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陵----被误判两千多年的王陵

MANJIN.郭

周陵----被误判两千多年的王陵 周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1956年8月被陕西省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陵地理位置 周陵及其周边一直被认为是<b>周文王</b>、<b>周武王</b>、<b>周成王</b>(武王之子)、<b>周共王</b>(周穆王姬满之子,也被称为周恭王)、<b>周康王</b>(周成王之子,武王之孙)及<b>齐太公</b>(姜子牙也称姜太公)、<b>元圣周公</b>(周文王第四子,武王之弟)和<b>鲁公</b>墓(文王之孙,周公旦长子,武王之侄)。以周文王陵为基点,以北约100米为周武王陵。以东约500米为齐太公墓,东北直线距离约1.5公里为元圣周公墓和鲁公墓(周公墓以北约20米处),西南直线距离约1.5公里为周成王陵和周共王陵(周成王陵西偏北直线距离约700米处),东南直线距离约2公里为周康王陵。出现这种谬误是因为这些陵墓年代久远,且八座陵墓几乎都有清代陕西巡抚毕沅按上述位置在各个陵墓前所书的墓碑。 “周陵”周边八座陵墓经考古确认后陵主人变化 21世纪初,经过田野考古勘探,发现<b>这些陵墓并非西周时期的墓葬</b>。其中,周文王陵、周武王陵、周共王陵、周公墓、鲁公墓、太公墓为战国时期秦墓,<b>周成王陵</b>为<b>西汉康陵孝平王皇后的陵墓</b>,<font color="#333333"><b>周康王陵</b></font>为<b>西汉渭陵孝元王皇后</b>的陵墓。<div> 2019年10月7日,“<b>周文王陵</b>”首先被确认为“<b>秦王陵</b>”。2020年6月13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在原周文王陵前立起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咸阳秦王陵”的文保碑。(清代毕沅所立的“周文王陵”墓碑依然在原处)。</div> 周陵 现在的周陵已作为景区对外开放。陵园内现遗存有周文王(现已被认定为秦王陵)、周武王陵各一座,木牌坊一座,献殿两座、配殿两座及宋以后历代皇帝祭祀周陵碑石40余通。陵园以西2000多株古柏,郁郁葱葱,蔚为壮观。 周陵 周陵部分宣传资料 周陵部分宣传资料 周陵部分宣传资料 周陵殿献 周陵殿献简介 周陵文王坊 周陵文王坊简介 周陵大殿 周陵大殿简介 周陵大殿前院 周陵大殿前院 周陵大殿前院 周陵大殿前院 历代祭祀周陵综述 蒋介石一行祭祀周陵的历史照片 周陵是我国御制祭祀碑文最多的陵园,为“咸阳八景之一”,有“小碑林”之称。两座陵冢保存基本完好,献殿、木牌楼经过修葺和彩绘。 周陵碑廊 周陵碑廊简介 <b>周文王陵(现已被认定为秦王陵)</b> 周文王陵(现已被认定为秦王陵)底部周长310米,高11.8米,陵前有清代陕西巡抚毕沅所立的“周文王陵”碑。 周文王陵(现已被认定为秦王陵)----清代陕西巡抚毕沅所立的“周文王陵”墓碑 碑文全文:<u>周陵 系文、武、成、康四王之陵及周公太公墓,献殿内墙壁上嵌有唐张琮碑,位于咸阳县周陵乡崔家村南,为陕西省人民委员会一九五六年八月第一批公布文物保护单位。咸阳县人民委员会 一九五八年三月 日制 </u> (原周文王陵前) 清代陕西巡抚所立“周文王陵”碑(原周文王陵前)。碑石全文:第一列:"周文王陵";第二列"赐进士及第兵部侍郎陕西巡抚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五级毕沅书”第三列:“大清乾隆岁次丙申孟秋”“知咸阳县事孙景燧立” 碑文:<u>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陵 时代:周 咸阳市人民政府 1984年12月11日</u>(原周文王陵前) 陕西省人民政府于2020年6月13日所立全国重点文保碑(原周文王陵前) 陕西省人民政府于2020年6月13日所立省级文保碑(原周文王陵前) 周文王陵(现已被认定为秦王陵) <b>周武王陵(现已被确认为战国陵墓,陵主人待考)</b> 位于原周文王陵以北100米处。底部周长285米,高12.3米。 周武王陵(现已被确认为战国陵墓,陵主人待考),图片为文王陵顶上拍摄的周武王陵 周武王陵(现已被确认为战国陵墓,陵主人待考) 周武王陵(现已被确认为战国陵墓,陵主人待考)陵前所立清代陕西巡抚毕沅“周武王陵”碑石 周武王陵(现已被确认为战国陵墓,陵主人待考)陵前所立清代陕西巡抚毕沅书“周武王陵”碑石。碑石全文:第一列:“<b>民国癸酉孟夏海城陈兴亚来谒</b>“;第二列"<b>周武王陵</b>";第三列"<b>赐进士及第兵部侍郎陕西巡抚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五级毕沅书</b>”第四列:“<b>大清乾隆岁次丙申孟秋</b>”“<b>知咸阳县事孙景燧立</b>” 周武王陵(现已被确认为战国陵墓,陵主人待考) <h5><b>陈兴亚:</b><div> <b> </b>原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宪兵司令。字介卿,1882年生于辽宁省海城县腾鳌堡永安村。他科考中举之后,任北京硫磺局秘书。</div> 1907年赴日本陆军宪兵练习所士官学习,毕业后回国。1917年任东北宪兵司令,1919年晋级陆军少将。1920年张作霖在北京成立军政府时,陈兴亚任京师警察总监。<br> 1928年张作霖退出北京回东北,陈兴亚随张作霖回东北重任东北宪兵司令。“九·一八”事变后,陈兴亚辞去宪兵司令,任北平绥靖公署参事,不久,即在北京闲居。1957年卒于北京,终年77岁。<div> 陈兴亚闲居期间热衷于全国各地游览,周武王陵前碑石上“民国癸酉孟夏海城陈兴亚来谒”就是陈兴亚闲居期间于民国癸酉孟夏(农历一九三三年四月)来拜见过武王陵墓。</div></h5> 周武王陵(现已被确认为战国陵墓,陵主人待考) 周文王和周武王,以他们继承和发展周族先祖后稷(后稷生不窟)和公刘开创的农耕文化及翦灭残暴的商纣政权的功绩,在中华文明史上享有崇高的威望。三千多年以来,中华土地上的各族政权,无不对他们尊崇备至。文王、武王、周公等人也就成了华夏子孙共同崇拜的偶像,受到各代人的以祭祀方式表达的敬仰和怀念。日久天长,祭祀方式也经历了由分散到集中,由庙祭到陵祭的演变。 对周文王、周武王的庙祭始于汉武帝时期。东汉后期,在汉家陵阙衰落的同时,周文王陵、周武王陵在民间被尊奉起来。也就是说民间对于周文王、周武王等的祭祀活动始于两千多年前。从北宋初开始,对周文王、周武王的祭祀有了官方陵祭。官方除固定陵祭时间外还派专人日常看护。“每陵设陵户五人守视,每三年,朝廷出祝文、香帛,传制遣太常寺乐舞生及有司前往陵前致祭”。陵庙所在地的官司,“以春秋仲月上旬(即夏历二月和八月的前十天),择日致祭”。 周陵祭祀历史沿革 不管这些陵墓的主人是谁,未来的某个时期是否会被确认,都磨灭不了人们对于周文、武王的缅怀之情。 小编分享此文,并不以探究历史为目的。故不纠结陵主人到底为谁。仅从旅游景点角度出发,所分享的内容以方便广大旅游爱好者为主。<br> 周文王陵(现已被认定为秦王陵)与周武王陵及姜子牙墓(均被重新确认为西汉陵墓,陵墓主人待考)的标志物 周文王陵(现已被认定为秦王陵)与周武王陵及姜子牙墓(均被重新确认为西汉陵墓,陵墓主人待考)与周陵镇的位置关系 周陵至姜子牙墓在周陵景区内并不互通。而要绕行一段约1.5KM的U型路才能到达。 周文、武王陵与姜子牙墓之间的道路 周陵周边其他陵墓陆续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