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共长 温暖相伴——, 共情陪伴家园共育案例分享与措施研讨

恬ღ静

<p class="ql-block">  家园共育的关键在“沟通”二字,良好的家园关系一定是建立在尊重与接纳的基础之上,教师与家长之间分享感受、交流观点,相互理解、支持,形成合力。</p><p class="ql-block"> 为了构建良好的家园共育环境,增强家园沟通的有效性,助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2023年11月9日上午,“共情陪伴,家园共育案例分享与研讨会”如期举行,中班共情组长夏艳红担任主持。本次活动分为家园共育案例分享、问题研讨以及专业引领三个环节。</p> <p class="ql-block"> (一)案例分享</p><p class="ql-block"> 小、中、大三个年级组的教师分别带来了家园共育案例分享。 </p><p class="ql-block"> 王紫荆老师讲述了由幼儿冲突而起的“家园信任风波”,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回溯事件经过,重回现象场,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与家长沟通时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并分享教师在园的支持做法。</p> <p class="ql-block">  夏艳红老师以“手臂上的压印”为题展开讲述,描述在教师未发现的咬伤事件后家园沟通中的系列做法。教师在及时承认工作失误的前提下,真诚地与家长进行交流,同时在班级幼儿之间还原了事件发生的经过。伴随着幼儿冲突的顺利解决,家长的心态也随之发生转变。随后,教师的持续跟进与关心也让家园关系更为紧密,情感升温。</p> <p class="ql-block">  刘梦池老师谈到与家长沟通的策略时说到,在应对家长情绪“爆点”时,教师对自己的情绪喊“停”是非常有必要的,以接纳的姿态开展积极沟通,创设良好的沟通氛围,运用适宜的沟通方式让家长感受到教师沟通的诚意以及积极应对的态度。同时,保持持续跟进,对家长进行正向引导,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理念,如针对不同需求的家长,定期推送相关育儿小案例和文章等。</p> <p class="ql-block">  周欣老师讲述了小班幼儿“我的图书拿不回来了”的故事,从一名幼儿因为担心自己的书本带到班级后会收不回来,引发的班级讨论“怎样才能将带来的图书保护好?”的讨论。从引导个体思考到全班幼儿讨论解决共性问题,让幼儿感受到班级尊重每一个个体的感受与节奏,遇到困难不可怕,大家可以齐心协力想办法。教师将与幼儿一同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视频记录的方式与家长分享,用真实、鲜活的案例传递着儿童本位的教育机智。</p> <p class="ql-block">   (二)问题研讨</p><p class="ql-block"> 收获了各年级组的家园共育经验分享,同时我们也将日常交流沟通中的问题进行了研讨。</p><p class="ql-block"> 李灿老师、卢晋老师、危璐老师提出家长过度关注幼儿健康、过度关注幼儿情绪的困难;张诗笛老师提出个别幼儿使用不文明语言的支持建议供大家讨论;谢桑妮老师对如何帮助家庭成员合作共育提出困惑,金海燕老师对已上中班的个别幼儿情绪仍然处于不稳定状态,且不愿参与集体活动等现象提出疑问。</p><p class="ql-block"> 通过大家的自由发言与小组研讨,一同梳理了以下策略:</p><p class="ql-block"> 1.过度关注健康。</p><p class="ql-block"> (1)检视班级的保健护理与环境卫生状态,理解家长对于体弱幼儿的担忧。</p><p class="ql-block"> (2)让细致的护理看得见,如对班级卫生消毒以及日常护理工作进行分享。</p><p class="ql-block"> (3)对个别提出需求的部分幼儿给予充分关注,及时反馈。</p><p class="ql-block"> (4)保证幼儿充足的户外运动时间,给予身体锻炼的相关建议,支持幼儿增强体质。</p><p class="ql-block"> 2.过度关注幼儿情绪。</p><p class="ql-block"> (1)理解家长的情绪,帮助家长理解焦虑的根源。</p><p class="ql-block"> (2)引导家长尝试从幼儿的角度出发,看清问题的本质,看见冲突中正常的情绪反应以及冲突的价值。</p><p class="ql-block"> (3)积极回应幼儿解决问题的意愿,倾听幼儿对问题的看法,并在具体事件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3.不文明言语的应对。</p><p class="ql-block"> (1)接纳面对不文明语言时我们当下的情绪反应。</p><p class="ql-block"> (2)理解我们无法控制别人说什么,但能够调适自身的情绪状态和应对状态。如大胆表达:“请你不要这么说。”</p><p class="ql-block"> (3)帮助幼儿提升心力,增强自我认同感。</p><p class="ql-block"> 4.家庭成员教育理念不一致、且特别注重幼儿身体健康。</p><p class="ql-block"> (1)尊重并理解家庭成员之间不同的关注点。</p><p class="ql-block"> (2)注重日常护理中的细节,并及时沟通交流。家园沟通中选择家长能够接受的方式做教育理念的引导与渗透。 </p><p class="ql-block"> (3)放下对家园共育效果的期待,聚焦具体场景。</p><p class="ql-block"> 5.个别幼儿情绪不稳定,很少参与活动。</p><p class="ql-block"> (1)全面了解幼儿所处的家庭环境与养育背景。通过日常行为观察,分析幼儿在与其重要他人相处时的心理需求。</p><p class="ql-block"> (2)班级教师协同,投入完全的爱,营造安全的师幼互动环境。</p><p class="ql-block"> (3)个别关注与引导,邀请幼儿参与活动,挖掘其兴趣点设置个别区域支持其学习需求。</p><p class="ql-block"> (4)持之以恒地关注和爱,静待花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三)专业引领</p><p class="ql-block"> 最后,园所共情陪伴项目负责人,业务部副园长罗圆圆对本次研讨进行专业引领。对教师的日常观察与积累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作出专业分享。她提出首先教师自身的情绪稳定是非常可贵的,保持稳定的情绪能够支持我们更冷静、更专业的思考和回应家长的疑问与诉求。与家长沟通的过程实际上同样可以借鉴与幼儿共情的方法——换位思考、感同身受、积极回应、正向引导。我们一定要放下固有思维与偏见,设身处地地走进真实情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想家长之所想,解家长之所惑,除家长之所忧。教师不是站在高位的“指引者”,而是与家长并肩同行的“同路人“,带着“放大镜”和家长一起看见幼儿在细微之处所展露出来的需求与变化,传递儿童本位的教育观,携手一同聆听幼儿的心之呼唤。 通过这次家园共育案例分享与研讨会,老师们对家园共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分享交流了家园沟通的小妙招,感触最深的是看清了我们原本忽视的困惑之根源。期待在未来共研、共行的道路上家园相伴,一路生花!愿我们共情共长,温暖相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长沙市雨花区教育局第一幼儿园</p><p class="ql-block"> 共情陪伴小组</p><p class="ql-block"> 2023年11月</p>

幼儿

家长

家园

共育

教师

分享

沟通

共情

老师

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