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十景之黄龙溪古镇——2023年川西行第一篇

王亚非

黄龙溪镇位于双流区东南部,三县交界、二江环抱,牧马山、二峨山隔江对峙,历史传承悠远,文化遗存丰厚,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设7个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幅员50.4平方公里,人口2.8万。由一湖、两河、三寺、七街、九巷子组成,传统建筑面积3.12万平方米。<br>  黄龙溪古镇街巷总体保持清代鱼骨形路网的传统格局。街面全为石板铺就,宽约三米,两侧多为清代保存至今的前店后居联排式民居店铺。建筑均为清瓦屋面,木穿逗结构,竹编夹壁粉墙,部分建筑两侧砌有封火墙。登高远望,无数清瓦屋顶鳞次栉比,极具传统小镇的空间特色和建筑品质,有着较高的城镇和建筑历史研究价值。<br>  黄龙溪古镇核心区由一湖两河三寺七街九巷组成。现有保存完好的民居七十六座,大院三座;有金华庵、三县衙门和古戏台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火龙、府河船工号子、漂河灯、打更等民间风俗文化。镇内尚保存有传统建筑面积共3.12万平方米,其中极具保护价值,特征鲜明,结构良好的清代穿逗式木结构传统建筑1.37万平方米。<br>  “一街三寺庙,三县一衙门”是古镇最著名的文化遗存。黄龙溪自古香火鼎盛,特别是佛诞节日,游人香客不断,一派繁荣景象。仅在南北走向200多米的黄龙正街上就分别建有“古龙寺”、“潮音寺”、“镇江寺”,古寺与遮天避日的古树成为黄龙溪古镇的一大标志性景观。古街、古庙、古树、古建民居、古码头、古佛洞、古佛堰、古衙门、古风民俗、古崖墓是黄龙溪闻名于世的十大古景。<br><div>  黄龙溪古镇凭借悠久历史,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居建筑群和深厚的民俗文化,先后被评为“四川省省级风景名胜区”、“中国民间艺术火龙之乡”、“全国环境优美小城镇”、“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AAAA国家级旅游景区”、“中国第三批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艺术(火龙)之乡”等。拥有国家级非遗火龙灯舞和省级非遗府河号子,2005年9月被列为成都市旅游发展重点镇,2011年3月,黄龙溪古镇凭借悠久的水文化入选“成都新十景”,成为成都旅游新地标。</div><div> 我这是第二次到黄龙溪古镇。第一次是几年前去东欧在双流机场转机等候时去了一次。这次是因为川西游报到较早又去了一次。<br></div> 这是黄龙溪古镇的大门,没有什么变化。只是感觉比以前的人要少点。<br> 大门留影<br> 这也是<br> 吟风阁留影<br> 对联是:一镇蜀国文化,千年流水人家<br> 镇内一景<br> 原来这里是一个大水池,还有龙头喷水,现在水池已干。失去了往日的美景。一打听,原来是上面的水库在维修。维修好后,也许景色会更美丽<br> 池边留影<br> 这也是<br> 池边彩楼<br> 路边吃香肠<br> 镇内小河<br> 这也是<br> 桥头的枕江楼<br> 河边的孔明楼<br> 老街 两河相汇,一清一浊<br> 孔明楼上看到的河水<br> 孔明楼上看到的老街<br> 孔明楼上的运气转盘<br> 转一转,好运来<br> 好运来了吗?<br> 孔明楼上看两河相汇<br> 这也是<br> 孔明楼下的扇子<br> 和扇子合影<br> 手拿扇子扇起来<br> 这也是<br> 孔明楼下的龙头。对联是:黄龙渡清江,真龙内中藏<br> 孔明楼外观<br> 老街 河边吊脚楼<br> 河中游艇<br> 河上桥。美丽气派<br> 古树上留影<br> 这也是<br> 这不是 站起来了<br> 近照 挥手 八二电影制片厂留影<br> 这也是<br> 府县都治衙门<br> 仪门<br> 正大光明。县太爷审案的地方<br> 县衙内景<br> 戏台 瓷器<br> 城楼 城楼留影<br> 戏台 城楼留影<br> 县衙一角<br> 罗汉天府碑<br> 浓妆美女<br> 这也是<br> 鹿溪引雪<br> 倚门而立<br> 这也是<br> 中国天府第一名镇<br> 各镇留影<br> 黄龙溪留影<br> 花墙 路边花园<br> 黄龙溪楼牌<br> 花中留影<br> 姐妹俩 古井上<br> 莫笑井蛙天地小,知否凡尘俗事多<br> 打更人<br> 许愿台<br> 桥上留影<br> 转好运<br> 算命台<br> 神气十足 上上签 敲钟 扇子屋<br> 府县都治衙门<br> 大街上 黄龙溪留影<br> 友情合影<br> 这也是<br> 古井上<br> 这也是<br> 打更人<br> 黄龙溪留影<br> 这也是<br> 吃豆花儿<br> 街角 小圆门<br> 视频集锦 卡拉OK电子相册 完。谢谢观看。再见!<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