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font color="#333333">陈善敏</font></b></h3> “真觉寺”,建成于明成化九年(1473),年代久远、样式秀美,是明代建筑与石雕艺术的代表作。 “真觉寺”,该寺始建于于明成祖永乐(1403-1424)年间,明成祖朱棣封进贡金五佛及金刚宝座图样的西域高僧为“大国师”,并择地京城西关外,敕建“真觉寺”。明成化九年(1473年),“真觉寺”金刚宝座建成。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 清高宗为皇母崇庆太后六十大寿,修缮“真觉寺”。为避父皇雍正皇帝胤禛的名讳,“真觉寺”改称“正觉寺”。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 清高宗为皇母崇庆太后七十大寿,再次修缮“正觉寺”。“正觉寺”被乾隆皇帝选作为其母祝寿的场所,进行了大规模修缮和改造,全部殿宇都被更换黄琉璃瓦顶,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家寺院。 民国元年(1912年),“正觉寺”金刚宝座前后各存大殿一座,塔室壁画残缺。民国十六年(1927年),蒙藏院以2500元的售价将正觉寺卖与商人黄垿东,此后寺内除金刚宝座外,房屋建筑俱已无存。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金刚宝座被散兵强登塔顶,毁掉中塔塔顶上半部,因寺内的金刚宝座上有五个小塔,“正觉寺”逐渐被人俗称为“五塔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正觉寺”进行了全面修缮。 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3年,“正觉寺”进行整修。1976年7月28日,受唐山地震影响,“正觉寺”部分建筑损毁。1979年,“正觉寺”修缮。1980年3月1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五塔寺文物保管所”。1982年10月,“正觉寺”对外开放。1987年10月6日,“正觉寺”原址成立“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真觉唤秋》 <h1><b>(完)</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