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交地的初冬

Zhao

<p class="ql-block">  “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立冬”。来不及谢幕,来不及告别,冬便踩着厚厚的落叶,披着清澈高远的蓝天,迫不及待的伴着纷乱的微笑急急登场。</p> <p class="ql-block">  对于生活在城里的我们而言,立冬可能更多的体现于语言及穿着上。茶前饭后有关立冬的话题陡然多了一些。早上出门裹了厚的外套,又或者换上了轻薄的羽绒服。而在乡下,冬的到来却显得早了些。刚刚掩藏起苹果丰收的微笑,来不及喘气,来不及停歇,秋收丝毫不受立冬的影响,依然在繁忙中紧锣密鼓的进行着收尾工作。</p> <p class="ql-block">  虽然每周归乡,但当小汽车拐过南峁的弯,沿着公路顺势而下,一头扎进家乡的怀抱,瞬间还是被归乡独有的浓浓喜悦所包裹。那一定又在桥头踱步等待的婆婆,那院中躺椅晒暖的公公,那田野里忙碌的乡亲,那种欣喜妙不可言。道路两旁满载希望的果园、纷飞的落叶、半枯的野花、干枝的梨树都也默默以自己最合时宜的姿态,庄重迎接冬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  大片的玉米地里,怀胎近半年的玉米终于产下了一个个丰满的玉米棒子,以回馈大地的滋养。大自然竟有如此鬼斧神工,未经任何雕琢,不加一点修饰,它并不是一幅经过浓装艳抹的山水画,而是大自然的真情实景。只因画笔中增添了乡情的成分,本是常见的自然之景比山水画更诱人,更具魅力。</p> <p class="ql-block">  伴随着立冬,躺卧于山水之间的五交地也渐渐换上了冬衣…… </p><p class="ql-block"> 清晨,一股乡情与冬混合的新鲜空气沁人心脾。躺卧于睡梦中的五交地在雄鸡的晨鸣中张开惺忪的睡眼,迎接新一天的到来。窑洞里从窗框伸出的铁皮烟筒正在吞云吐雾地冒着一缕缕灰白色的烟,玉米芯子将无烟煤点燃,火炉即将烘除屋子里一个晚上积攒的寒气。哦!勤劳的公婆已经起床了。走出院门向村中远眺,家家屋顶上已是炊烟袅袅。灰白色的烟气和晨雾融合在一起,飘飘荡荡,盘旋升腾,五交地呈现出一派恬静之美。</p> <p class="ql-block">  丝毫不受立冬影响,乡亲们仍然珍惜早晨这宝贵的时光,早早起床,简单的早饭后立即投入到火热的劳动中。伴随着拖拉机的鸣响,这声音由远及近,由近及远,大车小辆开始了新一天繁忙的秋收扫尾工作。儿子最喜回乡,一大早起来,已准备好自己的“手推车”,急急的加入婆婆清理菜园的工作中……</p><p class="ql-block"> 广场上,晾晒着的玉米粒悠闲自在的躺着晒暖,自豪的炫耀着丰满的身体,高调展示着这一年自己给主人所做带来的收益。收割机减轻了拥有平坦土地乡亲的劳动量。玉米收获,直接脱粒,玉米杆在收割过程中顺带粉碎。来年耕种时,随着犁划将土地的皮肤拉开,粉碎了的秸秆混入泥土,回归自然。</p> <p class="ql-block">  出了大门右拐上坡,约摸500米的距离便来到了八爷的家里。远远的便看见八爷坐一张小板凳,专注的在砍回来的玉米杆上掰着玉米棒子。一声亲切的呼喊,八爷与八奶才停下忙碌着的双手,丢下玉米,闲聊起来。八爷与八奶这一生养育了五个孩子。女儿们都已出嫁,两个儿子守护在自己身边。舅舅与舅妈是两个不屈于生活现状,懂得奋斗、善于动脑的人。耕种玉米、管理翡翠梨、种植梨树苗、养牛。闲暇时也不待着,就近村里打个零工,将时间安排的满满的。搭乘国家脱贫致富的好政策,舅舅前几年便脱了贫,在致富的路上,越走路越宽。 </p> <p class="ql-block">  “叮叮当、叮叮当……”,说话间舅舅的牛队归来。勤劳的小舅跟在牛群旁,时不时的喊上一两句“喔、喔”的唤牛声。赶在百草枯黄前能让这些牛再多享受一次青草的味道,是小舅最乐此不疲的事。这一头头黄牛,承载着的不仅仅是勤劳,而是托起生活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  看着牛群,听夫忆往昔。当年秋收可没有如此便利条件。几口人、一辆架子车,生活条件较好些的,再加上一头老黄牛,这便是收秋的“标配”。掰玉米,踩秸秆,扛袋子,拉车子,与收割玉米最相事宜的动作,莫过于此。随着生活条件逐渐提高,现在玉米杆最主要的作用及处理方式便是冬季用来烧炕或粉碎后“秸秆还田”。倘若是在过去,这是万万使不得的。因为首先考虑温饱问题,种植作物主要为小麦及菜籽。收获后,决定温饱的面与油便有了着落。考虑温饱问题后剩余的土地才拿出来种植玉米。因为种植量面积小,家家户户又基本都养牛,玉米杆便成了稀缺之物。将玉米与杆整个砍倒,用架子车拉回家堆放,然后掰掉玉米并将玉米杆整齐码放放于墙根。夫说生长在农村的他们,小时候谁还没个“压铡把”的经历。收割完成后,二人配合,闲暇时间用大铡刀将玉米杆铡成一截截约5~10公分长的小杆,玉米与小麦的秸杆混合少许麸子,整个冬季牛的口粮便有了保障。</p> <p class="ql-block">  五交地的冬季仍然勃勃生机。院门口对面的山上,一片墨绿的松林展现眼前。混入松树林的其他树木,让这片林子显得杂乱而有序,缤纷而有韵,参差而有致。杨树一如既往、豪爽利落地脱尽了一身宽大的叶片,秀着银白色光洁健壮的躯干,像一把光芒闪烁的戟矛直戳天空,延续着一贯的硬汉标志。柳树与其恰恰相反,虽落叶殆尽,却依然婀娜多姿,韵味不减。与柳树相比,小河边的榆树便更加有了自己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  叶片殆尽的枝杈变得异常坚硬,珊瑚一样的树枝纷乱而多姿的指向云天,美不胜收。如果将一棵叶片落尽的榆树缩小若干倍,将其采集,插入花瓶,那将会是一束绝美的干枝工艺品。候鸟迁徙,麻主宰了整个乡下的天空。它们时而落入庭院觅食,时而飞入空中歌唱。门前小河边的那棵老榆树,附近的麻雀似乎全都汇聚于此。这儿的榆树,这儿的草丛,成了它们冬日里的天堂。秋收着手较早的人家,此时便可在他人依然忙碌之际稍作休息。中午时分阳光普照,悠闲自在的在门口石板上小坐一会,听听鸟鸣,唠唠嗑,晒晒暖,万分惬意。</p> <p class="ql-block">  徜徉在立冬后的五交地,一种空灵不羁、天马行空、超然物外的情愫油然涌上心头。我喜爱冬日天空下的这块土地,这方暖阳,这些草木,这片风月。这片天空下的田垄草木,乡土纯真,让忙碌的我们没有了浮躁赘冗,让我们返璞归真。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想,五交地的乡亲们定是钟爱这冬季的。因为冬季来临,年就不远了。在外拼搏的游子们,归家还会远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