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兵马俑的发现,震惊了世界,也震惊了人类。兵马俑现已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它是中国的瑰宝,也是世界的瑰宝。它的背后,有着一段令人神往的历史。每一位游人在秦始皇兵马俑前,都想揭开这个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神秘面纱。</p> <p class="ql-block"> 兵马俑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组古代陶俑。</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真是雄伟壮观!一抬头就望见门上那气势磅礴、苍劲有力的大字,金光闪闪,能反射出太阳强烈的光束。</p> <p class="ql-block"> 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它是秦始皇陵墓出土的,以陶土冶炼制成的兵马形状的殉葬品。</p> <p class="ql-block"> 秦始皇兵马俑由三座大型的兵马俑殉葬坑构成,三座兵马俑殉葬坑表现的主题各有不同,是中国古代军事排兵布阵艺术的结晶。三座殉葬坑的面积多达2万多平方米,殉葬有8000多件与实物一样大小的陶制兵马俑,还有各种实用兵器万余件。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威武雄壮的军阵图,真实地呈现了古代战场的壮观景象,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魅力,展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丰功伟绩。</p> <p class="ql-block"> 发现兵马俑的寓意深远。一方面,它展示了秦始皇对于军队的重视和对国家统一的坚定决心。这支由陶土制成的“地下军队”象征着强大的力量和对六国的征服;另一方面,兵马俑也代表了古代中国人民对于守护家园和民族统一的渴望,以及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 秦始皇陵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走进大门,首先来到了一号坑。一号坑呈一个长方形,坑里大约有6000多个兵马俑,这里的俑全是兵,他们的神情各异、姿态万千、各不相同。有的一只手半握着拳头,一只手下垂,像是正在等候命令;有的双手一前一后,像正在拉弓射击;有的一只手高举,一只手下握,像正在和敌人斯杀;有的双手紧紧的握住,像抓住马车的僵绳急于奔跑,看到这里仿佛我也置身于喊杀震天、战车嘶鸣的古战场。</p> <p class="ql-block"> 秦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园中一处大型殉葬坑,位于秦始皇陵封土东侧1.5公里处。在历史文献中未见记载,似象征着秦始皇生前驻守京城外的宿卫军。一号坑是1974年3月农民打井时发现的,接着进行了发掘。1979年10月1日在原址上建成展览大厅对外开放。一号坑为地下式土木结构建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内有陶俑陶马6000余件。兵马俑造型生动,形象逼真,是中国雕塑史上璀璨的明珠。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人类文化遗产中极其珍贵的财富。对研究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科学、艺术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能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 一号坑的东端排列着全身穿着战袍的战士俑210人,其余每排68人,前后、左右成行,共计204人,组成方阵的后卫。坑的中间,排列着有38路战车和步兵的纵队,组成军队的主体。</p> <p class="ql-block"> 秦始皇陵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文明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它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展示了中华民族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p> <p class="ql-block"> 望着这些惟妙惟肖的兵马俑,我情不自禁地想:古人凭着自己的智慧和才艺创造出了如此雄伟的建筑,谁能说这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呢?</p> <p class="ql-block"> 泰始皇陵二号兵马俑殉葬坑是1976年4月经科学分析定位钻探发现的,它位于一号坑东端北侧20米处。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射俑为首次发现。二号坑东、西两端各有4个斜坡门道,北边有2个斜坡门道,俑坑坐西面东,正门在东边。经科学研究表明,二号坑是以弩兵方阵、战车方阵、骑兵阵和车徒组合的长方阵等四个相对独立的小阵有机结合而成的大型曲尺形军事阵营,具有兵种多、 车辆多、造型种类多和阵营形式复杂、建筑结构复杂等鲜明特点,是关于秦代军事、艺术、科技发展的辉煌图卷。</p> <p class="ql-block"> 二号坑目前展出的是恢宏壮观的遗址顶部棚木迹象以及一部分陶俑陶马出土现状,展示了秦俑坑遗址的另一宝贵场景,与此同时还为游人提供了一睹考古发掘工作现场的难得机会。</p> <p class="ql-block"> 立射俑:在秦俑中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兵种,出土于二号坑东部,所持武器为弓弩,与跪射俑一起组成弩兵军阵。立射俑位于阵表,身着轻装战袍,束发挽髻,腰系革带,脚蹬方口翘尖履,装束轻便灵活。此姿态正如《吴越春秋》上记载的“射之道,左足纵,右足横,左手若扶枝,右手若抱儿,此正持弩之道也。”立射俑的手势,与文献记载符合,说明秦始皇时代射击的技艺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各种动作已形成一套规范的模式,并为后世所承袭。</p> <p class="ql-block"> 跪射俑:与立射俑一样,出土于二号坑东部,所持武器为弓弩,与立射俑一起组成弩兵军阵。立射俑位于阵表,而跪射俑位于阵心。跪射俑身穿战袍,外披铠甲,头顶左侧挽一发髻,脚蹬方口齐头翘尖履,左腿蹲曲,右膝着地,上体微向左侧转,双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作握弓状,表现出一个持弓的单兵操练动作。在跪射俑的雕塑艺术中,有一点非常可贵,那就是他们的鞋底,疏密有致的针脚被工匠细致地刻画出来,反映出极其严格的写实精神,让后世的观看者从秦代武士身上感受到一股十分浓郁的生活气息。跪射俑是所有出土的兵马俑中,唯一的发现时就极其完整的兵马俑。他身后的铠甲上还残留有红色涂层,十分珍贵。</p> <p class="ql-block"> 车兵俑车士:即战车上除驭手、驾车者之外的士兵。一般战车上有两名军士,分别为车左俑和车右俑。车左俑身穿长襦,外披铠甲,胫着护腿,头戴中帻,左手持矛、戈、戟等长兵器,右手作按车状。车右俑的装束与车左俑相同,而姿势相反。他们都是战车作战主力,但据文献记载,他们在兵器配置和作战职责上有着一定的区别。从秦俑坑战车遗迹周围发现的兵器看,秦代战车上的车左和车右均手持戈、矛等格斗用长兵器及弓弩等致远兵器,说明战车上车左、车右的分工并不十分明确。在战车上,除了矛驭手和车左、车右俑外、还发现有指挥作战的军吏俑。军吏有高低之分,负有作战指挥的职责。</p> <p class="ql-block"> 武士俑:即普通士兵,平均身高约1.8米。作为军阵主体,在秦俑坑中出土数量为最,可依着装有异分为两类,即战袍武士和铠甲武士。他们作为主要的作战力量分布于整个军阵之中。战袍武士俑大多分布于阵表,灵活机动;铠甲武士俑则分布于阵中。两类武士皆持实战兵器,气质昂扬,静中寓动。</p> <p class="ql-block"> 军吏俑:从身份上讲低于将军俑,有中级、下级之分。在秦俑坑中数量极少,出土不足十件,分为战袍将军俑和铠甲将军俑两类。铠甲将军俑从外形上看,头戴双版长冠或单版长冠,身穿的甲衣有几种不同的形式。战袍将军俑着装朴素,但胸口有花结装饰,而铠甲将军俑的前胸、后背以及双肩,共饰有八朵彩色花结,华丽多采,飘逸非凡,衬托其等级、身份、以及在军中的威严。军吏俑除了服饰上与将军俑不同外,精神气度上也略有差异,军吏俑的身材一般不如将军俑体魄丰满魁伟,但整体上比较高大,双肩宽阔,挺胸伫立,神态肃穆。更多的表现出他们勤于思考,勇武干练的一面,有的思念家乡。</p> <p class="ql-block"> 骑兵俑:出土于一、二号坑,有116件,多用于战时奇袭。由于兵种的特殊,骑兵的装束显然与步兵、车兵不同。他们头戴圆形小帽,身穿紧袖、交领右衽双襟掩于胸前的上衣,下穿紧口连裆长裤,脚蹬短靴,身披短而小的铠甲,肩上无披膊,手上无护甲。衣服短小轻巧,一手牵马,一手持弓。从这种特殊的装束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从古代骑兵战术出发,骑士的行动敏捷是一项基本的要求。二号坑出土的骑兵形象,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史上发现的最早的骑兵实物。因而对研究当时骑兵服饰和装备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考古资料。</p> <p class="ql-block"> 驭手俑:为驾驶战车者,在三座俑坑中均有出土,驭手俑身穿长襦,外披铠甲,臂甲长及腕部,手上有护手甲,胫着护腿,脖子上围有颈甲,头上带有巾帻及长冠,双臂前举作牵拉辔绳的驾车姿态。由于古代战争中战车的杀伤力极强,因而驭手在古代战争特别是车战中,地位尤为重要,甚至直接关系着战争的胜负。</p> <p class="ql-block"> 车马:兵马俑坑中的每乘战车前都驾有四匹陶马。陶马的大小和真马相似,身长约2.10米,通高1.72米。四马的造型基本相同,均剪鬃缚尾,举颈仰首,张口作嘶鸣状。中间的两匹服马双耳前耸,目光前视;两侧的骖马脖颈分别向外侧微微扭转,跃跃欲行,异常神骏。秦俑坑出土的陶马,与秦始皇帝陵园内马厩坑出土的真马的体长、身高、身躯各部分的比例等基本相同,说明它们是以真马作为原型塑造的。马的主要特征是个头较小、脖颈短、头部宽阔,属于河曲(今甘肃洮河一带)马种。 </p> <p class="ql-block"> 鞍马:出土于二号俑坑,通首高1.72米,至髻胛高1.33米。从马的形体方面观察,俑坑出土的陶马个头不大,头部较重,鼻骨隆突,颈厚稍短,髻甲低,脊背宽博略向下凹,胸部较广,四肢发育较好,属于力速兼备的挽马型,也是骑乘的良马。从云梦秦简有关律文看,鞍马主要来源于官府的厩苑。县司马掌管县厩苑中军马的调教与选拔,因此军马的优劣与县司马有着直接的关系。秦向来以养马著称,到秦王朝时养马业更盛,中央和地方都有养马的厩苑,以供骑兵和车兵的用马。</p> <p class="ql-block"> 跪射俑、立射俑、军吏俑、骑兵俑、车马俑……。一列列一排排,如同浩浩荡荡的军队,气势相当宏大,那叫个气派!据说这才是秦始皇动用了七十二万人,修建了三十七年的陵墓一角!</p> <p class="ql-block"> 三号坑同二号坑一样,是考古队经过科学钻探发现的,继一、二号兵马俑坑之后,1976年5月11日,考古队又发现了一个殉葬坑,根据发现的先后,编为三号坑。</p> <p class="ql-block"> 秦始皇兵马俑三号坑位于一号坑西端北侧,与二号坑东西相对,南距一号坑25米,东距二号坑120米,面积约为520平方米,整体呈凹字形,由南北厢房和车马房组成,车马房中有一辆驷马战车及四件兵马俑,三号坑共出土兵马俑68个。</p> <p class="ql-block"> 从三号坑的内部布局看,应为一二号坑的指挥部。三号坑是三个坑中唯一一个没有被大火焚烧过的,所以出土时陶俑身上的彩绘残存较多,颜色比较鲜艳。三号坑是世界考古史上发现最早的军事指挥部的形象资料。建筑结构,陶俑排列,兵器配备,出土文物都有一定的特色。它提供了研究古代指挥部形制、卜占及出战仪式,命将制度及仪仗服的服饰、装备等方面的珍贵资料。</p> <p class="ql-block"> 兵马俑不仅是一个巨大的地下军库,也是一个庞大的武器仓库。出土的武器达数万件,一共分为长兵器、短兵器和远射兵器三大类。长兵器有矛、戟、戈、钱、殳;短兵器有剑、昊钩;远射兵器有弓弩;其中剑的保存非常的好。2000多年前的剑能保存到现在还如此锋利,真是太不可思议了。</p> <p class="ql-block"> 看到这庞大的场面,我想兵马俑不仅是中国的宝贵遗产,也是世界的奇迹,每一位游客都会被中国古代文明所吸引,为中国的伟大而骄傲。西安兵马俑,真希望世界上有更多的朋友认识你。</p> <p class="ql-block"> 最后参观了秦始皇帝陵文物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 这个蓝色的标志,代表着双手托起世界和平,这个标志全世界只有32枚,而我国西安兵马俑博物馆就有一枚。</p> <p class="ql-block"> 仿佛穿越到了秦朝</p> <p class="ql-block"> 看看我的动作标准吗?</p> <p class="ql-block"> 对于我个人来说,兵马俑是一种触动人心的美。它的静谧、庄重和雄伟,让我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深沉。同时,兵马俑也让我对秦朝时期的中国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p> <p class="ql-block"> 总的来说,兵马俑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长卷,它记录了秦朝的辉煌和伟大。无论是它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还是文化价值,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欣赏和珍惜。让我们通过这些无声的兵马俑,感受那个辉煌的时代,感受我们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底蕴。兵马俑不愧是世界奇迹,它展现了中华5000年的辉煌,也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是一块文化的瑰宝,同时也是个历史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 看完兵马俑,我感叹中国古代历史文明的渊远流长,让几千年后的现代人欣赏到了古代的艺术瑰宝。我们不应仅仅欣赏这些古代艺术品,还应该保护这些艺术品,让更多的人去欣赏它,去了解它。</p> <p class="ql-block"> 跑了一天,又累又饿,来到这家特色餐厅,品尝一下陕西的美食。</p> <p class="ql-block"> biangbiang面是陕西名特小吃,以手工拉成长宽厚的面条为特点。制作过程中,用酱油、醋、味精、花椒等佐料调入面汤,捞入面条,淋上烧热的植物油即成。面条口感筋道,酸辣鲜香,非常好吃。</p> <p class="ql-block"> 这道美食以面条宽厚、有嚼劲、调料丰富而闻名,是陕西关中地区不可错过的特色美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