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编辑:华盛顿 </p><p class="ql-block"> 摄影:幸福的约定,华盛顿,杨柳</p><p class="ql-block"> 出镜:小老宝,梅子,华盛顿</p><p class="ql-block"> 杨柳,幸福的约定,</p><p class="ql-block"> 鱼我同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秋日似乎是一个怀旧的季节,忽而,秋已向晚。处在暮秋,那些老时光里的城南城北的旧事,已悄然无声地爬入我们的脑子里。时隔几年,今又拾起金陵游的系列,同时也拾起了在大自然中舒畅的放松心情,更是拾起了群游的诱动。我们来了一场不择日的,说走就走的游玩。于是购票坐车奔向南京。</p><p class="ql-block"> 中山码头又称下关码头,曾用名首都码头。是一座渡轮码头,常年开放驶往对岸浦口码头的“宁浦线”轮渡。它的历史可追溯至东晋,较为悠久。现如今的码头是随着津浦铁路贯通,航线由下关至浦口称“关浦线”。</p><p class="ql-block"> 民国十七年,为保障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的顺利进行,民国政府决定在下关江边建设码头以迎接先生灵柩,并被定名为津浦铁路首都码头。奉安大典举行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灵柩登陆的下关码头被定名为中山码头并沿用至今。当时的中山码头是唯一的渡江通道,运输繁忙。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极大的缓解了轮渡过江所需,随着南京北站(浦口火车站)的停运,轮渡过江进一步减少。</p> <p class="ql-block"> 码头对面则是民国首都电厂(下关电厂),它始建于清朝末年我国第一家官办公用电气事业———金陵电灯官厂(距今有105年历史)的分厂,又名“下关发电所”。建国前,电厂可谓是历经坎坎坷坷,曾经辉煌过,也曾经失落过;后来不可避免遭受到了战争的残酷破坏。2018民国首都电厂被列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名单。民国首都电厂旧址公园虽然不大,但很振憾。高大的塔吊,长长的传送带,惟妙惟肖的雕塑。都让人置身于电厂工人劳作中。它的上游是中山码头,中间隔着的是下关火车站,下游则是南京长江大桥。</p> <p class="ql-block"> 下关火车主题园有仿真的铁路,蒸汽机车和两节绿皮车厢,旧时的站台,信号灯保持那时的模样……。站台则按照故有的历史风格设计,走进车厢都已还原了绿皮火车的原貌。在这可以看到长江大桥的全景,南京长江大桥通车前,火车都是从这里脱下车厢的挂勾,驶入轮渡过江,再拼装起来继续行驶。</p><p class="ql-block"> 这个独特的江畔小众景点,勾起无数人的回忆,这里是复古与潮流,历史与回忆,车站与长江等多元素相结合。身为60后的我们,看着那一列列绿皮火车,承载了几代人美好的回忆;一声声地呜呜声,似乎把我们拉回到坐在绿皮车上咣当咣当的场景。如今高铁的飞速发展,绿皮车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正因此,每次看到绿皮车总有一种亲切感。许是因为怀旧,也或是现今生活节奏快,非常怀念那慢生活的时光。记得网上有句话:我不是一个怀旧的人,我只是忘不了那些年,那些人……。</p> <p class="ql-block"> 下关火车主题园延江边路往长江大桥的方向,远远就可以看到一座半弧形的玻璃栈道,栈道从岸边延伸入水,由主线桥和圆形玻璃景观组成。护栏采用玻璃景观栏,桥面铺装增设透明玻璃,它是长江大桥南堡新戴的亲水项链。站在视野开阔的栈道上眺望长江,和来往的轮船来上一场邂逅,不时就会有一列列火车从旁边的长江大桥铁路上穿过,从下方近距离仰望长江大桥更能体会到它的雄伟。吹着江风看着车水马龙,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风光,给人不一样的体验。玻璃栈道的新颖华丽与长江大桥的厚重质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错觉,仿佛是两个不同时代穿越交错在一起,竟让人有一刹那的恍惚,现代与历史的交织构成了它独特的美。</p> <p class="ql-block"> 我们游玩的最后一站浦口火车站,刷公交码上船,渡江驶向浦口码头。到达浦口火车站旧址,废弃的铁路,正在拆迁的老屋,怀旧的站台,道路两旁泛黄的落叶……每一处场景都是怀旧电影里的画面,如同穿越至南京民国时期。浦口火车站就是朱自清《背影》里的火车站。当年的朱自清正是在浦口火车站目送着父亲蹒跚着爬上月台,穿过铁道渐行渐远。那个买橘子的背影承载了朱自清,浦口和几代人的回忆。在那个年代,家庭的两端不过是一张四四方方的车票或是船票,用一份纤细而柔韧的思念和亲情系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1912年,浦口铁路线全线通车,开始了对长江通行线路长达半个世纪的垄断。然而,漫长的岁月之后,随着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浦口火车站随即停运。1984年浦口火车站恢复部分营业,2004年彻底停止客运。如今的浦口火车站杂草丛生,大门紧闭,只有一段废弃的铁轨和禁锢在黑暗中的月台,隐约谈论着这里曾经的辉煌。值得庆幸的是,浦口火车站保存相当完好,从轮渡下船走出渡口,便可直接走进当年浦口火车站的拱形雨廊,仿佛一切都还是百年前的某个午后。轻轻地,匆匆地踏上直通月台的长廊,走进那栋英格兰式建筑风格的米黄色大楼。在穿梭不觉地旅客和汽笛声中送别那个可能今生再也见不到的亲人。如今荒凉的浦口火车站已不见卖橘子的小贩的踪影,但那份浓浓的亲情和家国情怀,依然伴随着时光的列车,在岁月的铁轨上驶向远方……。</p><p class="ql-block"> 浦口火车站现在内部正在进行改造,火车站的大厅也被锁起,禁止游客入内,外部景观仍然开放。掐指一数,浦口火车站如同一位饱经沧桑的百年老者,见证了清代到新中国的历史变迁,也见证了无数旅人的悲欢离合,它经历了上世纪60年代前的几度辉煌,但终究未能抵抗住时代风云,卸下了原本的历史使命,希望这位年逾百岁的长者经改造修缮之后,能迎来另一段回春时光。</p> <p class="ql-block"> 一天的金陵游结束了,我们不仅感悟下关浦口码头及火车站的历史,也走进了它们的史程,更是体验了一把历史的现实与现实的历史感的升华。我们在岁月遗留的痕迹里,透过时光的缝隙,隐约可见的回忆,清晰的是感怀。暮然回首,最好的状态应是苏轼的人生境界:也无风雨也无晴,一蓑烟雨任平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