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底线思维,守住清廉红线——读《廉镜漫笔》有感

许昌市光明路小学

<p class="ql-block">  《廉镜漫笔》是家里去年购买的丛书,就摆放在我的书桌旁,周末闲暇时间,我常拿来翻看。</p> <p class="ql-block">  这本书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发人深省的漫画形式,独辟蹊径,立意高远,以小见大,引导党员干部群众深刻把握精神实质,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旨在以画促学、以画促思、以画促行。</p> <p class="ql-block">  就拿《看明白》这一小节来说吧,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副彩色漫画了,画面中描绘了一个官员手持放大镜查看文件的场景,从官员脸上夸张的面部表情可以看出他显得十分的紧张和窘迫,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可以从放大镜的镜片中窥见端倪,原来啊,他透过放大镜看到了两个字—“贫”和“焚”,可事实真的如此吗,仔细看会发现,文件上的两个字分明是“贪”和“婪”!那看到这已经给我一种呼之欲出的感觉了 ,那就是眼前这个官员是一个十分贪婪的家伙,他贪婪的内心甚至蒙蔽了他的眼镜,使他分不清什么是贪婪。</p><p class="ql-block"> 在漫画的下方还附有一首小诗:《看明白》话说世人总难分,贪字如贫婪如焚。私欲本是祸根在,贪者终贫婪终焚。</p><p class="ql-block"> 仔细结合小诗与漫画细细品味,不仅发人深省,“贪”和“贫”,“婪”和“焚”,这两组字很近似,不认真看还真是不易分清,但是作为领导干部可一定要看的清楚,看得明白。“贪”得财物,只是过个手而已,最终还是会落得个一无所有,一贫如洗;“婪者”亦是贪钱爱财,最终只会引火自焚,无法善终。</p> <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领导干部手中拥有一定的权力,身处各种人情世故的交汇处,身处各种贿赂犯罪的指向点,如果不能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不能理性面对各种利益,思想稍有放松和懈怠,就可能在人情世故的纠缠中、在形形色色的诱惑和糖衣炮弹的进攻中,丧失原则,沾上污垢,滑向腐败的泥潭。有句话说得好:要心有敬畏,行有所止。” </p><p class="ql-block"> 总书记的话看似针对领导干部,可不是作为普通群众,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我就能独善其身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如果一个人心无敬畏,无论他身在何处,身居何位,都可能被身边形形色色的诱惑套牢,也许一时分的清“贪”和“贫”,“婪”和“焚”,但是能保证能时刻清醒吗?因此,我觉得不论是谁,面对贪婪的念头,就要想到“贫”和“焚”的结局,从而警示自己,除却非分之想。</p><p class="ql-block"> 《看明白》这节的内容,短小精悍,却发人深省,诸如此类小节的内容还有很多。</p> <p class="ql-block">  文化育人,润物无声。厚植文化基因,以廉洁文化的熏陶,滋养廉洁教育的种子生根发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教师,也是文化的传播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更应在培育孩子广阔世界观的同时,凸显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廉洁的文化氛围中自发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教师还应坚持底线思维,守住清廉这根红线,坚持自我激励、自我修养和自我改造。为师不廉,师道必坏,师道坏则必误弟子。时代在变,观念在变,课程在变,然而理想信念不能变,职业操守不能变。肩负培育下一代的重任我们,更应“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让廉洁之花绽满校园。</p> <p class="ql-block">编辑:王议婉</p><p class="ql-block">审核:夏俊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