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陈锡联

沈阳小站

<p class="ql-block">陈锡联(1915年1月4日-1999年6月10日),原名陈锡廉,字廉甫,湖北省红安县人。</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时期:</p><p class="ql-block">● 1929年,加入了活跃在鄂豫皖根据地的红十一军。</p><p class="ql-block">● 1931年,所在的部队被改编为红四方面军,此后跟随红四方面军参加了鄂豫皖根据地的历次反“围剿”、川陕根据地的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以及长征,顺利到达了陕北。</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转战大江南北,他作战英勇,在军中有“小钢炮”的称号。</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p><p class="ql-block">● 1950年,调任炮兵司令员,他主持制定了炮兵发展规划,为新中国的炮兵建设与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1955年大授衔时,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开国上将。</p><p class="ql-block">● 1959年,庐山会议后,被调到沈阳军区,担任了沈阳军区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1973年年底,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陈锡联被调到北京军区,担任北京军区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1974年1月,成为负责处理中共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军委六人小组成员,开始参与到军委日常事务的处理当中。</p><p class="ql-block">● 1975年1月,四届人大会议后,当选为副总理,进一步受到重用。</p><p class="ql-block">● 1976年2月,代替叶帅,主持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一直持续到1977年2月。在这期间,陈锡联参与到粉碎“四人帮”的过程,稳定了北京军区的秩序,完成了中央交代的任务。</p><p class="ql-block">● 粉碎“四人帮”后,陈锡联继续受到重用,他也坚定地支持华国锋的工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