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邮票告诉你】邮说历次党代会12: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贾维 @胜利集邮与收藏 2022-10-06 22:47 发表于山东</span><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8KHSXWjCUYDuZJEcZROSRA"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5px;">网页链接</a></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2021-16《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邮票第9枚“改革春潮”</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三年多时间里,拨乱反正全面展开,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有步骤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走上正轨,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改革稳步展开;实行改革开放,调整国民经济,取得成效,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党和国家充满希望、充满活力地踏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为党的十二大召开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J86《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邮票</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特41《人民大会堂》特种邮票第2枚“大礼堂”</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参加这次大会的正式代表1600人(出席开幕式1545人),候补代表160人(出席开幕式145人),代表着全国3965万党员。这次大会的使命是,总结过去6年的历史性胜利,进一步肃清十年内乱所遗留的消极后果,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确定继续前进的正确道路、战略步骤和方针政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邮票首日封</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2014-17《邓小平同志诞生一百一十周年》纪念邮票第3枚“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邓小平主持了大会开幕式,并致开幕词。他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这一重大命题的提出,回答了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这一人们最为关心的重大问题,成为指引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中共十二大》个性化邮票版张</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会指出,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围绕这个总任务,大会对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作出全面部署。从经济建设、思想建设、政治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完整系统地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纲领和各项方针政策。确定从1981年到20世纪末的20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次大会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在提出经济建设目标的同时,提出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战略方针。这些思想和任务的提出,表明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各地“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邮戳</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十一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和《中国共产党章程》。新党章清除了“十一大”党章中仍肯定“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等“左”的错误,吸收了“七大”和“八大”党章的优点,并根据新时期执政党的特点,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封</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J138《叶剑英同志诞生九十周年》纪念邮票第3枚“满目青山”</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会经过充分酝酿和民主选举,选出了由210名中央委员和138名候补中央委员所组成的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同时选出了由172人组成的中央顾问委员会和132人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大会选出的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中,新当选的有211人,占总数的61%,年龄在60岁以下的有171人,具有大专学历以上的有122人,年龄最小的只有39岁。对一批年富力强的同志走上中央领导岗位和其他领导岗位,老一辈革命家们感到由衷喜悦。叶剑英用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雏凤清于老凤声”的诗句,表达对新同志的厚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2009-12《李先念同志诞生一百周年》纪念邮票第3枚“国家主席李先念”</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先念致闭幕词,号召全党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振奋精神,埋头苦干,一步一步地达到我们的伟大目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J4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第五组)》纪念邮票一套4枚,4枚邮票分别表现了“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党的十二大是进入新时期后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自这次大会起,按照党章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召开一次,实现了制度化。这次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党成功地实现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伟大转变。开始把中国带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正确轨道,并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永远载入史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编写:贾维</p><p class="ql-block">资料参考:共产党员网、《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p><p class="ql-block">来源:网络</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8KHSXWjCUYDuZJEcZROSRA"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