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话说桃川洞(四)

凯哥

<p class="ql-block">  图片 王定军、李冬平、凯哥、网络图片等 </p> <p class="ql-block"> (四) 文化底蕴,积淀深厚</p><p class="ql-block">  说到桃川洞,不得不说到它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积淀深厚。好山好水养人文,悠悠岁月雅自来。桃溪书院,浓浓的书香气,文脉绵延不绝;村落文化,农耕文明的气息,传承湘南古韵;南来北往,多元文化交融,兼容并蓄之风。置身田野,聆听寂静时光;置身古村,聆听乡韵悠长;置身街巷,聆听世间繁华。</p>   唐末,马殷割据湖南,夺取岭南数州,五代的后梁封他为楚王。有桃川洞石枧村周氏女,才貌出众,选入马殷后宫,封为嫔妃。后唐天成五年(930),马殷驾崩,周氏放归故里,削发为尼,潜心向佛,择村外雄山为念经拜佛场所,罄其所有,招募工匠依山就势,凿窟造像,遂成雄山寺,距今1000余年。雄山寺摩崖石刻,造像精美,布局错落有致,总共10余窟100余座造像,现存造像48座,另有乾隆至道光年间的石雕像4座。石枧雄山寺,为我国最南端大型石刻造像,已列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p class="ql-block">  社拨周家,簪缨继世,在桃川洞传为佳话。北宋时期笛楼(今叠楼村)人周尧卿,祖孙父子、兄弟叔侄共14人先后中进士,令人高山仰止。周尧卿(994-1045),字子俞,天圣二年(1024年)进士,积官至太常博士。为官虽不高,却以学行闻名,其治学不专于传注,问辩思索,务求通晓,尤其长于《毛诗》、《郑诗》及《左氏春秋》。与道州侄儿儒家理学思想开山鼻祖周敦颐志趣相投,常有书信往来,并称为北宋“潇上两先生”。时任枢密副使范仲淹荐其经行可为师表,未及用而卒。《宋史》有传,唐宋八大家曾巩《隆平集˙儒学行义》有传,欧阳修特为其撰墓志铭,“于事君而忠仁,于宗族而睦,交于朋友而厚,施于为政而笃”,给予了较高评价。2020年,永明历史文化爱好者一行怀着朝圣的心,来到叠楼村寻访周尧卿遗迹,可惜时移世易,旧貌荡然无存,周公余荫至清末戛然而止。</p> <p class="ql-block">  崇福乡吴家冈人吴舜举,宋皇祐元年进士,能文能武,《永明县志》有传。宋天圣间,吴舜举协助狄青破侬智高,谥赐护国将军,乡人为之立祠。《宋史·蛮夷传三·广源州》:“至和初,余靖督部吏黄汾、黄献珪、石鑑、进士吴舜举发峒兵入特磨,掩袭之,获阿儂及智高弟智光、子继宗、继封。”吴舜举卒后,葬于回龙圩下岩村圣人山麓,主峰两侧是对称的小山,如同带刀护卫。</p> <p class="ql-block">  书馆,古代教授初学、典籍之所。桃川书馆这个地名,文化誉彩浓郁,一洞风雅尽藏于此,记录着时光里的故事,沉淀出五彩的光芒。清同治十年(1871),桃川合洞之民众,在桃川洞中心里川村附近创建桃溪书院,以培植子弟。清光绪末年,废科举,兴学堂, 改桃溪书院为“桃溪高等小学堂”。民国初,改名为“永明县桃溪高等小学校”,1958年附设初中,1960年升级为江永县第二中学。如今的桃川书馆,仍然名实相符,朗朗的读书声响彻云霄,《尚义堂序》碑文记叙着过往的荣耀,传承着仁爱、信义、礼敬和智慧。“桃阴掩蔼映清溪,玉署香浮碧汉齐。可是仙才留副墨,若为多士吐虹霓。”明刘泽大《桃溪书院》,借用来赞美桃川洞的桃溪书院再恰当不过了。 </p> <p class="ql-block">  霸王岭雄踞东北部都庞岭,莽莽林海,密林不知路,鸟鸣山更幽,青峰叠翠,彩云生辉,登顶而尽揽桃川洞山水田园风光。霸王岭海拔1044.1米,名字霸气,山也霸气,是桃川人心目中的圣山,不少人想当然认为它是桃川洞的第一高峰,其实不然,它连前三名都挤不进,西南部萌诸岭的石址界海拔1757米,比它要高700余米。霸王岭古称伯王峰、霸王峰,山麓有天地坪,宽广数十亩,清地方民团曾在此与红巾军激战;山巅建有瞭望哨,原为防空、防火之用。</p> <p class="ql-block">  上墟王氏族谱载有王文蒸《霸岭凌霄》诗一首并附引语:“村西北霸王岭,载在县志,高超百岭。相传楚项羽曾屯兵于此,故名。岭上有清池、巨壑、金银、兵器,樵者常见而不可得。‘凌霄峻岭欲有天,特起超群比圣贤。百万嵾嵯归此处,八千子弟忆当年。清池应有鱼龙化,巨壑知无珠玉圆。快把云梯平地立,好来顶上看神仙。’”霸王岭,也有不少人说是因邓霸王而得名。邓四,人称邓霸王,桃川洞邓家村人。元末明初,湘南一带兵燹不断,有族谱为证,永明县个别村庄人口基本消失。邓四揭竿而起,率领民众上千人攻城略地,先占县境,后陷县城,再联合红巾军攻下道州、衡州与酃县,震惊朝廷,一度雄霸一方,后被覆灭。邓霸王所作所为,是耶非耶,今不置评。若将邓霸王比作人杰似乎拔高了,但应够得上一方枭雄,将其喻之为桃川人的圣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p>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潇贺古道,自湖南道州,经永明(江永),入广西富川,至贺州,它是古代中原连通岭南地区的军事征伐、民间交往、民族迁徙、多元文化融合的交通要道。潇贺古道在桃川洞,沿途散布着精美的古村落,如上甘棠、城下、上洞等古村。唐太和二年(828),周氏徙居上甘棠,迄今已有千余年。上甘棠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三大头衔于一身,留下了月陂亭摩崖石刻、步瀛桥、寿隆桥、文昌阁、寿萱亭等名胜古迹。   桃川洞,见证了瑶汉交融的历史进程。南宋末年至明初,永明县一度陷入长达百余年时断时续的动乱,高山瑶、盘古瑶等“县中猺峒窃发,为民害”,同时,大量本地和周边地区逃脱州县编户身份的无籍汉民,聚集在桃川洞的偏远山地,不服王化。明洪武二十九年,包括清溪、古调、扶灵、勾蓝等族群在内10多支山民,接受朝廷招安,下山入籍,官府“有司岁犒牛酒,以示羁縻”,今天的清溪、古调、扶灵、勾蓝四大民瑶就此形成。汉瑶融合衍变,汉转瑶,瑶转汉,反反复复,无非政策导向,最终民族团结与进步成为主流。   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湖湘文化与桂系文化,在桃川洞进行了强烈的碰撞与交融,孕育出浓郁的湖广特色美食文化。桃川人的慢节奏生活,是从早上“打油茶”开始的,一锅苦,二锅夹(涩),三锅、四锅好油茶。连喝三碗不过瘾,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都好这一口。油茶抗菌、驱寒、祛湿保暖、提神健脾,被誉为"神仙汤"。懒得动手的人,喜欢悠闲散步到各个早餐店,来一碗满嘴的香辣味儿的桃川米粉或鲜美细腻的米豆腐。 桃川人“拎精”,对美食的追求永不妥协,总能利用大自然的馈赠,做出一道道老少皆宜的特色美食。桃川席上佳肴,如无骨板鸭、香芋扣肉、柚皮蒸排骨、红枣粉蒸肉、鱼粿等,强烈刺激你的味蕾。制作桃川无骨板鸭,先将鸭骨架完全去除,再经过腌制、熏烤等工艺后形成腊味菜。成品板鸭外形美观,皮色油黄发亮,食囊以下没有刀口,看上去好象是一只没有剖开的鸭子,只是稍稍压扁了一点。无论是烧烤、清蒸、油炸均是香酥可口,唇齿留香。“香芋扣肉”是逢年过节、待客聚餐必备的菜肴,又称为“团圆菜”。所谓“扣”,即肉经炸后切成长方形块状,与香芋相间拼摆在海碗中,蒸透了再覆扣在大盘中上席。 桃川的灰水粑粑、粽子、梭子粑粑、糯米粿、糖粑、蕨根粑粑、绿豆糕等各色小吃,酥脆、可口、香甜、粘软,足以让你回味无穷。桃川凉粉可称一绝,不同于四川或陕西凉粉和广式黑凉粉,本地凉粉籽浆液与古井水融合后,再加入鲜绿大片的六月雪叶汁促使凝固。六月雪叶汁的加入,不仅使凉粉口感更具Q弹爽滑,外形更晶莹剔透,而且还给凉粉增加了疏风解表清热利湿等功效。 <p class="ql-block">  桃川洞丰富文化底蕴历史魅力,吸引着一帮本地爱好者,成立民间、民俗、山歌等各种协会,举办赛歌会、美食节、坐歌堂等活动,挖掘桃川洞传统文化。值得一提李冬平,小名三宝,是一位对古典建筑特别痴迷的传奇人物,他建在下墟的私人博物馆“三宝堂”,占地800多平方米,颇有岭南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奇花异木之风格,更有古陶瓷、古玉器、古木器等10个艺术展厅,让人目不暇接。他和朋友在下甘棠花费10年功夫,建成的仿古建筑“大夫第”巧夺天工,总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二层走马木楼建筑,传统榫卯结构,数十个木雕、木工师,倾注匠心雕刻人物、动物、花草上千组,精致细腻,栩栩如生,美轮美奂。</p> <p class="ql-block">  好鸟难飞的桃川洞,弥漫着浓浓的历史文化气息,桃水河畔流传下耳熟能详的故事,逝去的岁月,保留着农耕文明的乡愁记忆,刻下了尘封已久的鼎盛时光。桃川洞既是一幅画,又是一本书,我们从古之贤达、人文景观、文化传承,可以读懂桃川洞,感受到它的古老和神奇。</p><p class="ql-block">本文写作得到王旭芳、周进全、何实补等先生的帮助,特此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