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传说上古时代,华胥国有个叫“华胥氏”的姑娘,到一个叫雷泽的地方去游玩,偶尔看到了一个巨大的脚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于是就有了身孕,怀孕十二年后生下一个儿子,这个儿子有蛇的身体人的脑袋,取名为伏羲。</p> <p class="ql-block"> 伏羲长大之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统一华夏大地,然后定都在陈地。又取了九种动物的部位创立了龙图腾,并且自称为龙师,所以我们才变成了龙的传人。</p> <p class="ql-block"> 伏羲一生的贡献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p><p class="ql-block">一、创立八卦,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伏羲八卦中所蕴含的“天人谐和”的整体性、直观性的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原点。</p><p class="ql-block">二、教民作网用于渔猎,提高了人类的生产能力。同时教民驷养野兽,这就是家畜的由来。</p><p class="ql-block">三、变革婚姻习俗,倡导男聘女嫁的婚俗礼节,使血缘婚姻改为族外婚姻,结束了长期以来,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状态。</p><p class="ql-block">四、始造文字,用于记事,取代了以往结绳记事的形式。</p><p class="ql-block">五、发明陶埙、琴瑟等乐器,创作乐曲歌谣,将音乐带入人们的生活。</p><p class="ql-block">六、将其统治地域分而治之,而且任命官员进行社会管理,为后代治理社会提供借鉴。 </p><p class="ql-block">七、根据《长沙子弹库楚帛书》的记载可知伏羲时期已有天地,但仍是一片荒芜,于是伏羲娶妻、生子嗣,命名万物。</p> <p class="ql-block"> 人们为了怀念人文始祖肇启中华文明的丰功伟绩,缅怀始祖恩泽,弘扬伏羲文化,就在他的出生地甘肃省天水市城内建了一座伏羲庙。伏羲庙门前有一个<span style="font-size: 18px;">掩映在绿荫之中的</span>大牌坊。这牌坊,巍然矗立于高二米、宽六点五米、长十七点六米的台基之上。牌坊正中,悬有巨幅匾额,上书“开天明道”四个大字,为清乾隆湟中观察史杨应举手迹,笔力遒劲,潇洒流畅。</p> <p class="ql-block"> 天水伏羲庙,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纪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目前伏羲庙被确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1年6月25日,伏羲庙作为明、清古建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伏羲庙门前东西两侧,还有横跨大街的两座牌坊,面相向。上楣分别题有“开物成务”、“继天立極”。它与大门匾额“开天明道”一样,都是对伏羲功德的极端颂词。</p> <p class="ql-block"> 庙门南面,与大门牌坊隔街相望,有一座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戏楼,三间宽,两层楼高,飞檐挑角,造型精巧,深受群众喜爱。</p> <p class="ql-block"> 在戏台侧面的墙上画有先天八卦图,据说是伏羲所创造。先天八卦太极图又称阴阳鱼,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黑色代表阴,白色代表阳。白中有黑为阳中有阴、黑中有白为阴中有阳。阳极生阴,阴极生阳,体现了阴阳消长、生生不息。太极图是中华文化中特有的以图案的方式阐释阴阳哲学的图形,也是研究周易原理的一个重要图像,更是探索宇宙与社会变化发展规律的图式。</p><p class="ql-block"> 也有解释说先天八卦由阴阳两个符号组合而成,每个卦有三爻,其中上爻代表天,下爻代表地,中爻代表人,以此来反映天道、地道、人道的变化规律。先天八卦用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构成观测宇宙万物运行的基本要素。 </p><p class="ql-block"> 因为先天八卦卦位非常奇特,古人总结为:天南地北,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p> <p class="ql-block"> 进入牌坊,即入正门。此门五间门面,共宽十八米,进深两间。<span style="font-size: 18px;">院落重重相套,四进四院,宏阔幽深。</span>正中门楣悬挂“太昊宫”匾。这是因为<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天水伏羲庙,本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由地方官员奏请朝廷批准,在秦州小西关城临街而建,</span>伏羲庙的这座正门,虽也经清代局部修缮,但其主体部分,仍然保留了明代建筑风格,实为难能可贵。</p> <p class="ql-block"> 伏羲庙前后院内原来共有古柏六十四株,是按照伏羲八卦推演的六十四个方位栽植的。现在尚存三十七株,冬夏常青,生机盎然。这些忘年古柏,现已成了珍贵的文物树了。</p> <p class="ql-block"> 仪门创建于明嘉靖元年至嘉靖三年(1522-1524年),面阔五间,进深两间。明间檐下悬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社会活动家、书法家楚图南先生所题“伏羲庙”黑底沥金巨匾。其书体厚实凝重,结构古拙沉稳,尽显金石之气。</p> <p class="ql-block"> 先天殿又称正殿、大殿。在中院后部正中,是伏羲庙建筑群的主体建筑。</p> <p class="ql-block"> 殿内伏羲圣像高3米有余,手托八卦,目光如炬,正襟危坐神龛中,饱含智慧,威仪轩昂,灵气逼人。上额悬挂"文明肇启"匾额,系清代嘉庆年间秦州牧王赐均所书。匾文是对伏羲始创八卦、教民克愚的巨大功绩的高度赞颂。</p> <p class="ql-block"> 殿顶棚以井口天花和藻井 (在正中)相伴装饰;井口天花镶嵌伏羲六十四卦卦象图,而藻井绘河图和伏羲先天八卦图,将装饰和伏羲氏的业绩紧密结合,别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 在先天殿内供奉着一匹龙马,其造形独特,头为马,身生鳞,额生角,肩长翅,牛蹄鱼尾,昂首奋蹄,背负河图。据《尚书》记载:“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谓之河图。”龙马是伏羲时期图腾融合的一种体现。伏羲出生于古成纪,葬于河南淮阳,是一个以蛇为图腾的氏族部落首领,故而在我国很多地区伏羲女娲常常是人首蛇身的模样。原始社会后期,随着部落走向联盟,图腾融合,龙图腾诞生,而龙马就是龙图腾和龙文化的具体体现。</p> <p class="ql-block"> 伏羲庙钟鼓亭分别建于先天殿月台东西两侧,东侧为钟亭,西侧为鼓亭。</p> <p class="ql-block"> 钟鼓亭是寺庙中重要的礼仪性建筑,一般为阁楼的形式,位列主体建筑前方两侧。在祭祀大典中,一般击鼓开祭,武官在武官道进殿拜祭,<span style="font-size: 18px;">钟鸣之时,</span>文官在文官道进殿拜祭。</p> <p class="ql-block"> 太极殿又称退殿、寝殿、寝宫,在第三院后部正中,依“前宫后寝”惯例而建。</p> <p class="ql-block"> 历经五百多年的不断修建,目前伏羲庙已形成了形制规整的建筑群落。庙区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近年来,为充分弘扬伏羲文化、传承地方历史文化,在后院东西两侧先后修建了伏羲文化陈列馆和伏羲文化研究中心。</p> <p class="ql-block"> 伏羲作为中国上古时期的第一代帝王,他始画八卦,造书契代结绳记事,结网罟促渔猎生产,制嫁娶变原始婚姻,作历法定节气,以龙纪官,分部治理,尝百草,作乐章,立占筮之法,肇启了中华文明,被尊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作为羲皇故里,天水千百年来延续着对伏羲氏的祭祀和对伏羲文化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 1992年8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亲笔题写了“羲皇故里”四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 在天水,相传正月十六是伏羲诞辰,按照传统人们要到伏羲庙"朝人宗”,这便是伏羲庙庙会。周边群众扶老携幼纷纷前来伏羲庙朝拜祭祀人祖爷。一时宝烛辉煌、香烟缭绕、钟鼓鸣天,善男信女异常虔诚,庙内充满着一派庄严肃穆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每年这一天,天水人都要祭祀人文始祖伏羲,仰望“人祖”朴实、憨厚、慈祥的面容,追思华夏民族遥远辉煌的历史,怀念人文始祖肇启中华文明的丰功伟绩,缅怀始祖恩泽,弘扬伏羲文化,促进社会团结进步。</p> <p class="ql-block"> 天水祭祀伏羲已有2000多年历史,<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88年,天水市政府恢复公祭伏羲活动,从此</span>每年6月22日都会在这里举行规模盛大的公祭伏羲大典。2006年,“太昊伏羲祭典”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甘肃省独具特色的重要文化品牌。</p> <p class="ql-block"> 天水真是个有趣而历史悠久的地方,那么来到天水,您一定要去参观人文始祖伏羲的祭祀地——伏羲庙。</p> <p class="ql-block"> 总之呢,伏義庙浓浓的人文气息,你来过之后是不会让你失望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