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爱安宁疗护中的孩子!

阿寅

我是一个肿瘤内科医生,目前主要做成人的安宁疗护(临终关怀)工作。但是,在成人安宁疗护的世界里,我们同样会接触到孩子,只是他们的身份不是患者,而是家属-----<br>这些失落的孩子,是一群特别需要关注的群体!<br> 安宁疗护中收治的大部分是肿瘤患者,老年患者居多,但也经常会收治中年患者。因为现代很多人都是晚婚晚育,所以,尽管他们人到中年,孩子却不是很大。当一个中年人离世时,人生的三大悲剧会同事上演:老年失子(甚至是独子)、中年丧夫(妻)、幼年丧父(母)。<br>面对这些即将失去父亲或母亲的孩子,我们如何去告知什么是死亡?让他们能够认知死亡并面对死亡?他们又将如何面对没有父亲或母亲陪伴长大的人生?<br>我曾经帮助过几个孩子面对这种困难的告别。<br> 一个40岁的晚期胃癌患者快不行了,雪上加霜的是他3天内2次上消化道大出血,出血量在2000ml以上,命悬一线!<br> 近中午时,再次和患者的妻子、家人沟通病情时,我突然想起患者有一个8岁的儿子。<br>我问患者的妻子:孩子最近一次是什么时候见过父亲?孩子知道爸爸快不行了吗? <br>患者妻子说:住院前看过。孩子只是知道爸爸生病啦。<br>我建议她接孩子过来看看爸爸,前提是和孩子讲实话,征求孩子的同意!<br>并要告知孩子的爷爷奶奶。避免家里意见出现分歧,引起不必要的矛盾。患者的父亲早上来看儿子,马上就双腿发软要晕倒!我们好一顿忙活。我虽然希望孩子来和爸爸见最后一面,但是也不希望给孩子造成伤害。<br>  患者的妻子说:她前一天征求过心理专家的意见,专家也建议让孩子见爸爸最后一面。<br> 患者已经神志恍惚,亲戚和同事来看他,相唤都没什么反应。有人担心孩子来了,患者也没有反应。我说:不会没有反应的!<br> 中午,孩子被接到了病房。当听说孩子要来,患者就开始喃喃的叫儿子的名字。<br>  孩子一见到父亲,大滴大滴的眼泪💧像下雨一样……他说他要吐,然后就冲到卫生间把自己关在里面,不让人陪着他。<br> 奶奶拍门把孩子叫出来,我对孩子说: 去阿姨办公室坐一会好吗?孩子点点头。<br>妈妈陪着过去。路上孩子不停的问妈妈:“妈妈,妈妈,你是不是和老师说了?你是不是和老师说了爸爸生病了?”<br>妈妈没有听明白,孩子又说:“我和老师说,爸爸是因为工作忙所以不能来学校。”<br> 我觉得我理解了孩子!<br>我问孩子:“聪聪是不是不想让爸爸离开?”孩子说:“是。”<br>我又问孩子:“聪聪是不希望老师和小朋友们知道爸爸生病了,要离开聪聪了吗?”孩子说:“是。”<br> 我心中生出无限的悲伤和无奈!<br> 我告诉孩子:“聪聪是不愿意爸爸生病才说爸爸工作忙不能来学校的,这不算聪聪对老师撒谎,而是聪聪爱爸爸的表现。妈妈会帮聪聪和老师说的,希望老师替聪聪保密,不要和其他老师、小朋友说爸爸的事。好吗?”<br>  孩子重重的点点头,长长的松了一口气,放下了一个大大的“心事”!<br>到办公室,孩子还是在流泪😢我已经好久没有看到孩子哭了,又是这种情况下。真的不知道说什么好。<br> 我问孩子:“聪聪还想做什么吗?”<br>孩子说:“这时候我什么也做不了……”<br>孩子的妈妈一直在冲我使眼色。<br> 我说:“聪聪已经8岁啦,是个小小的男子汉啦!聪聪可以和爸爸说----聪聪爱爸爸! 聪聪会一直记得爸爸的!聪聪会听奶奶的话、听妈妈的话,好好学习,让爸爸放心!”<br>聪聪点点头,推着妈妈说:你去帮我和爸爸说。<br>妈妈问:聪聪为什么不自己说呢?聪聪坚持让妈妈去说,还让妈妈快去。<br> 然后,聪聪对我说:我好像见过你?“是吗?那是我们有缘呀。”我笑了。<br> 聪聪妈妈以为是他先生上次住院时我们见过。其实,我们是第一次见。<br> 聪聪说:“你好像我在补习班认识的一个人。”“哦,那就是阿姨长了个大众面孔。”我和聪聪都放松下来。<br>  聪聪要回病房去看爸爸,他说:你告诉我那间病房就好了。<br> 我送孩子回病房。<br> 聪聪见到爸爸,眼泪又流了出来。<br> 我说:“聪聪,你拉着爸爸的手,把阿姨刚刚告诉你的话和爸爸说,说聪聪爱爸爸。”<br> 这时患者慢慢睁开眼睛,抬起左手抓住了他儿子的手。孩子边哭边说:爸爸,聪聪爱你!<br>我说:聪聪会一直记得爸爸。<br>听到患者说:我听到了……<br>  我离开了病房。感到身心疲惫!<br> 下午,再见到孩子时,他已经很放松了。我问果果为什么没有回去?<br> 果果说:“妈妈太累了,我要在医院陪妈妈。” 真实个好孩子!<br> 孩子悄悄的问我:“我没有时间写作业啦,怎么办?”<br>我悄悄的和他说:一次不写作业不要紧的。等你到阿姨这么大时就知道啦。<br> 我这算不算教孩子学坏?!<br> 这是我第一次帮助一个孩子面对他的至亲离世。我不知道我做的是否得当。我只是希望孩子能对其父亲有个完整的记忆!而不是某一天,有人突然告诉他:你爸爸不在了!<div>  8岁的孩子应该会记得这么重要的经历吧。 这样,他不会遗憾他没有见到父亲的最后一面!<br></div> 后来,我又接触过几个这样的案例。<br> 2022年初急诊收治了一个晚期癌症患者,家属要求住安宁疗护病房。患者是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男性,已经一个月都没有好好吃饭,近3天更是完全没有进食,体重只有45公斤,非常非常衰竭。患者的妹妹说:我们不做任何无意义的抢救。<br> 患者和第二任妻子生有一对龙凤胎,7岁。因各种原因,他们已经离婚,孩子及房产均归妻子所有。<br>  患者的生命可以说是以天计或小时计算。通过适当的补液,第二天患者神志转清醒,但是一直无尿,血色素/血小板进行性下降。与患者沟通问他有什么心愿?他虚弱的说:想见妈妈!妹妹苦笑着摇摇头;患者接着说:想见孩子!妹妹说:妈妈早都过世啦,他现在糊涂啦! 我说:他一点都不糊涂,他想妈妈是呀!患者妹妹与患者前妻生的大女儿沟通,孩子同意来见父亲。但是疫情期间需要给单位请假,还要看两地疫情防控的要求,不能立即成行。<br> 第三天患者有了500ml的尿,大家都很高兴,我们想努力一下,争取让患者见到他大女儿。但患者情况非常不容乐观,一直处于昏睡状态。妹妹说:小嫂子都没来,也没有信息。不知道是否应该让2个孩子知道。因为没有和他们接触过,我不好发表意见,觉得还是顺其自然吧。<br> 上午9点,护士说患者的小前妻带着2个孩子来啦,问我让不让他们进来?按照流程完成流调可以让他们见一下。可是,5分钟后,护士说: 2个小孩蹦蹦跳跳的进来转一圈那三个人就走啦。<br>为什么?带着满心的疑惑,我去问患者妹妹。妹妹说:娘三个在门口转了一圈,病房的门都没有进就走啦。我说:既然来啦就见见吧。打电话让他们回来。<br> 两个非常清秀的孩子,一见就喜欢。<br> 孩子妈妈主动说: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和孩子说,所以不敢进去。<br> 那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告诉孩子?<br>  孩子妈妈说:不知道。想找专业的心理师帮助孩子。<br> 我带着他们走进多功能活动室,默默的从书柜里拿出《小象布布》的画本。<br>《小象布布》是北京市生前预嘱协会编制的一个对儿童普及死亡教育的绘本。它从一头小象发现爷爷不见啦讲起……<br> 当讲到小象问妈妈:爷爷为什么不见了?小象就有点迷茫时,双胞胎中的女孩直接对我说:爷爷死了。<br> 这让我非常吃惊,我问她:爷爷为什么会死?<br> 女孩说:因为老了。因为生病了。<br>当我指着画册上长着翅膀飞在天上的象问:这是什么?<br>双胞胎中男孩小声说:灵魂。<br>我有些不敢相信的问:你说是什么?<br>男孩重复了一遍:灵魂!<br> 我:灵魂?!你好厉害啊!你竟然知道灵魂这个词!你知道“灵魂”代表什么吗?<br> 男孩:代表死去的那个人……<br>我:死去的那个人的存在的一种形式。对吗?<br>男孩:嗯。(深深的点点头)<br>我:他怎么知道的啊!<div>我问他:人死了会变成啥样子? <br>  男孩:就长了翅膀变成了天使飞到天上去了。<br></div> 后面的绘本是孩子自己读的。他们的识字量和理解能力,远远超过大人的想象!<br>绘本的后面是讲,新的一代代替旧的一代,这就是大自然的规律,不管愿意不愿意,我们都得接受。<br>如果爸爸妈妈有一天不在了,想爸爸妈妈的怎么办?<br> 小象想了一下说:妈妈我有办法啦,你不是说我们都会有后代吗?那我就好好长大,长大了我要生一个长得和爷爷一模一样的后代,然后我就把我生的你养大,我也就每天看到你了吗!<br>生命是轮回的。<br>  小象伸出鼻子说,妈妈,咱们俩拉钩,我生你你生我,不许换人。就这么轮着生。妈妈就和小象永远能绑在一起啦。<br> 我:小朋友,觉得小象的主意怎么样?咱们现在可以去见爸爸吗?爸爸可能就睡着了。去看一下吧,好吗?<br> 孩子们:嗯。(点头)<br> 我们和孩子、孩子妈妈、姑姑一块来到病房。路上我和小朋友说:见到爸爸要说:爸爸我爱你。我们一定好好学习,健康长大。<br> 两个小朋友真是听话,他们来到患者的床旁,患者沉沉的“睡着”。孩子们说:爸爸我爱你。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健康长大。<br> 我过去,拿过患者的手,说:拉着爸爸的手和爸爸说。两个孩子抽噎着说:爸爸我爱你。我们一定好好学习,健康长大。患者微微的点点头。<br> 孩子的妈妈抹着眼泪说:你放心,我会把孩子带好的。<br>  我搂着两个孩子问患者: 听到你的两个小儿女对你说的话吗?患者使出最后的力气点了点头。<br> 从病房出来,孩子们一直在抽噎,特别是男孩子。我和孩子们聊了几句学校的事情,孩子们的情绪很快平静下来。<br>事后,患者妹妹和我说:你最棒啦!我觉得我哥哥一直在等着他们,看来人是真有“灵魂”。这样,我哥哥走的也安心啦。我们也不用骗孩子们。真是解决了我们的好多问题。来你们这个病房,真是来对啦。<br> 让孩子直面死亡真的是于心不忍,非常残酷!我们病房现在有一个38岁的晚期癌患者,谈论病情时都很平静,一提到孩子眼泪就下来啦。他母亲和妻子都想让孩子来和他告别,但是被他拒绝啦,尽管他非常想孩子!<br>面对这些即将失去父亲或母亲的孩子,我们如何去告知死亡?让他们认知死亡并面对死亡?他们又如何面对没有父亲或母亲陪伴长大的漫长人生呢?这部分孩子是否更需要我们去关爱?!<br><br> 当然,我们偶尔也会收治无处收治的大儿童或少年患者,尽管我们是成人病房。但是,他/她没有地方可去呀!<br> 2021年春天,我们收治了一名12岁的孩子,孩子在7岁时患骨肉瘤,经过截肢手术、人工关节假体置换;多程化疗等治疗。10岁时发现肺转移,再行手术治疗,12岁时,出现口腔、鼻腔出血,白细胞异常升高,伴有高烧41度,腹泻,怀疑是“白血病”。<br>孩子的妈妈和姑姑时刻守护在孩子的床旁,但是,束手无策;孩子的爸爸,异常焦虑,。<br>我们给予孩子退烧、止血、止泻等对症治疗。孩子非常难受……<br>孩子的爸爸只提了一个要求:一切快点结束。<br>我们团队的医生护士,都非常的小心翼翼,可以说是大气不敢出。只能是有求必应!<br>孩子在我们病房住了6天。<br>我记得,孩子离开时,妈妈说:我想再单独和她待一会,抱抱她,然后就像电影《姐姐的守护者》里的镜头一样……<br>而孩子的父亲,立刻拿来户口本开了死亡证明,当天就把孩子火花啦,他说:再拖下去,他们全家都会疯掉……<br>事后,科里的医生护士都说,不能收治这样的孩子,受不了!<br>但是,心痛的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他们是多么的需要关爱!<br><br> 人的离开,我的理解更多的是“不舍与遗憾”,这些让人心痛!<br>不同年龄的人离世有着不同的感受!<br>对于老人,<br>生命的自然归属,亲情的不舍居多,怀念!人生遗憾会少。悲伤是短期的!<br>对于孩子,<br>带给家庭的打击都是沉重的!撕心裂肺!扼腕叹息!孩子们的人生还没有展开,更多的是家长的痛心、不舍和遗憾!<div>如果是壮年,<br>不舍、遗憾会涉及“上、中、下”至少三代;这样的案例非常艰难!<br>对于孩子,更多的是亏欠,希望能去弥补。。。。。。<br></div> 对于安宁疗护中的孩子,既包括患儿,也包括小家属。后者可能是一群失落的群体,他们的人生更长,更需要社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能健康的成长!<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