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ed2308">张锋原创精短诗文选(342)</font> 这三个词,可以说是标志社会发展的三段历程,也是表述人类需求的三种层面,还是衡量生活品质的三个维度。<br> 生活,是个中性词,在没有定语的状态下,既可能是差的生活,又可能是好的生活,甚或是不好不坏的生活。一般来讲,我们把差的生活定义为生存,或是仅有温饱的生存,或是温饱尚没有解决的生存。好生活呢?则是既有前提性的“好”,又有提升了的“生活”,它的基本标准不仅包含了物质保障,同时也包含了精神需求。美好生活,更是在“好”的基础上上升到“美”的层次,是对“好”的生活的理想性升华,它的内涵集中体现在有意义和有品质的生活。<br>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宣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坚定决心。党的十九大报告又以带着温度的笔墨强调:“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这一系列对“美好生活”的阐述和描绘,将新时代中国意义上的美好生活之现实所指,丰富且具体地呈现出来。如果概括成一句话,我以为就是美丽环境加美好生活,集中指涉的就是人与自然共生的关系程度和个体与社会的价值意义层面。“好”的生活,客观上构成了人们追求“美”的生活的现实基础,“美”的生活则是“好”的生活的质的升华。<br> 按照这一理解,回过头来看保护区工作的实际价值和现实意义,我们就会清楚地认识,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民生,生态质量就是生活质量,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环境。我们目前该做的、要做的和能做的,就是要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压实党政领导责任、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公众参与责任,探索构建生态共建、利益共赢、责任共担、发展共享的生态治理体系,使生态文明成果为人民群众可感受、可接受、可享受。<br> 这,便是我们心目中的美好,这,便是保护区人追求的目标。<div><br> (《丹顶鹤》2019年第1期卷首语)</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