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楷书常识

渔堂

<p class="ql-block">执笔与姿势</p><p class="ql-block"> 写字执笔的方式古今不同,是随生活用具(主要指桌、椅)不同而改变的。目前以"五指执笔法"较为通用。《沙孟海论书丛稿.古代书法执笔初探》中说:"今天我们通用的执笔方法,可以说是积累历代祖先的经验适应高案高椅用来写中、小字的一种比较妥善的形式(题榜大字又作别论)。"</p><p class="ql-block"> 五指执笔法要求指实掌虚,腕竖笔直。</p><p class="ql-block"> 写字的姿势一般可分为两种,即坐势和站势。坐势的方式又有多种,写中楷宜腕、肘悬空;写小楷可悬腕不悬肘或腕、肘均靠在桌面上等,坐势要求头正身直,视线与笔杆成一直线。站势的方式较随意,一般均悬空书写。</p> <p class="ql-block">笔画及其类别</p><p class="ql-block"> 楷书笔画一般可分为八种:点、横、竖、钩、撇、捺、折、提。每种笔画又可分为多种类别。</p><p class="ql-block">点有斜点、直点、向下点、向上点、平点等。</p><p class="ql-block">横有长横、短横等。</p><p class="ql-block">竖有"悬针"、"垂露"等。</p><p class="ql-block">钩有竖钩、横钩、弯钩、竖折钩、横折钩等。</p><p class="ql-block">撇有斜撇、短撇、平撇、月弯撇、竖弯撇等。</p><p class="ql-block">捺有斜捺、平捺等。</p><p class="ql-block">折有竖折、横折、撇折等。</p><p class="ql-block">提只有一种。</p> <p class="ql-block">用笔"三要"</p><p class="ql-block"> 是指写一个笔画时的用笔要领,即起笔要有藏锋与露锋的变化;行笔要有提按顿挫的变化;收笔要有轻重缓急的变化。</p><p class="ql-block"> 起笔藏锋是指逆势起笔,笔锋藏于笔画之内而不外露,起笔露锋是指顺势起笔,笔锋露于笔画之外;行笔的提按是指笔毫在纸上运动时的"弹性",顿是指笔毫通过作用力在纸上铺开的面积较大,挫是指运笔时笔毫突然停止,以改变方向的动作,如转角处等;收笔的轻重缓急是指笔毫作用力的大小及其快慢,其中有顿势、轻势、驻锋、回锋、出锋等收笔方法。</p> <p class="ql-block">相向"与"相背"</p><p class="ql-block"> 笔画与字中心或与其它笔画成向势的称作"相向",笔画与字中心或与其它笔画成背势的称作"相背",两者合称为"向背"</p><p class="ql-block">向背的另一种意思是指字的结构,互相环抱的为"向",反之则为"背"。</p> <p class="ql-block">“相接"与"相交”</p><p class="ql-block"> 笔画之间连接的部分称作"相接",笔画之间交叉的部分称作"相交"。</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笔法"与"笔力"</p><p class="ql-block"> 笔法是指写点画用笔的方法,是人合理的利用手腕生理动作和书写工具毛笔相配合、相适应而形成的,是千百年来人们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从广义上说,笔法包括执笔法、用笔;从狭义上说,笔法即指用笔。</p><p class="ql-block"> 笔力是指从字的点画形态体现出来的艺术上的"力"。是笔画节奏的一种虚力,即粗细、曲直、长短等,并非指人对毛笔的作用力,它与物理学上的"力"的概念完全不同,只能凭视觉感受而不能计量。</p><p class="ql-block">"笔势"与"呼应"</p><p class="ql-block">笔势的含义有两种:一是指笔画在字的结构中,因所处位置的不同或书写者用笔、结体特点的不同而产生的各种姿势(也可称字势);二是指笔画之间的内在或外在的联系,内在联系是无形的,外在联系是有形的,它与呼应的意义基本相同,都是表现在笔画的收笔和起笔处,前者为呼,后者为应。</p> <p class="ql-block">"方笔"与"圆笔" </p><p class="ql-block"> 所谓"方圆",多指笔画的形状。又主要指笔画起笔与收笔处的形状。有棱角的称作方笔,无棱角的称作圆笔。在一个笔画中同时又可以出现方圆交替,如折画即可写成内方外圆,它是运笔中非常重要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开合"与"收放"</p><p class="ql-block"> 开合主要指字形的宽窄,宽的部分称"开",窄的部分称"合"。请看下面的图示:</p> <p class="ql-block">  收放本指一个字在结构安排时所需作的变化,由于它是通过笔画的应变来体现的,因此实际上是指笔画的长短变化,长者为放,短者为收。</p><p class="ql-block">"临"与"摹"</p><p class="ql-block"> 临摹是学习书法的一种方法,是学习书法者的必由之路。</p><p class="ql-block"> 依照范字书写称作临。初临字帖时,可以看一笔写一笔,看几笔写几笔,进而看一个字写一个字,看几个字写几个字。临帖的目的是在掌握字帖的书写要领后,离开字帖写字,因此又必须"背临"。所谓背临,是指在临帖较熟练后,合上字帖将帖中的字或句根据记忆临写下来。</p><p class="ql-block"> 用较透明的纸覆盖在字帖上然后描下来,称作摹。摹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透过纸将帖中的字映写来;二是先通过透明纸,用毛笔(或钢笔、铅笔等)将字的轮廓钩画出线条,然后再填墨(填墨时要求每一个笔画尽量用一笔写成),这种方法称作"双钩填墨"。学习书法应该临摹结合,互相交替,以临为主,以摹为辅。</p> <p class="ql-block">颜真卿简介</p><p class="ql-block"> 颜真卿,字清臣,709年(唐中宗景龙三年)出生于(陕西)长安县敦化坊。玄宗开元年间考取进士,曾做过平原太守,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所以后世又称他颜平原,颜鲁公。颜真卿是唐代后期的大书法家,博学多才,精通词章,为人正直,刚正不阿,后被叛臣李希烈缢死,终年七十七岁。他的书法与后来的柳公权书法合称为"颜筋柳骨",可见他的书法是以"筋"为主要形体的。</p><p class="ql-block"> 颜真卿传世楷书碑帖很多,其中有《郭氏家庙碑》、《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东方朔画像赞》、《麻姑仙坛记》等,楷书墨迹有《自书告身帖》(传为后人伪造)等。他的行书墨迹《祭侄文稿》被世称"天下第二行书"。</p><p class="ql-block">《颜勤礼碑》简介</p><p class="ql-block"> 《颜勤礼碑》全称《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君神道碑》,是颜真卿为其曾祖父颜勤礼所书的神道碑。1922年10月在陕西西安出士,1948年移置西安碑林。</p><p class="ql-block"> 此碑为颜真卿七十一岁时所写,其书法艺术已进入完全成熟时期,通篇气势磅礴,用笔苍劲有力,结体端庄古朴,是颜真卿晚年的佳作,也是颜体楷书中的代表作。</p><p class="ql-block">《颜勤礼碑》基本书法特点</p><p class="ql-block">1.用笔多以藏锋起笔,中锋行笔,回锋收笔。笔画圆厚丰满,即使露锋起笔,也多数为圆形;</p><p class="ql-block">2.折处多用转法,很少有明显棱角,横折处又常表现为"圆肩";</p><p class="ql-block">3.竖画、钩画、折画及竖画并列时,常采用内直外曲或左直右曲的笔法,使其成为内方外圆;</p><p class="ql-block">4.笔画对比强烈,横画多数较细,竖画与捺画特别粗壮;</p><p class="ql-block">5.字形浑厚沉重,但不失灵动,其中主要是通过笔断意连的方法来表现的;</p><p class="ql-block">6.结体多数为上轻下重,有些笔画也常含此意,因此使字形从视觉上感到上合下开,犹如宝塔,雄健而稳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