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类征文]品古诗再游沈阳故宫

绿水青山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文/绿水青山/审稿人/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从部队回来以后一直居住在离沈阳故宫(皇城)不远的地方,五分钟就能走到,女儿上小学时,每天都从故宫(皇宫门前)步行街上经过。住了有三十多年了,前几年才搬到新的居所,有段时间曾经每天都到故宫里走上一圈,对故宫很熟悉了,真正是住在“皇城根下”的人了。所以,才写了《品古诗再游沈阳故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虞美人》游沈阳故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作者:李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关外有皇城,金汗驻盛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治兵八固制,议政十王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二代清宗祖,千年满族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凤楼观晓日,紫气正东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首诗是五代十国南唐词人李煜而作,也是南唐最后一位国君。他用最简炼的文字就把古都盛京(沈阳)这个“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城”从建筑到管理描绘的宏伟壮观,阐述的清晰明了,让你一看就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沈阳故宫,也称盛京皇宫,在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是清初期的皇宫。始建于清太祖天命十年(1625年),建成于清宗德元年(1636年),占地面积63272平方米,建筑面积18968平方米。它不仅是中国仅存的两大皇家宫殿建筑群之一,也是中国关外唯一的一座皇家建筑群。清朝迁都北京后,故宫被称作“陪都宫殿”“留都宫殿”。故宫由清太祖努儿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所建。李煜的“关外有皇城,金汗驻盛京”,写的正是沈阳(盛京)的故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下图,是文武宫员来朝见时,等待朝见休息的两个亭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李煜的“治兵八固制,议政十王声”,八固制是古代人治兵中的囤兵制度,如招兵制度、全民为兵制度等……八种制度称为“八固制”,“议政十王声”,这里必须得讲“大政殿”和“十王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大正殿,是当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处理政务的地方。始建于1625年,是清朝皇帝清太祖努尔哈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建造的。它的建筑风格溶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满族建筑的特点,采用了典型的“三进式”布局,共有三个大殿和两个配殿。大殿的屋顶采用了黄色琉璃瓦,四周围以雕刻的石狮和石马,显得庄严肃穆。大政殿是沈阳故宫的重要景点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出代表,对保护和传成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十王亭,在大政殿前长195米,宽80米的广场上,在大政殿东西两侧,依序排列着十座亭子,其中最靠近大政殿向前略突出的亭子为左右翼王亭。其余八亭则按照八旗族序程雁翅状排开。其东侧为左翼王和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王亭,西侧为右翼王和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王亭,合计十亭,人称“十王亭”或“八旗亭”。十王亭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办事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李煜的“凤楼观晓日,紫气正东呈”,这里必须要讲到沈阳故宫的“凤凰楼”和“紫气正东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凤凰楼,是沈阳故宫的重要建筑,也是沈阳故宫的象征之一。建于1625年,是为了纪念皇太极的功绩而建造的。楼的建造独特,结合了明清两代的建筑特点,展示了中国传统的建筑精髄。楼项上有两只金色的凤凰,栩栩如生,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宏伟和精美。楼内设有多个宫殿和厅堂,供皇帝及家族居住和办公之用。其内部装饰的也非常豪华,展示了明清时期的宫厅文化。楼内的壁画、雕刻、宝石等装饰品都是精心制作的艺术品,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和独特风格。楼内还陈列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从中会让你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凤凰楼也是当年沈阳(盛京)的最高点,才能“凤楼观晓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紫气正东呈,指的是“紫气东来”匾,由清高祖乾隆皇帝亲手御题。此匾由清宫内务府制造,乾隆二十二年(1757)由京师送至盛京,一直悬挂于凤凰楼下,成为盛京地区著名的历史文化景观。“紫气东来”,就是紫气自东而来,比喻祥端降临。传说:老子出函谷关,有紫气从东至,守关人便知道这是圣人。守关人请老子写下了著名的《道德经》,因此紫气便被认为具有吉祥含意,预示着圣贤和宝物出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李煜的“二代清宗祖,千年满族名” ,指的就是清太祖努力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两代皇帝,千年来都是滿族人和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首诗阐明了几千年皇宫精髄,让您知道了沈阳故宫大政殿、十王亭、凤凰楼等重要景点。同时,沈阳故宫(皇家)门前的这条官道,在宫墙官道的入口和出口处分别立有下马石,上马石。到皇宫来的人,所有文武官员到入口处都要下轿、下马,走时在出口处才能上轿、上马。宫道上立有[文德坊]和[武功坊]牌坊两处,有文武官员等待皇帝接见的相当于现在的接待室两处叫[侯皇亭],进入出口不远地方有“怀远门”和“抚近门”两座城门,可想而之当年的这条官道,是多么的威严和神密,平民百姓是没有资格从这里走过的。而今,人民当家做主人,这里己经成了人们日常、节假日休闲、游玩的好地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暗淡了刀光箭影,远去了鼓角争鸣,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穿越了时光的隧道让我们了解了几千年的历史,回到现实,古道黄尘,刀光箭影早已离我们远去,只有深思和缅怀。品古诗游山河,让我们进一步在书本里了解了中华民旅的伟大,伟大的劳动人民最聪明,最有智慧,用劳动的双手,辛勤的汗水,创造了历史,建造了家园,留给后人无价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伟大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良的传统我们要永远发扬传承。</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