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李叔同故居有感

李国华

<p class="ql-block">一一一一半世繁华半世僧,世间再无李叔同</p> <p class="ql-block">今年我有幸参观了心心念念很久的李叔同故居。看后,感慨良多。大师的一生令世人佩服、敬仰!一辈子活出他人几辈子都达不到的高峰,堪称近百年来的完人。</p><p class="ql-block">39岁前文采奕奕、教书育人,把自己留给自己。前半生丰富到极至的人:在诗歌、书法、篆刻、音乐、等诸多领域取得卓越成就。七岁书法就让世人惊叹,=十文章惊海内,鲁迅先生以得到李叔同的墨宝而欣喜荣幸。</p><p class="ql-block">I906年李叔同创办第一份音乐杂志《音乐小杂志》,亲自创作词曲颇多,《送别》、V《憶儿时》丶《悲秋》丶《月夜》等等经久传唱至今。</p> <p class="ql-block">同时也是话剧创始人,I907年(春柳社)为国内徐淮水灾振灾义演《茶花女遗事》,自份茶花女玛格丽特,这也是中国话剧演出实践的第一次。</p><p class="ql-block">后半生(39岁后)在杭州定慧寺出家,清苦到极至的人,过午不食、苦心修炼、四方游走,二十多年的修炼终成最难修的律宗第十一代宗师。</p><p class="ql-block">1942年I0月I3日,弘一大师在福建泉州泉市温陵养老院圆寂,临终绝“悲欣交集“。</p><p class="ql-block">这位才华横溢、风流倜傥的李叔同慈悲、渡世、渡己的弘一大师,享年仅62岁,实是可叹、可惜!</p><p class="ql-block">来几句顺口溜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念虔诚入佛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参悟戒律重塑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佛龛四角盛净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慈心悲悯脱凡尘。</p> <p class="ql-block">如有能相近的,在我看来古人唯范文正公范仲淹。生不谋利,死无余财,一生勤俭为民的好官。</p><p class="ql-block">近代怕只有大家公认的学贯中西,文理皆通的大师顾毓琇这样的旷世通才、六界横跨之人。顾毓琇大师不仅业精于理,还学成于文,创作70OO首诗词。学者丶诗人、教授、戏曲家丶音乐家丶佛学家。佩不佩服,惊不惊叹……</p><p class="ql-block">国学大家启功先生曾在他写的《无所畏、无所忧》一书中谈到李叔同先生是我最佩服的一位。介绍李叔同从年轻到出家的事迹,《弘一法师永怀录》说李先生对于戒律,比我们更加认真。</p><p class="ql-block">想现在人自由散漫贯了,所以只能成庸俗的人。刺激李叔同先生出家的人,剧说是夏丐尊先生的玩笑话:“照这样的和尚生活,何不出家?”李先生就真的去虎跑寺出家了。</p> <p class="ql-block">出家后的弘一大师写的《四分律比丘尼戒相表记》相当了不起。南山律宗因弘一法师而得到重振。</p><p class="ql-block">I9I7年弘一法师发心食素,研读《普贤行願品》《椤严经》及《大乘起信论》等佛曲。</p><p class="ql-block">尽管李叔同,弘一法师在艺术、教育、佛学等诸多领域取得卓越成就。依然谦逊地认为自己“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并书写“二一老人“以自省。</p> <p class="ql-block">I880年10月23日李叔同生於天津三岔河口以东粮店,后街陸家豎胡同的一座三合院内,幼名成蹊,学名文涛,字叔同。其父李世珍家筱楼,清同治四年进士。授史部主事,数年后致仕经商、虔诚禮佛丶乐善好施,生母王氏为其父第四位妻室。</p><p class="ql-block">I898年奉母命迁居上海,入城南文社。与芣希濂、许幻元、蔡小香、张小数结为天涯五友。</p> <p class="ql-block">19|I年毕业於东京美术学校,归国后任天津宜奈录模范工业学堂图画教师,是年遭遇变故,家业巨损。</p><p class="ql-block">李家曾是天津首富,李叔同七岁时的书法以相当了不起。我特意拍的全面点,墨宝、居室、书法、等等……</p><p class="ql-block">I9I4年李叔同入西冷印社,与经亨颐、夏丐尊雅集成立乐石社,出家后所有印章无偿给与西冷印社。</p><p class="ql-block">早在I9I2年渐江省两级师范学校担图画音乐教员,美术课采用裸体男模特,是中国美术教育使用人体模特的首开风气之举,他的教育理念:“器识为先,文艺为后。”非常独到,值得尊祟。</p><p class="ql-block">李叔同的学生:丰子愷、刘质平、吴梦非、李鸿梁、潘天寿等更非寻常之辈。</p> <p class="ql-block">1916年李叔同入虎跑寺,断食十七天,撰《断食日志》。</p><p class="ql-block">在天津时李叔同本与梨园名伶杨翠喜两情相悦,可惜被家人阻碍下,去日本求学,再无缘见过面。</p><p class="ql-block">挚友许幻元家道破产与李叔同临窗道别,李叔同立于亨院许久,回屋写下传唱致今的《送别》,曾经的南京大学校歌也是出自他的手筆。</p><p class="ql-block">弘一大师说:“一念放下自在心间,执于一念受困一念。”</p><p class="ql-block">普通的我们没有那份定力、品格。有钱的把日子过好,没钱把心L情L过好吧。至于当下那些把宠物当宝贝,爹妈当累赘的人,心黑.人渣不会有好结果。</p><p class="ql-block">这个世界因果循环,做人还是多注意品德、品格的好。</p> <p class="ql-block">弘一大师以戒律为师,严格的操守让世人敬仰,他比认何人活的更加认真。可惜未读过李先生写的《人生没什么可以放下》一书,不然自己写的会好一点。稻盛和夫说:人的总是把幸福解读为“有”有车、有房、有钱、有权,但幸福其实是“无”无忧、无虑、无病丶无灾,“有“多半是给别人看的,“无“才是自己的。</p><p class="ql-block">生于斯、长于斯的李叔同,弘一大师是海河天津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他身上所蕴含的爰国、诚信、包容、高标品德及操守是值得人的学习的,是天津精神最佳诠释,致敬远去的完人弘一大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