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长汀两天一日之旅

霜叶红

<p class="ql-block">从小就知道长汀古城历史悠久,家父当年考入厦门大学入学时是在长汀报到的。但不知长汀是客家人聚居的第一座府治城市,被誉为“世界客家首府”,是国务院批复的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福建省四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的一座县级城市,享有“红军的故乡”、“红色小上海”等美称。同时还是中国烹饪协会颁布的首个中国客家菜之乡(2004年),被誉为“福建美食名城” 。乘着尚未入冬,我们相约前往汀州一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次旅行由我负责设计行程并预约酒店。为了获得性价比高且入住体验较好的酒店,我在大众网上查了又查,决定避开周末高峰,周日上午去,周一傍晚回,充分享受酒店的优惠,入住到长汀金仁大酒店(四星)行政双床房。我和表妹下了动车就打车(10多分钟)直奔酒店,果然不负所望,房间宽敞明亮,设施齐备,智能整洁,城区风景跃入眼帘。我俩先行到古城探路(姐姐姐夫从福州来,午后方到),顺便去店头街解决午餐。</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酒店不远处的第四中学门前往西走,不到十来分钟就到了古城的区域。途经卧龙书院、府前街(高德地图上显示为“新民街”)、南区小学等,来到店头步行街的“绿野仙踪”。10块钱买了一份拇指生煎包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店主热情地告诉我们,这是店头街的中段,往南走到惠吉门(汀江夜游的码头处),往北走是店头街的大门。于是我们沿着约2米宽的街向北走,一路东看西看、这买那买,坐进一家店里叫上满街看到的“汆牛肉”、“汆猪肉”(老板很用心,用拼音注明chuan。其实就是我们说的肉片汤),就着隔壁买的“薯饼”吃。就这几个特色小吃已经填饱肚子了。</p> <p class="ql-block">从店头街出来,朝马路对面四处张望,看到了立着六根花岗岩柱子的外墙建筑。走近一瞧方知是文庙(古时州府县治所在必有文庙,或称孔庙)。始建于宋咸平二年的汀州文庙位于汀州城主街兆征路,旁边即是县政府。文庙外墙的正中大门两旁嵌着两幅腾云驾雾的青龙石雕,门柱、门楣均用青石雕刻着花鸟鱼虫等图案,大门的横楣上刻着“棂星门”三个难以辨识的篆体字。跨过门槛进入庭院,看见状元桥和泮池。石拱桥横跨泮池连接着通道,顺道走入内庭院门(在古代,只有考取功名的学子才能在泮桥上昂首而过哈)。内庭中,主殿亦是大成殿(各处的文庙均如是),庭院中的3棵树上挂满了学子们的祈愿牌。</p> <p class="ql-block">汀州文庙曾是汀州府学。抗日战争时期,厦门大学搬迁时选择长汀必有其考量。历时八年(1937-1946)校本部设于庙内的大成殿,校舍则在不远的半坡上。因周日大门紧锁,无法入内看个究竟。</p> <p class="ql-block">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汀州八喜馆,馆内二楼的八个展厅以实物、雕塑、浮雕、文字、图案,以及声、光、电、数字影像等多媒体表现手法,形象生动地展示了人生添丁、成人、花烛、立灶、金榜、乔迁、寿诞、丰收的喜庆过程,三楼还展示着汀州特色的闹春田、百壶宴、刻纸龙灯等喜庆用的各种物品、用具。该馆汇聚并浓缩了汀州客家的人文精华和民俗文化。其中我较为不解的是立灶之喜。据说,做灶于客家人是件大事,马虎不得。先得请人捡个好日子动工。更重要的是请风水先生勘定灶口朝向,相对房屋附近的河水流向,有“顺水灶”“逆水灶”之分。客家人相信灶口的朝向与家庭财运相关,所以很有讲究。灶砌好后,师傅用杉树叶(当地叫“灿毛藜”)点第一把火,点着后说一声“灿子灿孙”(当地方言“灿”为萌发之意,意为多子多孙,家族兴旺),这时主人按规矩给师傅一个红包,祝他“手头红红”。此外,主人的母舅或妻舅家也会在这一天送一担水桶和碗碟等厨餐用具表示祝贺。</p> <p class="ql-block">汀州最珍贵、最值得一看的是古城墙及其门楼和烽火台。据说这是福建省唯一幸存的古城墙遗址。作为古城的外包装,城墙沿汀江自东向西呈弧形,把城隍庙、文庙、天后宫等古建筑,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毛泽东旧居、中央苏区红军医院(福音医院)、赣南闽西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所在地(云骧阁)、红四军入闽时司令部、政治部所在地辛耕别墅等红色景点,以及明清古街(店头街等)、古宅、古寺庙等包裹在一起,形成丰富的密集型人文景观。我们虽没看遍所有景点,也没完全沿城墙走,但登上了古城区东边最负盛名的济川门,观览了夜游汀江码头边的惠吉门,走过五通门和朝阳门,还拜望了天后宫和大夫第等。晚上溜达了江东的水东街,次日上午走穿江左的东大街。</p> <p class="ql-block">2015年尚未重修的济川门只有一层。与其相连的水东桥人来车往,是连接城内外的繁忙之道。据说,古时汀洲城十座城门唯此门到夜间只关不锁。因其为百姓进出城的主要通道。</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济川门不同于2015年的模样。不知是谁更“忠实于”古城?</p> <p class="ql-block">登上济川门城楼需要凭票(成人60元,65岁以上老人免费),看到3个人从出口溜进去,差点报警哈!</p> <p class="ql-block">夜晚的济川门</p> <p class="ql-block">朝天门的“前世”</p> <p class="ql-block">朝天门的“今生”</p> <p class="ql-block">坐着出租车通过太平桥,下车后看到廊桥与兴贤坊浮想联翩</p> <p class="ql-block">长汀的所谓大街或街只有2-3米宽,不是我所熟知的大街,而是小巷。走在东大街上,时不时被飞驰而过的摩托车惊吓到。</p> <p class="ql-block">紧挨着八喜馆的大夫第面积不大,非欣赏雕梁画栋者转一圈几分钟就出来!</p> <p class="ql-block">但凡水边,总有妈祖庙(天后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次日午休后(2时)退房。小陈师傅准时前来接我们去长汀古城镇丁黄村的丁屋岭。这是被誉为“闽西十大最美古村落”和“客家山民原始生活的活化石”的一座传统客家山寨,周边山高林密,寨内曲径通幽。老家是河田村的小陈告诉我们,这以前是土匪窝,其四周环山、草木茂盛却全年无蚊。问其原因,被告知是进寨的路口有一“石蟾蜍”。他特意停车指点我们看,旁边还有山民为感恩“石蟾蜍”除蚊而盖的庙宇。</p> <p class="ql-block">蟾蜍口对着山寨,真神!</p> <p class="ql-block">此次出游我们有幸遇上热情诚恳的小陈师傅(长汀南站网约的司机),主动领我们进山寨。首先进入眼帘的是雄伟的石寨门,穿过寨门一路看到依山傍水的建筑群,还不断邂逅鸡群,偶尔在水边看到了鸭群。我们纳闷为何不见猫狗!尽管小陈一路介绍,让我们知道打造文旅景点背后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明白景区打造为何中断的部分原由,但仍未解除我们的疑惑。</p> <p class="ql-block">我们慕名参观丁屋岭的老人食堂—-“瑞希颐养堂”。据说是2014年韩国一线影视明星张瑞希追寻成龙足迹到长汀时捐赠的。在政府和热心人士的关心支持下,颐养堂为村中7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一日三餐和活动场所,努力让村中留守老人老有所依,颐养天伦之乐。但如今大门紧锁,似乎无以为继。</p> <p class="ql-block">原计划让明星们“汇集”于此的聚星堂让人有些凄凉之感,但丁屋岭原生态的建筑风貌、秀丽风光和淳朴的民风还是会让人念念不忘的。</p> <p class="ql-block">周一上午经过四中看到的一幕。这些跃动的青春是汀洲古城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在古城里转悠,不经意间就能发现这类红色遗址或遗迹</p> <p class="ql-block">这类故宅也随处可见</p> <p class="ql-block">也看到一些新修的宗祠</p> <p class="ql-block">尽管不少景点还在完善中,我们没有进入,但大家都觉得两天一晚的长汀之旅非常完美,庆幸退订了原来预定两晚的住宿。确实,如当地司机所言:鸡蛋大的古城看两天就足够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