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要让我们的首次武汉行不留下遗憾,昨天还是倾盆大雨的天气,今天已转为风和日丽了。经过一场降雨的洗礼,空气变得清新通透起来,武汉的风景更加美丽动人了。<div><br></div><div>想着昨天没有走成的武汉长江大桥,我们决定要完成计划,徒步走过大桥,体验“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是很久以前就在心里萌生的愿望。</div> 虽然是第一次来武汉,我们对于长江大桥却并不陌生,在学生时代、在很久远的年代,我们就无数次在图片里、在文字中、在电视里见过它的容颜,著名的《水调歌头.游泳》更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词话,气势磅礴的情怀让人惊叹不已。<div><br></div><div>武汉行的最后一天,天空放晴、时机正好,阳光明媚、视野开阔,是走大桥、观长江的好天气。我们踏上了去长江大桥的行程。</div> <p class="ql-block">武汉是一个被水包围的城市,长江穿过城市、汉水汇入长江。伴随着城市发展,在长江上架桥已是很普遍的事,看到报道:武汉长江上的第12座大桥已在建设中,再过几年就将投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除了数座长江大桥,武汉还修建了好几条过江隧道,昨天我们从武昌坐车到汉口,走的就是过江隧道,城市高速公路的配置让过江交通变得快捷起来,几十分钟的功夫,我们就过了江、从武昌来到了汉口。</p> 武汉长江大桥是长江上的第一座跨江大桥,1957年建成,实现了“天堑变通途”的壮举,大桥是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一层通火车,连通了京汉铁路和武广铁路;二层通汽车,有人行步道。<div><br></div><div>听说在长江大桥通车以前,火车到了这里是需要拆卸、装船后运送到对岸,再重新组装、行驶的,令人难以想象那样的艰辛。很多年前我们曾经乘坐火车去北京,经过武汉时就走过长江大桥,因为视野受限对大桥毫无感觉。</div> 武汉长江大桥的主塔分别位于汉口的龟山、武昌的蛇山,两座山均是区域内的较高海拔山脉,有利于修建引桥以抬高大桥桥体,利于桥下的船只通过。<div><br></div><div>我们昨晚住在汉口,今天只从汉口走到武昌了。查询了地图,不知道该从哪里上桥比较便捷。打了个网约车前往,驾车的师傅很热情,听说了我们的计划,他为我们推荐了一个很好的地方:晴川阁,那里距离长江大桥的路程很短,还可顺便游一游江边的龟山公园,很好。</div> 因为是周一,晴川阁没有开放,我们去了对面的龟山公园,有点小坡,但最高海拔仅为90.02米的龟山对于我们来说完全没有难度。公园干净整洁、树绿草茂,山坡上一个高耸入云的电视塔很是亮眼。<div><br></div><div>沿着公园一路向南,前方的长江大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龟山公园茂密的树木、远方壮丽的大桥,醒目通透的蓝天,视野里的风景变得开阔起来。</div> 从龟山公园南门走出去,就到了长江大桥二层的公路路面了,只见桥上车水马龙,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很是繁忙。道路两侧各有一条一米左右宽度的人行通道,让徒步过桥成为可能。只要你遵守交通规则,徒步走长江大桥是安全的。<div><br></div><div>今天的天气很好,可见度很高,站在桥上,我们能看得很远。沿江两岸的高楼大厦林立,仿佛与水相接、与天相连。江面很宽阔,行驶的船只不算太多,偶有一艘船儿通过,似乎不能掀起太大的涟漪。</div><div><br></div><div>或许是桥面太高、或许是水流静深,我们看不清水流的方向,只凭着感觉认为它是“一江春水向东流”了。</div> 认真查询了一下地图,发现长江通过武汉城市的走向总体是由西向东,但在武汉长江大桥这一段是由西南向东北,到了青山长江大桥那一段,长江的流向又变成为由西向东了。<div><br></div><div>和网约车司机聊天,他们说汉口在长江北岸、武昌在长江南岸,与我们查询地图得到的认知稍有些差异。我们也看到有长江左岸是汉口、右岸是武昌的说法,也有些道理。</div><div><br></div><div>罢了罢了,南方人指路大多不太用东南西北,如今有手机地图的指引,即使是在陌生的城市,我们也能很快捷地找到自己的目的地的,哈哈。</div> 算上引桥,武汉长江大桥的长度不到2公里,我们边走边玩,花费了半个多小时走完了大桥,见识到不少有趣的东西。<div><br></div><div>每隔一段距离,桥面上会有一条钢制伸缩缝,很特别。桥面两端的钢制围栏简单牢实,有一种厚重、安全之感。</div><div><br></div><div>隔上一段距离,围栏上就有一幅图画,花鸟鱼虫、植物花卉皆有,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风格......</div> 第一次武汉行第四天,我们徒步走过武汉长江大桥,实地感受“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感觉不错。 (2023年11月6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