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观音<br> 千手观音是宝顶石刻的镇山之宝,是世界上唯一名副其实的石刻千手观音,堪称世界之最。观音,本名观世音。唐朝的时候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称观音。观音是中国民间信仰最广泛的一尊菩萨,因为他能变幻成各种形象,满足众生的任何现实需要,救渡众生的一切悲苦。<div> 千手千眼观音是密教尊崇的祖尊之一,又称为大悲千手观音。千手,表示他法力无边,可以拯救一切众生。千眼,表示他智慧无穷,可以普观世界,明察秋毫。</div> 千手观音的来历还有两个故事。一个故事是佛经记载,观音菩萨曾发下誓愿:不渡尽众生誓不成佛。于是,他全身长出了千只手,每只手里一只眼睛,四周大放光明,让千手观音成为救渡众生苦难,满足众生心愿的慈悲女神。另一个故事是中国民间流传的。相传古印度妙庄王有三个公主。大公主叫妙金,二公主叫妙银,三公主叫妙善。妙金及妙银在家伺奉父母,而妙善自幼出家修行。她出家的寺庙住了500个大和尚。妙庄王不愿女儿出家,苦劝不听,一气之下放火把寺庙烧了,500个和尚被活活烧死。这样,妙庄王就犯了恶业,要受到惩罚。他的身上长出了500个大脓疮,怎么也治不好。后来,有方士说非要亲骨肉的一只眼一只手做药引才能治好病。妙金、妙银都不愿献出自己的手眼。妙善听到后毅然挖出了一只眼、一只手给父王治病。妙庄王服药后全身脓疮很快消失,身体康复。妙善的孝心感动了佛祖,他告诉妙善公主,你失去了一只手,我还你一千只手,你失去了一只眼,我还你千只眼。于是妙善公主成了千手千眼的观世音,成为救苦救难的菩萨。 千手观音造像十分普遍,但一般都只雕40只手代表观音,而宝顶的千手观音在88平米的石壁上孔雀开屏般足足雕了1007只手。每只手中都有一只眼,层层叠叠,或伸或屈,千姿百态,成为名副其实的千手观音。<br> 大足,称得上观音的故乡。观音崇拜十分盛行。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是观音生日,六月十九是观音成道日,九月十九是观音出家日,都要举行各种纪念活动。特别是观音菩萨生日,宝顶要举行盛大的香会。历史上四川、贵州、湖南、湖北、陕西和重庆本地有几十万人要在香会节赶来朝会,盛况空前。 释迦涅盘圣迹图<br> 大佛湾正中的这尊卧式巨型雕像就是释迦涅盘图,又称为“卧佛”或“睡佛”。涅盘,是佛教的最高境界,就是达到了大彻大悟,不生不死,长乐我境的境界。<br> 释迦摩尼29岁出家修行,35岁在菩提树下悟道,然后传教45年,80岁时在古印度拘尸那迦城北的两座桫椤树间,为弟子们最后说法后圆寂。因此,释迦摩尼表情安详,慧眼微闭,怡然自若。他的面前,弟子们拿着香花、水果,躬身肃立,依依难舍。中间几位天王抬着供桌供盘,供桌前有一头戴冕旒,手执笏,形似帝王的造像(身份待考)。而在半空中,释迦摩尼的母亲摩耶夫人闻讯正率领他的妻子耶输陀罗、姨妈波者波提夫人和天女从天宫赶来接他,或持花,或献果,或捧香炉。 卧佛造像占据了整个岩面,长达31米,气势恢宏,在布局和雕刻上大胆创新,独具特色。它借鉴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到笔伏的手法,全部采用半身塑像。下半身则隐在石崖之中,画外有画,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卧佛究竟有多大,民间流传:身在大足,手摸巴县,脚踏泸州。如果雕成全身,气势就大大减小了。其次,横竖构图,画面生动,释迦上身横卧,中间的供桌和缭绕的香烟,两株桫椤树则为树使,不但使画面不呆板,还起到了支撑崖面的作用。前面的曲线型水沟叫九曲黄河。相传,释迦摩尼圆寂时,弟子们难以割舍,争着要跟随他而去。他便用手一划,前面出现了一道河,把弟子们隔在了此岸,而他去了彼岸。其实,这只是一条普通的排水沟,但经雕刻大师这样一处理,横竖曲三种线条有机融合,不但吻合了佛经故事,还让整幅画面气韵生动,意境深远。 九龙浴太子图<br> 看完释迦摩尼涅盘的情景,再来看看他降生的场面,这样我们就对这位佛教创立者一生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br> 释迦摩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城君主净饭王的儿子。释迦摩尼是他出家后的尊号,意思是释迦族的觉悟者。佛经记载,净饭王的妻子摩耶夫人40岁了还没有生子。一天夜里,她梦见一头六牙白象从她的右肋进入腹中,因此而怀孕了。按印度风俗,妇女要回娘家分娩。产期要到的时候,她高高兴兴回娘家,途经蓝毗尼园,见园内花香扑鼻,百鸟争鸣,便进入园内休息。这时,她看见一株无忧树上开满了鲜花,心中十分欢喜,刚伸手去摘花,右腋窝里便生出一个小孩,这就是悉达多太子。他下地就能行走,往东南西北各走七步,一步一朵莲花,并用左手指天,右手指地,说道: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三界皆苦,吾当安之。这时,空中飞来两条蛇,一条吐冷泉,一条吐热泉,为太子洗浴。后来这个故事传到中国,觉得蛇是不吉祥之物,就把蛇换成了华夏民族的图腾—龙,二换成了代表吉数的九,便成了九龙浴太子,渗透了中国传统的审美意识。 大佛湾的上方是一个水池,需要排水。雕刻大师们就巧妙地运用地形和排水口演绎了这个佛经故事,浑然天成,匠心独运。释迦摩尼诞生的时代,大致和中国的孔子生活的时代相当。世界东方诞生的这两位圣人对世界思想文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