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春秋拾“酒”趣

金沙坪

偶尔回武当山,家乡同学们总是热情接待、关怀备至,更是少不了家乡的美酒佳酿武当酒,推杯换盏间,奶奶家门口的槐、河边的柳,街上父老乡亲的故事都一股脑跃上桌面,越嚼越有味道,就像陈年的老酒越喝越香,回味绵长。<br>  想起来,儿时和家乡酒还真有些缘分。 <b>(武当山古镇老营)</b> (一)河边的酒厂<br> 二十世纪70年底初,我们家住在武当山脚下的老营,两排家属房就在剑河边,河西依武当山古建筑群中最大的宫殿玉虚宫,河东就是镇上的国营武当山酒厂。<br> 剑河发源于武当山东麓的倒开门,源头分水岭海拔1180米,汇入口海拔150米,落差大、季节性强,雨水多的夏秋,河水猛涨时淹没田野、波涛拍岸,枯水的冬春季节,河水清澈见底,掀开石头就会惊醒藏在水底的小鱼、小虾,小螃蟹们。<br>  酒厂每年都会受到洪水的冲击,山洪暴发时,浑浊的河水肆无忌惮地冲出龙潭沟,漫过河堤,猛烈撞击着酒厂车间的地基和墙体,洪水过后酒厂车间都会安然无恙。<br>  春天洪水冲过的印记上还长满了青苔,地基缝隙里钻出的藤蔓上,挂满了漂亮的喇叭花、三叶梅和许多不知名花花草草,洪水从山里携裹下来物种都会在酒厂墙壁上生根发芽,仿佛这些杂草植物也特别喜欢酒厂散发出的特殊香味。 <b>(老营 剑河边的武当山酒厂)</b> (二)第一次喝酒<br> 中学一年级时,班上农村同学多,他们就像样板戏《红灯记》中唱的一样“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懂事、爱学习,但家里穷、粮食不够吃,虽然上山砍柴能卖点钱,可有钱没有粮票也无济于事,去那也买不来粮食。<br>  我有一农村同学让帮助他找几斤全国粮票,承诺每斤给两毛钱,当时城镇居民粮食、肉、布主要生活用品都是定量凭票购买,家家都不富裕,可每斤给两毛钱,对我有很大的吸引力,两毛钱就能买两本连环画,我就从家里偷偷拿了五斤全国粮票给他,换回来一块钱。<br>  记得那天是在老营汽车站饭店办的交接,五斤粮票、一块钱当时就是一个大数,仿佛要庆贺一下,我们两个还在车站饭店吃了一碗羊汤,他要了一两酒,不停地劝我喝一口“武当酒,可好喝了!” (深藏在酒厂院子里的一口五百年前“永乐古井”) (三)两块饼干喝二两<br> 老营供销社位于公路边,是个转角建筑,台阶上去进门,鞭炮、副食、烟酒、水果糖、工具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是镇上物品最全的地方。<br>  店里一口盛满白酒的缸特别醒目,缸上贴着一个大大的酒字,木头盖子上放着一个酒漏,缸沿上挂着几个酒提子,售货员收完钱,把木盖打开,一两、二两、半斤的酒提子找出一个,舀出满满的一提,把酒漏插进瓶口,弯腰抬手把酒往里一到,一边还叮嘱着“拿好瓶子,酒厂特供的好白酒”。<br>   <div>(武当酒传承道家古法酿酒技法)</div> 一次到供销社打酱油,碰到一位拿着钎担中年汉子,打成花结的绳子和布袋系在钎担一头,身上衣服补丁摞补丁,一看就是山里的农民,他用刚卖出的一担柴钱为家里置办一些生活用品,他把售货员包好的物品装进布袋里,又为孩子卖了白糖、饼干各一斤,然后小心翼翼从饼干包里抽出两块饼干,售货员从柜台里拿出一个粗瓷碗,打了一两白酒递给他,他先闻闻沾一点,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就蹲着一边喝起来。<br>  售货员告诉我:粗瓷碗是他存店里的,每次为家购买生活用品,他的午饭就是两块饼干,喝一两白酒,一大家子人就他一个好劳动力,还爱喝一口。 <b>(父亲时任铁道兵第一团后勤处付处长,在老营玉虚宫山门口留影)</b> (四)师部医院看病号<br> 铁道兵一团黄福清团长(时任副参谋长)因病在师部医院住院,父亲回老营休假,去师部医院看望黄叔叔。<br> 我们两家都住在河边,那天正好星期天,父亲前脚走,我和黄家兄弟:哥哥建昆、弟弟建春也跟着去。<div> 铁一师医院在武当山镇的遇真宫村,离老营大概有七公里路程,我们三个孩子边走边玩,到师医院已过午,护士带着我们到病房,看见父亲和黄叔叔正围着病床边的小床头桌喝酒,桌子上放着咸萝卜条和一盘西红柿炒鸡蛋,还有一瓶“武当大曲”,他两个一人拿一个茶缸子快把一瓶喝完了。<br>  哥哥不解地问父亲:咋还喝上酒了?护士把黄家兄弟拉到一边说:这是主任特批的,老战友见面,喝点就喝点吧。<br>  后来母亲常批评父亲:人家老黄有病,怎么还在医院和病号喝上酒了。</div> (笔者和同学,现武当仙尊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苏立义先生(图右一)2006年合影) (五)酒厂品尝酒头<br> 高中学校放暑假,黄家老大拉着我去酒厂干临时工,蒸馏车间出酒糟,按老师傅要求把发酵好的酒粮从发酵池产出来,装入蒸馏锅。<br> 三伏天,在蒸馏车间干活,又热又累,车间里还弥漫着浓浓的酒糟味,大方板铁锹,一锹一锹往上抡,不仅要能吃苦,还要有力气,带班的老师傅还管的特别严,不能有一点错误。不到一星期,我们就干不下去了,找车间领导辞工:我们这小身板不行。<br> 在酒厂打临工,短短几天有让人兴奋的两件事是:<br>  一是目睹了深藏在酒厂院子里的一口五百多年前“永乐古井”的芳容,它是武当山72古井之一。<br>  二是品尝到了武当酒的原酒(酒头)。 <b>(照片中的叔叔、阿姨(图左3、4)是同学李汉生(图左2)的父、母亲,两位老人都已过杖朝之年,九十多岁的老父亲二十世纪70年代初曾担任武当山酒厂付厂长,2023年春和同学们在老营合影)</b> 时光荏苒,咋天的武当山酒厂已更名为今天的武当仙尊酒业有限公司,武当酒也成为湖北省老字号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传承道家古法酿酒技法,发展酒文化,养生文化,产品已走向全国。<div>  然而五十年前在酒厂打工,品尝武当酒酒头的那种闻着香,入口冲,进肚子火辣辣,回味无穷的感觉今天也没有忘记。<br>  武当酒,是佳酿、是时光,也是一种烙印。</div><div><br>耿金和(金沙坪)2023年11月16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