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三直说地理之广东各县27◆黄埔区】</p><p class="ql-block"> 今天,介绍2023年赛迪创新百强区排名第5名的区:黄埔区。</p><p class="ql-block"> 黄埔区,属于广州市辖区,与东莞市和番禺区隔江相望,面积484平方公里,人口119万,2022年GDP4313亿元。 </p><p class="ql-block"> 1949年10月23日黄埔解放,1953年1月,黄埔区人民政府成立,2014年1月,设立新的广州市黄埔区。</p><p class="ql-block"> “黄埔”地名的由来,一说环绕南海神庙前的珠江河段,古称为“黄木之湾”,另一说法出自黄埔村,是南宋时对黄木河南岸一自然村命名的,该村面向珠江,呈椭圆形,开村时有黄、关、卫 3姓,宋末先后来了罗、冯、胡、梁4姓居民,因黄姓人较多,且是开村人,故改为黄埔(取“浦”字谐音“埔”)。2021年,下辖16个街道、1个镇:萝岗街道、夏港街道、联和街道、东区街道、永和街道、官洲街道、黄埔街道、红山街道、鱼珠街道、大沙街道、文冲街道、南岗街道、荔联街道、穗东街道、长洲街道、九龙镇、云埔街道、长岭街道,九佛街道、龙湖街道,新龙镇。</p><p class="ql-block"> 黄埔地区内河流较多,有南岗河、乌涌河2条河流由北向南流入珠江,流经区内的有珠江主干流、东江北干流,在南岗头处交汇。 珠江自西向东流经黄埔,河流径流来自南岗河、乌涌河和珠江。珠江由前后航线分流至黄埔港会合于狮子洋,流经虎门入南海。扶胥港区泥沙淤积,大型商船难以靠岸,广州外港逐渐从扶胥港转移到珠江上游的黄埔州和琵琶州一带水域。如今,黄埔区仍旧是华南第一大港广州港的主要港区所在地。</p><p class="ql-block"> 黄埔地势平缓,南低北高。区境内淡水资源丰富;植物资源有千层桉树、木麻王、木棉树等。动物资源有塘虱、曹白、三黎等。黄埔区动物资源有鲮鱼、鲭鱼、乌鲤鱼、鲶鱼、鲈鱼、泥鳅、旁皮鱼、食蚊鱼、黄鳝、白鳝、塘虱、河虾、沙虾、麻虾、河蚌、蚬贝、黄皮、乌齐、三黎、曹白、龙利、黄鱼等。 </p><p class="ql-block"> 矿产资源有花岗岩、片麻岩、砂页岩等。</p><p class="ql-block"> 景点有:黄埔军校旧址、广州天鹿湖森林公园、龙头山森林公园、辛亥革命纪念馆等。</p><p class="ql-block"> 近代以来,位于长洲街道的长洲岛逐渐发展成为中国近现代军事工业和军事教育重镇,至今还保存着众多丰富的军事文化遗迹,如清代和民国初期的广州江防、海防要塞——长洲炮台等。</p><p class="ql-block"> 黄埔区有着丰富的抗日战争史迹。中共大革命时期在黄埔地区成立了双井支部,在农村发动群众组织农会,建立农民自卫队,支援广州起义。抗日战争时期,东江纵队在黄埔建立了油麻山抗日根据地,积极开展抗日活动。元贝村抗日游击队联络站旧址、东江纵队会址旧址即是这一历史时期的见证。</p><p class="ql-block"> 波罗诞,即南海神诞,是南海神庙周边村落的村民为庆祝传说中的南海神诞辰而形成的一项民俗活动,这项活动至少在宋代就已经出现,逐渐发展成为珠三角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民间庙会。 </p><p class="ql-block"> 扒龙舟,在黄埔区,扒龙舟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每年农历四月到五月间,黄埔区沿珠江一带的传统村落大都有扒龙舟的习俗。</p><p class="ql-block"> 萝岗香雪,指萝岗钟氏二世祖钟玉岩辞官归里途中将粤北梅树移植到萝岗,后来形成梅花绽放、不是飞雪胜似飞雪盛景的故事。因梅子收获颇丰,萝岗梅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后形成“十里梅林”的景观。因特殊的地理环境,常梅开二度,每年农历岁末,萝岗一带梅花盛开,繁花似雪,加之梅香沁人心脾,“香雪”因此得名。</p><p class="ql-block"> 金花诞,金花娘娘又称金花夫人,广州人称其为“送子娘娘”。金花庙始建于清代中期,是广州市幸存的金花古庙,经历了171年的沧桑依然年复一年香火不断,金花娘娘的传说,也正因为长洲金花古庙而得以传承。“拜金花”表达了人们对繁延后代的期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长洲街在2009年将金花古庙修缮一新,并恢复中断了上百年的“金花诞”庙会,令更多人可了解到金花娘娘这个美丽的民间传说。</p><p class="ql-block"> 景点有扶胥浴日,是宋代至元代羊城八景的第一景。黄埔地处珠江之滨,土地肥沃,交通(当时主要是航运)方便,开发较早。据史料记载,在晋朝,今黄埔港附近已成村落。至唐代,已具规模,成为游览胜地。随着航海事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唐、宋时代的扶胥镇(今庙头村),已成为经济繁荣的集镇,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p><p class="ql-block"> 黄埔云樯,是1986年评定的羊城新八景之一。指从黄埔旧港至新港连绵数公里的珠江及两岸景观。黄埔自古以来是国际闻名的港口。古代的扶胥镇(今南岗庙头附近),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是古羊城重要的卫星城。古代扶胥镇上的南海神庙和浴日亭在宋代、元代被推崇为羊城八景中的第一景,即“扶胥浴日”。如今,黄埔以百倍于扶胥镇的姿容崛起,出现了“黄埔云樯”的壮观:浩浩大江云集着数不清的船只,远洋巨轮往来不绝;珠江岸边,万吨级码头一个接一个;码头上排列着数百台龙门吊。</p><p class="ql-block"> 波罗庙会,逢农历二月十一日至十三日为波罗诞期,十五乡各家各户都包粽子或做包点,比过春节还要热闹。有些乡还请省港名班粤剧团演戏助兴,同时行宫菩萨出会游行到各乡,你来我往,到南海神庙朝见洪圣大王,每个乡菩萨巡行都有一百几十人,有锣鼓柜八音,还有旌旗牌匾、耳扇、铜锤、关刀、剑、戟等。还有武装轮流护送。各乡设立贡台,摆上茶、酒、水果、斋料、包点、烧猪、鸡、猪肉、香烛等,等待菩萨游行到来享用。诞期各地善男信女前来参神,吸引了邻近东莞、增城、番禺、顺德、中山、南海和广州市等地的群众前往游览。届时江面船艇停泊,东至黄埔新港,西至文冲船厂,人山人海,热闹非常。建国后,庙会期间虽然不再有菩萨巡行,但到南海神庙观光(俗称“游波罗”)的人每天数以10万计。</p><p class="ql-block"> 茅岗鹤林,位于广州市黄埔区大沙镇茅岗村。茅岗鹤林共有2处:一处是元贝鹤林,位于茅岗村委会侧旁,占地约30亩,有鹤2000多只;一处是坑头鹤林,位于茅岗坑头仓下村后背的小山丘上,占地约40亩,有鹤1000多只。茅岗鹤林是对这2处鹤林的统称。从得名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1978年,鹤林被列为广州市风景保护点。茅岗鹤林栖息的鹤类,主要有:麻鹤、蓑衣鹤、白鹤、银鹤,麻鹤最多,蓑衣鹤和白鹤次之,银鹤较少。一年之中,鹤群约有8个月时间眷恋茅岗鹤林。每年从10月下旬起,鹤群便成群结队离林,飞往东南方越冬,直至阳春三月才飞回茅岗鹤林。据说,一百多年前,有位归侨从海外带回一对白鹤,笼养家中,后因疏忽,白鹤离笼而去,投向村外林中栖息,繁衍后代,形成鹤的世代家族,茅岗人视为吉祥,奉为“仙鹤”。村人约定俗成,把鹤林列为“风水地”,严加保护,不准伐木和行猎,因此形成颇有名气的茅岗鹤林。</p><p class="ql-block"> 街心花园,地处大沙地中心,建于1989年,占地面积2750平方米,总投资41.5万元。花园以南岗镇的花岗石为造景材料,主景石是2个翩翩起舞的“少女”浮雕——象征黄埔区太平昌盛,苍劲有力的行书“展宇”二字刻在大石上。</p><p class="ql-block"> 绿岛,地处中山大道与大沙地西路交接处,是广州市十大进出口的绿化工程之一。该工程于1990年规划筹建,1991年6月建成,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总投资80万元。绿岛以“萌芽”不锈钢雕塑为主景,形似一棵刚刚破土而出的幼苗,含苞初放的鲜花。绿岛四周的方钢围栏,配有展翅海鸥和大锚浮雕。象征着黄埔这个现代化的港口新城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乘风破浪,展翅腾飞。</p><p class="ql-block"> 著名人物暂时没有。</p><p class="ql-block">(三直於象山2023111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