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从大不里兹出发,先去阿达必尔、安萨利港,住在里海。次日去马苏雷村,傍晚到了此行最后一个城市德黑兰。</p> <p class="ql-block">谢赫萨菲·丁圣殿与哈内加建筑群位于伊朗西北部阿尔达比勒省的阿尔达比勒市。阿尔达比勒是阿尔达比勒省的省会和最大城市,也是波斯萨非王朝的始祖谢赫萨非·丁·阿尔达比里的出生地。该建筑群建于16世纪初期,但在18世纪末进行了重建。它主要是伊斯兰风格的建筑,根据伊朗不同文化包含多个不同的部分:清真寺、主要图书馆、医院、学校、陵墓等等。</p><p class="ql-block">2010年,作为伊斯兰教苏菲派的精神休憩之所,谢赫萨菲·丁圣墓和圣殿建筑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前往圣殿的道路被八道门分为七段,分别代表着苏菲神秘主义的八个理念和七个发展阶段。在这一保存完好的遗址中,人们可以看到华丽的建筑外观与精美的内部装饰,以及一批出色的古董收藏。这一建筑群作为中世纪伊斯兰建筑元素的大集合,是当今非常罕见的。</p> <p class="ql-block">谢赫萨菲是一位非常博学和真诚的人,备受尊敬。在他死后,他的陵墓成为其后代最宝贵和神圣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谢赫萨菲·丁的棺木(上)和赛义德·萨达丁的棺木(中)</p> <p class="ql-block">伊朗萨法维王朝的创始人伊斯梅尔一世之墓(1487-1524)。</p> <p class="ql-block">谢赫的妻子、萨非王子和公主以及在查尔迪兰战役中战斗和牺牲的战士。</p> <p class="ql-block">瓷器厅。这里存有萨菲王朝历代君主从中国购买并献给祖宗圣地的瓷器,包括明清两代制品,其中有一些是珍贵的明早期青花瓷。</p> <p class="ql-block">“我是阿巴斯领地的国王”的印章。</p> <p class="ql-block">旁边一个小型博物馆,是此地挖掘出来的一些铭文</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不远处吃了午饭,图片中的男士是我们的伊朗司机,非常的友好,伊朗马路上红绿灯很少,他经常拦截过往车辆保护我们过马路,每天为我们装卸行李箱,团友们心里都非常感激。</p> <p class="ql-block">到达里海了,住的宾馆有沙滩,为我们第二天早上看日出提供了有利条件。</p><p class="ql-block">里海Caspian Sea位于亚洲与欧洲交界,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及蓄水量最多的湖泊,其含盐分只有一般海水的百分 之三十。里海的湖岸线亦长达6,380 公里。里海的渔场生态拥有着大量鲟鱼,鱼卵被用来生产"鱼 子酱"。</p> <p class="ql-block">早晨在里海边,我们看了此行最美的日出!</p> <p class="ql-block">搭船游安萨利易湖Anzali Lagoon,伊朗最大的国家湿地一安萨利岛湖(Anzali Lagoon); Anzali 港是伊朗里海最大的港口,各式大 型商务船只停泊在此装卸货物。每年来自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侯鸟来此过冬繁殖,因此长期以来此地一直被爱鸟人士视为赏鸟圣地。</p> <p class="ql-block">马苏雷古村,位于伊朗北方吉兰省的山区。马苏雷古村的历史悠久,建于公元10世纪,以其传统的木制建筑而闻名于世。马苏雷古村房屋建筑,像是梯田一般,一层层的叠上去,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马苏雷古村房屋的主要建材是黏土砖,一层一层的盖在一千多公尺高的山坡上。马苏雷古村在伊朗被注册为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p> <p class="ql-block">马苏雷古村的前院和屋顶为行人区。在马苏雷古村的半山上,有一个同样古老的清真寺。清真寺的院子的地面上,有一些墓碑。挂在墙上的照片,是马苏雷古村在两伊战争中牺牲的烈士。</p> <p class="ql-block">在祷告的信众</p> <p class="ql-block">在这样的石阶上,上上下下,走进古村观察伊朗人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德黑兰是伊朗的首都,同时也是德黑兰省省会,总人口达8,429,807人,是伊朗最大的城市,也是西亚地区最大的城市之一。</p> <p class="ql-block">街景</p> <p class="ql-block">马路两边的黑旗让我心里吓丝丝</p> <p class="ql-block">尼亚法兰王宫建筑群</p><p class="ql-block">位于德黑兰最北部的山上,该王宫是凯加王朝国王纳锡尔-艾丁在1831到1896居住的夏宫, 宫殿顶部为伊朗特有的石膏雕塑,地上铺着精美的波斯地毯。建造设计与室内装饰,都体现了伊 朗建筑艺术的精美细致。伊朗末代国王巴勒维全家自1969年起夏天都居住在此,直到1979年伊斯兰革命。</p> <p class="ql-block">我们参观的新王宫,主要是巴列维与王后法赫拉居住。宫殿的选址、建设到装修都是由他的最后一个妻子法赫拉确定。巴列维一共结婚三次,第一个妻子是埃及公主,第二个是伊朗商人的女儿,都是政治需要结婚的。巴列维1959年在巴黎访问时认识法赫拉,之后不到100天就结婚了。巴列维说“这是我的真正的爱情“。法赫拉给他生了两个儿子二个女儿。法赫拉在法国留学,接受新事物,涅瓦兰宫整个装修和设施带有浓厚的法国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巴列维国王的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剧场</p> <p class="ql-block">这是巴列维国王大儿子的宫殿</p> <p class="ql-block">曾经的爱好已变成职业,听其他队的导游介绍大王子在美国做飞行员。</p> <p class="ql-block">格列斯坦宫(Kākh-e Golestān),意为“花的宫”,是伊朗首都德黑兰的宫殿建筑。格列斯坦宫主体建筑可追溯至萨法维王朝,后来恺加王朝定都德黑兰,格列斯坦宫正式成为皇室宫殿。伊斯兰革命胜利后,格列斯坦宫成为博物馆向公众开放。2005年,伊朗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格列斯坦宫申报为世界遗产,到了2013年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格列斯坦宫正式登录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格列斯坦宫建筑群由17座建筑构成,包括宫殿、博物馆和礼堂,以及三个档案室。这是一个集华丽的宫殿,宁静的水池和优美的花园为一体的宫殿。有一种说法,说在波斯人的心目中,有水,有花园,有庭院的地方就是天堂了。</p> <p class="ql-block">格列斯坦宫的Takht-e Marmar大理石大宝座,是镇宫之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团友史建荣提供</p> <p class="ql-block">卡里姆·哈尼这座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59年,是“卡里姆汗-e赞德”内部住宅的一部分。Khalvat-e Karim Khani的基本结构与Takht-e Marmar相似。像后者一样,它有一个露台(Eyvan)。露台内有一个小大理石宝座。该结构比Takht-e Marmar小得多,装饰也少得多。这个露台中间曾经有一个带喷泉的小池塘。从地下溪流(国王的加纳特)流出的水从喷泉流入池塘,后来被用来灌溉宫殿的土地。相信是他将结构称为Khalvat(一个舒适的角落)。</p> <p class="ql-block">团友王妙芳提供</p> <p class="ql-block">纳赛尔-ed丁沙的宝贵陵墓终于找到了它合适的地方,静静躺在这个的宫殿角落里。这块大理石雕刻着纳赛尔-ed丁沙的形象,确实是一个值得一看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橱窗里的小人偶们是在庆祝雅尔达之夜</p><p class="ql-block">最古老的波斯节日。这个节日可以追溯到伊斯兰教出现之前,大多数波斯人是琐罗亚斯德教的追随者。在雅尔达节上,伊朗人庆祝冬天的到来、太阳的更新和光明战胜黑暗的胜利。雅尔达前夕被认为是一年中最长的夜晚,是古代伊朗人庆祝光明女神密特拉诞生的夜晚。Yalda,意思是出生,是一个导入波斯语的叙利亚语单词。它也被称为Shab-e Chelleh,是12月21日冬至的庆祝活动——秋天的最后一个晚上,也是一年中最长的夜晚。古代波斯人认为,邪恶势力在一年中最长的夜晚占主导地位,第二天属于智慧之主阿胡拉·马自达。</p> <p class="ql-block">伊朗人生活场景人偶</p> <p class="ql-block">钻石大厅</p><p class="ql-block">Talar e Almas(钻石大厅)位于Golestan PalSe的南侧,毗邻风塔大楼。它被称为钻石大厅,是因为内部镜子作品的特殊形式。</p><p class="ql-block">这座宫殿的建造始于19世纪初法塔利·沙阿的时代(卡扎尔王朝的第二任国王),并在穆罕默德·沙赫的时代完成。最后,在纳赛尔丁·沙阿的时代,这座建筑进行了翻新。</p> <p class="ql-block">钻石大厅入口周围仍然有一些那个时期的原创壁画</p> <p class="ql-block">瓷器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油画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艺术品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国家博物馆Iran Bastan Museum,伊朗最重要的博物馆。它是由礼萨·汗委托法国建筑师安德烈·戈达尔设计的。于1313年5月21日开始建造,1316年完工并向公众开放。</p><p class="ql-block">目前,伊朗国家博物馆拥有两栋独立的建筑,分别为古伊朗博物馆和伊斯兰时期博物馆,拥有来自不同历史时期的约30万件历史文物,是世界上展示伊朗文化、艺术和历史最好的博物馆。伊朗高原上人类存在的最早证据可以追溯到大约60万年前,它们就保存在这个博物馆里。它包括13个部分:史前、历史、伊斯兰教、邮票和硬币、修复、卷轴、图书馆和文献中心、伊朗艺术史研究、国家文明史研究中心、摄影、公共关系和国际关系、新闻和实物保护。</p> <p class="ql-block">这些都在恰高占比尔神殿(金字形塔)遗址挖掘出来的古物,前几日去参观过,所以有种熟悉感。</p> <p class="ql-block">狮身人面像应该是在Ahuramazda的有翼圆盘形象的侧面。这些生物有胡须的男性头,戴着有角的头饰。砖是由“彩陶”制成的,颜色有棕色、黄色、白色、绿色和黑色。苏萨大流士宫(阿帕达纳)出土,公元前510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卫兵穿着装饰华丽的波斯服装,面朝右,手持弓箭和长矛。原来这个人物应该是类似的卫兵队伍的一部分,也许是“不朽卫兵”的成员。砖是由“彩陶”制成的,有棕色、黄色、白色、绿色和黑色。</span></p><p class="ql-block">出土于苏萨大流士宫(Apadana),阿契美尼德时期,约公元前510年。</p> <p class="ql-block">波斯波利斯阿帕达纳北部楼梯的中央浮雕,曾经在波斯波利斯的Apadana北部楼梯上装饰的浮雕后来被移除,并在博物馆中建立。这是阿契美尼德艺术最重要的例子之一,显示薛西斯坐在宝座上。国王身后是王储,首席马吉安,国王的武器携带者和两个卫兵。浮雕显示了国王接待重要官员,宣布进贡者的到来,并执行称为proskynesis的仪式问候。他身后有两个卫兵。</p> <p class="ql-block">波斯波利斯的石阶</p> <p class="ql-block">两个背靠背的公牛,这是波斯波利斯的一个小圆柱的例子。在波斯波利斯已经确定了四种不同类型的柱头:背对背公牛,背对背狮子,背对背格里夫林(复合鹰头狮)和背对背人头动物。</p> <p class="ql-block">这座高1.94厘米的雕像是Aurel Stein爵士在1930年发现的,还有其他雕像的碎片和一个石凳,显然,石凳是雕像的基座。这尊雕像的头是单独制作的,然后固定在身上。这位帕提亚贵族穿着一件骑行服,其中包括一件束腰外衣,这是一件长袖夹克,两侧重叠,用一条装有两把刀的皮带系紧。一条长长的波浪形裤子,屁股上有一个垫子状的附件,用来支撑马鞍。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她穿着有盖的鞋子,用绳子绑在他的脚踝上。它的确切日期尚不清楚,但学者们将这尊雕像的年代定为帕提亚时期的早期(公元前200年)至晚期(公元200年)。</p> <p class="ql-block">Tappeh Hesar是伊朗高原东北部最大的Prema之一。该场地位于Damghan南部边缘,位于一个大型冲积扇的远端。Tappeh Hesar最初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个团队在1931/1932年由Erich Schmidt指导。施密特根据发掘中发现的材料,特别是巨大的陶器材料,将遗址的文化序列从下到上分为赫萨尔一世、赫萨尔二世、赫萨尔三世三个主要时期。</p> <p class="ql-block">玻璃与陶瓷博物馆是伊朗精美博物馆,里面的展品以历代的玻璃与陶瓷工艺品为主。 博物馆建筑是一座结合传统波斯建筑与19世纪欧洲建筑风格的古宅,1998年被列为伊朗国家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彩色玻璃条,手工制作,苏萨-乔加赞比尔寺出土文物,公元前13世纪。</p> <p class="ql-block">陶瓷容器涂漆成型,阿扎尔巴扬出土,公元前1世纪。</p> <p class="ql-block">令人目不暇接的展品,太精美了!</p> <p class="ql-block">地毯博物馆,参观与伊朗人一生关系最密不可分的物品“地毯”;因为伊朗人~生在地毯上、吃喝在地毯上 睡在地毯上、就连往生也在地毯上。馆内16-19世纪之地毯,其手艺之精细令人赞叹。</p> <p class="ql-block">美国驻伊朗大使馆旧址,位于德黑兰,包括一座大院和其中一栋两层小楼。</p> <p class="ql-block">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与西方国家关系友好的巴列维王朝被推翻。11月4日,参与革命的伊朗学生冲入美国驻伊朗大使馆,扣押馆内美方外交人员444天。</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外墙上涂满了各种反美涂鸦。</p> <p class="ql-block">伊朗自由纪念塔,气派雄伟,风格新颖。自由纪念塔于1971年10月落成,伊朗建筑师候赛因·阿马那特在设计该塔过程中,既注意吸收外国建塔的优点,同时注意充分体现伊朗建筑的民族风格。塔的底层是博物馆和电影馆。</p> <p class="ql-block">德黑兰-自然之桥屹立于水与火的公园里。建于2012年。德黑兰成北高南低,好的位置在城北,富人多选择住城北;为了既满足富人又满足穷人需求,政府在南北结合部建了这座现代化公园。公园被南北通道切割成南北两个公园由自然之桥连接。钢结构的自然之桥,横卧在南北大通道上,连接水与火公园,是德黑兰地标建筑。</p> <p class="ql-block">站在桥上可眺望城北、城南和远处厄尔布尔士山脉。</p> <p class="ql-block">霍梅尼陵,是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已故最高领袖、伊斯兰革命领导人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的陵墓,与霍梅尼一起安葬在该陵墓中的还有他于1995年去世的次子艾哈 迈德•霍梅尼。</p> <p class="ql-block">在霞光中我们一行离开了霍梅尼陵寝,圆满结束了伊朗之行,挥挥手告别了令人记忆深刻的伊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