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来赣游--2023.10

怡然

<p class="ql-block">  说起江西的婺源,很多人都会说去过了,我也曾经去过婺源的严田古樟、上坦村(冯小刚拍电影“我不是潘金莲“的选景处)、豕峰村、梦里老家等,虽然都是跟团去其他景点时,顺带游玩的免费景点,也就是蜻蜓点水般的游览了一下,但是这些景点的个性特色,就已撩起了我对婺源深度探索的想往。</p><p class="ql-block"> 2023年10月6日至9日,趁着国庆假期后期的淡季,景点人少的机会,我和先生自驾江西游览了婺源的大部分主要景点和上饶南部的望仙谷,悠哉悠哉的品味了婺源徽派的古建筑和古民居。</p><p class="ql-block"> 一路走一路看,想到国庆期间高速上车满为患的场景和现在车烟稀少的比较,还是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远处黛色烟笼、峰峦叠嶂的黄山,水晶般的蓝天白云,正向我们召唤,早安,您好!</p> <p class="ql-block">  婺源历史上自唐朝起就属于安徽,49年行政区划调整划给了江西。它保存了徽州文化的精髓,无论是民俗文化还是方言,都和黄山地区相似,没有受到江西文化的冲击和影响。近20年来婺源已成长为全国知名旅游胜地,国家5A、4A级景区就多达10来个,更多乡村的古韵、美景被热衷探索的游客发现和欣赏。</p> <p class="ql-block">  看着这张婺源旅游图,我们从南京出发经安徽进入江西境界婺源,从晓起开始,去了江湾和篁岭,然后由东向西向南绕行,经婺源1号公路先后游历了理坑、彩虹桥、思溪延村,出婺源一直向下到了上饶最南部的望仙谷,然后回来再游婺源的水墨上河和李坑,绕了一个大圈再返回,收获颇丰。</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晓起村</p><p class="ql-block">村中保留了600余年的官宅、老屋,风格鲜明,进士第、大夫第等无不折射出这一方之钟灵毓秀,村口水系旁的千年古樟林、魁光阁等都展现了古朴古韵。</p> <p class="ql-block">古训:让三分心平气和,退一步海阔天空。</p> <p class="ql-block">第2站:江湾</p><p class="ql-block"> 江湾是国家5A级景区,江湾村始建于隋末唐初,是婺源为数不多的千年古镇之一。村庄位于山环水抱的河谷地带,镶嵌于绵峰秀岭,清溪碧水之中。是一座具有丰厚的徽州文化底蕴的古村落,是江氏望族的祖籍地,保存有数量较多的明清官邸和徽派民居、宗祠。同时也是婺源文化特色的综合展览区。</p> <p class="ql-block">江氏的祠堂比绩溪的胡家祠堂规模还大,尤其是牌坊和祠堂中间的广场、旁边小桥流水的花园,都颇具规格。</p> <p class="ql-block">  江湾村中的花园、江记商铺。</p> <p class="ql-block">江氏祖屋。</p> <p class="ql-block">  梨园河静静的流淌在江湾村边,滋润着江湾这方美丽富饶的土地,周围的山水景色醉人心扉,尤其是具有当地特色的板凳桥,像一条美丽的纱巾,飘逸在梨园河上。</p><p class="ql-block"> 我们到达江湾的晚上,因为住在江湾,用了晚餐后,我们去了梨园河边观看夜景,这一张是梨园河板凳桥的夜景。</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离开江湾时,又恋恋不舍的到梨园河边拍了几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第3站:篁岭</p><p class="ql-block"> 篁岭是国家4A级景区,是著名的(晒秋)文化起源地,也是一座距今近六百年历史的徽州古村,属于典型的山居村落。</p><p class="ql-block"> 因篁岭坐落在半山腰,后又经过私人投资打造,所以到篁岭必须乘索道上去,除非是当地人,否则步行和驾车都无法到达。</p> <p class="ql-block">  乘索道拍周边的山景,专心致志。</p> <p class="ql-block">  篁岭的民居是围绕山型呈扇形梯状错落排布,村落天街似玉带将经典古建筑串接,天街上徽式商铺林立,前店后坊,村周围千棵古树怀抱,万亩梯田簇拥,随便手拍,都是一幅幅美轮美奂的山水油画。</p> <p class="ql-block">  篁岭的晒秋,名闻遐迩。因为篁岭山居错落朝阳得天独厚的条件,天街商户的屋檐下排列着晒秋的木杆和展示着不同的秋收植物,红色的辣椒、橙色的南瓜、黄色的玉米稻谷等,伴随着山居中的鲜花、果树,一派浪漫的、欣欣向荣的丰收景象。</p> <p class="ql-block">  婺源的1号公路,是婺源政府精心打造的一段连接婺源东线到西线的盘山公路,中途还建有“涛亭”观景台。像彩虹一般连接着两边一簇簇散落在崇山峻岭中粉墙黛瓦的徽式乡村。</p> <p class="ql-block">  1号公路经过的浙源乡庐坑村,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故里、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的祖籍地,有“吴楚锁钥无双地,徽饶古道第一村”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第4站:理坑</p><p class="ql-block"> 结束1号公路后,走过一段极其险峻,宛如天路一般的崎岖山路,到达了理坑。</p><p class="ql-block"> 理坑是国家4A级景区,建村于北宋末年,村人好读成风,被文人学者赞为“理学渊源”。</p> <p class="ql-block">  理坑的特点是,沿水系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有明代崇祯年间的官厅等,这里粉墙黛瓦,飞檐戗角,三雕工艺精湛,可以饱览古徽州建筑艺术。现已成为各大艺术院校的热门写生基地。</p> <p class="ql-block">第5站:彩虹桥</p><p class="ql-block"> 彩虹桥是婺源廊桥的代表作,是宋代建造的古桥,取唐诗“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意思取名。桥长140米,桥面宽3米多,4墎5孔,由11座廊亭组成,廊亭中有石凳石桌。</p><p class="ql-block"> 彩虹桥桥墩的鱼嘴设计与四川都江堰宝瓶口鱼嘴分流的设计原理相同。洪水大的时候便于泄洪分流,减少对桥墎的冲击,体现了中国古代建桥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p> <p class="ql-block">  彩虹桥周围的景色也不输桥的名气,波光粼粼的河水,倒映着两岸的风光。</p> <p class="ql-block">第五站:思溪延村</p><p class="ql-block"> 思溪延村由思溪和延村两个紧挨的古村落组成,是国家4A级景区。整个村落以明清古建筑为主,村落里以青石板铺地,古建群背靠青山,面临清溪和稻田,四周都是绿地,村庄与秀水青山的优雅自然风光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  思溪延村的古风民宿也比较有特色,这里也被誉为民宿之乡。</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住的民宿,推开民宿阳台的门,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一片粉墙黛瓦镶嵌在青山绿地之中,我们陶醉在美丽的徽州之风中,非常的依依不舍。</p> <p class="ql-block">第6章:望仙谷</p><p class="ql-block"> 坐落于江西上饶广信区的望仙谷,隐于灵山山脉之中,四面环山,峡谷清幽,景色怡人。</p><p class="ql-block"> 望仙谷景区是一个集赣家民俗、山水人文、风味美食、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江西目前最火的网红景区。景区由峡谷美景、古镇老街,悬空民宿、夜景等几大特色组成。</p> <p class="ql-block">  峡谷内到处涓涓溪流、幽泉飞瀑、奇峰异石。有三口锅,万仙瀑,三叠水,苍龙戏珠、怪石滩、玻璃栈道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  老街上生活气息浓郁,漫步于纵横交错的古镇小巷之间,看着那一座座农家老屋,一层层雕花斗拱,一座座廊桥、拱桥,静静欣赏,细细品读,仿佛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p> <p class="ql-block">  悬空民宿有点高,我们只能仰望了。</p> <p class="ql-block">  望仙谷的夜景是典型的有风味,怡情迷人。晚上八点半还有篝火晚会,我们因感觉温度太低和担心陌生地方返回农家乐住宿太晚,所以乘兴而归了。</p> <p class="ql-block">第8站:水墨上河</p><p class="ql-block"> 水墨上河景区位于婺源的秋口镇上河村,已有920多年历史。景区以徽州的“前世今生”为主题定位,以徽州文化体验为核心,以纸墨笔砚为人文背景,复活了徽州古镇的原乡生活。</p> <p class="ql-block">  清风拂面,碧波荡漾;水如墨染,河如神韵。此情此景让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第9站:李坑</p><p class="ql-block"> 李坑是个李姓聚集的村落,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李坑是典型的江南徽派村落,依山伴水而建,村口亦有典型的“水口”,徽派黛瓦粉墙、飞檐、马头墙造型,与精致的砖雕、石雕及木雕,点缀起整个村庄的建筑特色,加上秀水青山相映衬,一派祥和宁静景象。</p> <p class="ql-block">  小河穿村子而过,古桥连接两岸老屋,故被赋予李坑“小桥流水人家”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  这次的赣游,使我对婺源古徽州风貌有了更深、更丰富的了解和赏阅,同时感叹于江西望仙谷的赣地风惰。几天中始终沉浸在古韵和大自然水乳交融的画卷之中,欲仙、欲醉,美不胜收,久久不能忘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