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为家长,需要自我觉察的一个问题是,当你的孩子感觉到挫败的时候,你成为了抱持孩子的容器了吗?还是,孩子成为了你高期待高标准的容器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父母没有自我疗愈,一点点小事,就会变得崩溃,情绪泛滥,反应过激······当父母的创伤被激活了,他没有办法成为自己的容器,也没有办法成为溶解孩子焦虑、挫败、无力、害怕的容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以想象,如果孩子的焦虑、压力、挫败、害怕、恐惧,没有被一个更大的力量所接住,没有一个容器可以去消解的话,那么孩子只能透过打游戏、不上学、把自己关起来来转移这种焦虑了,小问题就会变成大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如果父母能够疗愈自己,成为孩子的容器,无论孩子有什么挑战、问题、焦虑、压力,都能够接住孩子,这样孩子就可以在这个容器里把问题转化为资源。</p> <p class="ql-block">我想起了不久前刚看到的一篇文章。一位中年母亲反复呕吐三年,甚至曾发生过心脏骤停的情况,医生给这位母亲做了各种化验、检查却始终没有查明原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医生看着面容灰暗、比同龄人显得更衰老一些的患者,提出给她做焦虑、抑郁量表问卷,结果显示患者存在高度焦虑和中重度抑郁的情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医生仔细地问患者,家里是否有不顺心的事情。这位母亲说,她经常因为孩子写作业,着急、头痛,每天辅导孩子做功课时就会崩溃、生气、指责,之后又自责、悔恨不已······在亲子关系中总是陷入到这样的恶性循环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位母亲正在经历的就是心理学上的心理问题躯体化——因为心理因素的过度应激,而引发身体的症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很多时候都是非常小的事情,却引起了家长一系列过激的反应。我们常常在没有真正生命威胁的地方,做出有了生命威胁的反应,把一个小问题,变成了一个大问题。</p><p class="ql-block">这个人不理解你,没有生命威胁;工作里面遇到了一些挑战,没有生命危险;你的孩子学习成绩跟不上,不喜欢学习,没有生命威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我们在这些地方,做出了战斗、逃跑这种过激的有生命威胁的反应。难怪你不堪重负,难怪做父母为什么这么累了!</p> <p class="ql-block">作为父母,我们真的要学会放松下来,照顾好自己的伤痛,为自己的创伤负起责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为,大自然是非常有耐心的,那些未被疗愈的创伤和伤痛会传给下一代。如果父母能够把责任、注意力带回到自己的身上,让疗愈先发生在自己身上,这样我们就可以作为一个榜样,让孩子看到,即使我们在生命的道路上,会有很多的伤痛,但是我们都可以去疗愈伤痛,并且有能力去超越伤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父母为自己的伤痛负责,也许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不要让孩子接过你的创伤,而是接过你疗愈后的礼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为父母需要有这样的觉察和练习:透过孩子,往后退一步,腾出一个空间,做一个呼吸,安顿下来,把你的连接带回到你的内在······</p><p class="ql-block">我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看到孩子没有表现出我期待中的样子的时候,我的内在有什么在发生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把连接带回到内在,透过孩子,唤醒你对自己的爱,把你成熟的爱带回到你生命里那些没有被疗愈的伤痛里。我们回应伤痛的方式决定了我们面对孩子的方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我们回应内在被激活的伤痛,是带着善意、带着好奇地连接和抱持,我们就会变得更打开;可如果我们回应伤痛的方式,是排斥、压抑,把“他”从我们的身体里推开,我们就投射在孩子的身上,操控孩子,让孩子活成我心目中的样子,借此来缓解自己的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这往往会适得其反。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面对伤痛,有能力向伤痛打开,练习触碰苦,超越苦,因为逃避苦会让我们纠缠上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在给来访者做咨询时,在禅修冥想、在正念练习时,我们和世界的伤痛有了更多的连接,但是,痛越多,受的苦越少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为,随着你的意识扩展,你与更多的痛苦连接,有技巧地让痛流过你,触碰你,这个时候,你能感受到的不止是痛,还有其他的很多很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世界范围内有很多很多的痛苦正在发生着,是真实的痛苦。我们无法选择受不受苦,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更有效地受苦。</p><p class="ql-block">可以选择把爱带到苦里,苦+爱就等于慈悲了;选择把顽皮幽默带到苦里,苦就可以流动了;选择用中正的状态抱持着苦,苦就成为我们生命中的礼物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让苦流经你,而你得到这样一种体验——我没有被苦淹没,当我打开越多,我就越真实全然地活在这个世界上,我的生命是为了朝向创造,而不是为了避免受伤。</p><p class="ql-block">所以,伤痛不会让我们变得脆弱,而是会让我们变得有力量,更理解生命的深刻体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当我们疗愈之后,会有力量向孩子传达出这样的信息——</p><p class="ql-block">孩子,爸爸妈妈会爱自己,爸爸妈妈也爱你;孩子,爸爸妈妈会祝福自己,爸爸妈妈也祝福你;孩子,就算爸爸妈妈离开你,我们也能够幸福地生活,孩子,就算你离开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也祝福你能够幸福快乐健康地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