲根据赫哲族民间曲调改编,于1962年创作完成。1980年,该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国际音乐教材(亚太地区)。</p><p class="ql-block">1989年,郭颂凭借演唱该曲获得首届金唱片奖。</p> <p class="ql-block">《乌苏里船歌》作词 : 胡小石/郭颂</p><p class="ql-block">作曲 : 汪云才/郭颂</p><p class="ql-block">阿朗赫赫尼那</p><p class="ql-block">阿朗赫赫尼那 </p><p class="ql-block">赫赫雷赫赫尼那</p><p class="ql-block">阿朗赫赫尼那赫雷给根</p><p class="ql-block">乌苏里江水长又长</p><p class="ql-block">蓝蓝的江水起波浪</p><p class="ql-block">赫哲人撒开千张网</p><p class="ql-block">船儿满江鱼满仓</p><p class="ql-block">阿朗赫那赫尼那雷呀</p><p class="ql-block">赫那尼赫尼那</p><p class="ql-block">白云飘过大顶子山</p><p class="ql-block">金色的阳光照船帆</p><p class="ql-block">紧摇浆来掌稳舵</p><p class="ql-block">双手赢得丰收年</p><p class="ql-block">阿朗赫那赫尼那雷呀</p><p class="ql-block">赫那尼赫尼那</p><p class="ql-block">白桦林里人儿笑</p><p class="ql-block">笑开了满山红杜鹃</p><p class="ql-block">赫哲人走上幸福路</p><p class="ql-block">人民的江山万万年</p><p class="ql-block">阿朗赫赫尼那</p><p class="ql-block">阿朗赫赫尼那 </p><p class="ql-block">赫赫雷赫赫尼那</p><p class="ql-block">阿朗赫赫尼那赫雷给根</p> <p class="ql-block">《乌苏里船歌》郭颂演唱的非常熟悉、悠远婉转百听不厌的旋律,高亢嘹亮令人震撼的歌声,我们儿时就听过。那高高的大顶子山,有白云飘过;那长长的乌苏里江,有渔舟唱晚;那悠远嘹亮,情韵悠长。</p><p class="ql-block">“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p> <p class="ql-block">1989年,郭颂凭借演唱该曲获得首届金唱片奖。《乌苏里船歌》的诞生地,赫哲人故乡饶河县,传唱六十年经久不衰。</p> <p class="ql-block">  饶河边境线长128公里,是全年四季通关的国家一类客货运输口岸。县域面积6765平方公里,人口15万人,这里群山连绵,林海苍莽,江河密布,四季风景如画。</p><p class="ql-block"> 饶河是一座文化之城,是中华玉文化的摇篮。早在17000年前,旧石器时期的远古人类就在饶河小南山奏响了人类文明的音符。饶河是赫哲之乡,传唱千年的世界非遗“伊玛堪”、独特的鱼皮、桦皮技艺、享誉全国的赫哲美食“全鱼宴”,到处散发着古老鱼皮部落的神奇与神秘。</p> <p class="ql-block">对鱼的研究上,世居于此的赫哲族可谓是登峰造极。他们可以用鱼皮做绳子、衣服、裤子,还有鱼皮画等各种手工艺品,还可制作鱼皮衣。</p> <p class="ql-block">  饶河所处的地区,是“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的北大荒,物产非常丰富。</p><p class="ql-block"> 这里产各种稀奇古怪的鱼类,当地人称“三花五罗十八子七十二杂鱼”。</p> <p class="ql-block">  饶河的赫哲族主要居住在距离县城不远的四排乡,生活方式和当地汉族已无太大差异。</p><p class="ql-block"> 在相貌上,赫哲族与鄂伦春和鄂温克比较相似,为典型的通古斯人长相,眼窝浅,颧骨高,血统上相对如今的满族要更纯粹一些。赫哲族泥塑(此4幅照片采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黑蜂蜜是当地特产</p> <p class="ql-block">饶河县是天然大氧吧,县域森林、湿地、草原和江河面积占县域总面积的80%以上,境内51%的面积被原始森林所覆盖,有塞外石林喀尔喀山省级地质公园、赫哲圣山大顶子山等优质森林景观,负氧离子含量最高值达到每立方厘米36100个,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p> <p class="ql-block">江畔犹如一幅最美的风景画,人在画中游童话世界在景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江38河流经饶河6765平方公里的辖区,顺江漫游,赏美景,品江鱼。</span></p><p class="ql-block">郁郁葱葱的山脉,蕴藏着丰富的山特产品,有刺五加、薇菜、猴头、榛蘑等</p> <p class="ql-block">与福(虎)相伴,幸福一生</p> <p class="ql-block">乌苏里江边境292号界碑</p> <p class="ql-block">在抚远东极阁上看乌苏里江美景</p> <p class="ql-block">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汇合处小岛的乌苏镇是全世界最小的镇,小镇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黑瞎子岛,</span>也是中国大陆最早迎来“太阳升起"的地方。在黑瞎子岛上的东极宝塔上在此看两江合流的壮美。</p> <p class="ql-block">在抚远黑瞎子岛东极宝塔上看两江合流的壮美:完达山余脉群山绵绵天际苍茫,在此交汇的黑龙江乌苏里江浩浩荡荡向东奔流,水色泾渭分明两个颜色,主航道俄方一侧水质清澈,我方一侧略显浑浊。乌苏里江,滔滔江水泛波澜,清晰可见一叶小舟随涛逐流,也能看到江对面的俄罗斯。向北俯瞰,是江中的还有几座岛屿。</p> <p class="ql-block">  饶河抗日游击队的故事是中国抗日战争历史中的一部分,但它代表了整个时代的坚韧、决心和勇气。这支队伍的英雄们为国捐躯,浴血奋战,以自己的行动和牺牲,捍卫了国家和人民的尊严。他们的故事永远激励着我们,告诉我们坚守爱国信念、不屈不挠地面对困难,就能够战胜一切。</p><p class="ql-block"> 在当今时代,我们要继续传承和弘扬这种坚韧的精神,牢记历史,珍惜和平,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p><p class="ql-block"> 饶河抗日游击队,是中国抗日英雄的典范,他们的精神将永远闪耀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p> <p class="ql-block">  这是在乌苏里江畔南山公园修建的饶河抗日游击队巨型雕塑广场 </p><p class="ql-block"> 饶河是一座英雄的城、红色的城,这这里我们重温饶河抗日游击队的英雄事迹:</p><p class="ql-block">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沦陷,国破家亡,百姓深受折磨。然而,在这个最艰难的时刻,英雄们挺身而出,东北抗日的篇章开始了。我们要重温的故事发生在东北的小城——饶河,这里是一段英勇的历史,是饶河抗日游击队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  战火燃烧的饶河1933年末,饶河也被日寇占领,但这座小城不愿屈服。中共饶河中心县委在这个危急时刻,振臂一呼,号召民众,组织了饶河抗日游击队。成立之初,他们武器匮乏,人员有限,但这是一缕火光,最终壮大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二支队。</p> <p class="ql-block">火种变烈焰:饶河抗日游击队</p> <p class="ql-block">  饶河抗日游击队纪念碑座落在风光秀丽的小南山上,南临乌苏里江,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是全国第一批重点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饶河抗日游击队纪念碑是周恩来总理1963年亲自批准的,纪念碑从1985年开始建设,1986年8月全部竣工。</p> <p class="ql-block">饶河抗日游击队纪念碑高16.6米,其中雕像身高6.9米,由14块花岗岩雕塑而成,纪念碑正面的“饶河抗日游击队纪念碑”和背面“抗日先烈永昭千秋”的题词,是原黑龙江省省长陈雷同志亲笔题写的。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如今抗日游击队纪念碑已是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这支部队的壮丽事迹展开在黑龙江的饶河、虎林、富锦、宝清、同江等地。虽然装备简陋,但他们给予日寇沉重打击。饶河抗日游击队是抗联中最顽强、最英勇的部队,也是最悲壮的一支。这个团队涌现出了许多英烈,陈荣久、李学福、张文偕、李斗文、朴振宇、王汝起、姜克智等,他们为国捐躯,浴血奋战。</p> <p class="ql-block">一份告民众书,坚定信念</p><p class="ql-block">1936年2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四团发布了一份《饶河抗日游击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告民众书》。这份告民众书见证了那个时代的艰辛与拼搏,也反映了爱国志士们的坚韧与决心。这份书中写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亲爱的沿江各县的兄弟们、姐妹们!我们游击队,自东三省沦陷后,已经血战三年多!在这段时间里,有许多困难,但有你们的帮助和我们武装同志的英勇善战,我们屡次冲破了强敌的围剿。如今,我们已不再是一个微小的队伍,根据东北人民革命政府的指示,我们将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四团,继续战斗,夺取新的胜利。我们的任务紧急而严重,东北仍未恢复失地,数百万同胞仍深陷血海,我们要努力将日本帝国主义在满洲的统治扭转,让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国土上过上主人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英勇付出,卓越贡献</p><p class="ql-block">这段历史故事告诉我们,饶河抗日游击队的英雄们奋斗不懈,付出巨大牺牲,最终为中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的坚定信念、不屈不挠的斗志,都将永远铭记在中国历史的篇章中。</p> <p class="ql-block">重温饶河抗日游击队的故事,是为了纪念那段充满荣光和牺牲的历史。他们是东北抗日的英雄,他们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坚守爱国信念,不屈不挠地面对困难,勇往直前。这段历史是我们的宝贵遗产,也是对那些英勇的抗日战士们最好的致敬。</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永远怀念和铭记他们,以永不熄灭的火炬,继续前行,捍卫国家、民族的尊严,迎接更加辉煌的未来。饶河抗日游击队,永远的英雄!</p> <p class="ql-block">  重温饶河抗日游击队的故事,是为了纪念那段充满荣光和牺牲的历史。他们是东北抗日的英雄,他们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坚守爱国信念,不屈不挠地面对困难,勇往直前。这段历史是我们的宝贵遗产,也是对那些英勇的抗日战士们最好的致敬。</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永远怀念和铭记他们,以永不熄灭的火炬,继续前行,捍卫国家、民族的尊严,迎接更加辉煌的未来。饶河抗日游击队,永远的英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