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秋水绝天下(一)

mulin

<p class="ql-block">九寨秋水绝天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叠溪海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去西北看了几片林,回头来看了几匹山,该是看几沟水的时候了。</p> <p class="ql-block">从崆峒回广元后,休整了一天,就往成都去。按玲的风景在路上的“原则”不走高速,沿108国道,到昭化古城,沿剑昭路到天雄关。我俩饶有兴趣地走了一段叫“半山驿道”的古蜀道。中午在剑门关吃饭,下午走剑青路江油的后坝上高速。一路风光如画,晚上八点过才到成都。</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参加了单位举行的重阳节活动,按约定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了疱疹疫苗,玲反应很大,休息了好几天才缓过来,和几位同事小聚了一下。玲听说人民公园办菊展,又去逛了半天。接下来又沿沙河漫步,走到杉板桥才乘公交返回。</p> <p class="ql-block">休息的这几天,玲都在设计出游线路。最后选定去九寨沟看水。玲说:九寨沟的夏天和冬天都去看过了,而九寨沟的秋天才是最美的。这回我们采取“倒吃甘蔗”的方法一路看过去,好吗?我说:行啊!把最美的风景放在后头。第一站去哪儿?玲说:叠溪海子。我说:是松坪沟吗?玲说:是。松坪沟位于茂县西北部,距县府61公里。有人总结松坪沟景区的特色为四个字:雄异秀幽,值得一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0月29号10点08分,我俩从成都香木林花园出发,经香木林路、二环路、府青路三段、中环昭觉寺横路段、双瑞路段、双荆路段、双瑞二路、双耀一路、上金芙蓉大道、过凤凰山高架桥、到金芙蓉大道一段、左拐入新都境。玲说:你看,快速公交已经通到金芙蓉大道来了,也就是说,到新都了。我说:是呀!我们走了这几年,成都的变化确实很大。如果我们一直在这里,反而可能感觉不到这种变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过新都路普利大道段时有点堵,导航说沿北星大道二段行驶三十五公里。我问:北星大道这么长?一直到德阳?玲说:应该是。我说:我们如果一开始就走北星大道呢?玲说:导航选的路线,是为了避堵。从二环上北星大道可能堵很久。</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过北星大道成德大道濛阳方向段、彭州段入广汉市境,再入德阳市境。导航说左转沿川西环线行驶二十一公里。我们沿川西环线孝泉镇境内的德阿公路段、绵竹境内的德茂公路,又在绵竹二环路上行驶九公里,于12:20进入绵竹市区找到一家叫做蜀皇全牛宴饭店,要了一份牛肉汤锅。我说:这哪里吃得完啊!玲说:打包,晚上到酒店加热继续吃,再要份手擀面,如何?我说:要得。</p> <p class="ql-block">饭后,沿绵竹城区玉妃路再入德茂公路,进545国道锡旺大道段,过汉旺镇绵远河大桥,这时进入绵茂公路山区路段,过的第一个隧道叫金鱼隧道,接下来是云湖1号隧道和2号隧道,旁经楠木沟景区、清平风景区,过簸箕沟大桥、干沟隧道、小木岭隧道、二岗桥1号和2号隧道、长河坝隧道、夹皮沟1号和2号大桥到桂花隧道这桂花巷隧道,据说因电力故障,前段无灯,后段有灯。</p> <p class="ql-block">有趣的是,接下来的蓝家岩隧道为绵竹和茂县各一半,县界处于隧道中间。出蓝家崖隧道马上就过茂县境内的八角包梁子1、2、3号隧道。又沿545国道,来到一个三岔路口,左拐茂县右拐北川,此地有一块供休息的坝子。玲说:你看,厕所要收费1元,这是我们西北游转了这一大圈第一次碰到的。我说:好像没有收费人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过无灯的土地岭隧道、路变窄了,由三根或四根道到变成两根道,且弯道增多了,限速却放宽了,由40变成了70,不可理解。公路两旁不时有反映茂县羌族文化的绘画和雕塑,颇有味道。</p> <p class="ql-block">在一个左拐可以进茂县城区的拐弯处,我们给车加了油,进入川汶公路直奔松潘方向。钻十里沟明洞、榴桐寨明洞,在沟口镇附近堵车了。好在这里还是一个观景点,有茶马古道的标示牌,可以看到岷江上游的大河沟和对面的半裸体的大山。等了大约四十分钟,车流开始缓慢移动。堵车,原来是车祸所致,已经有警察来处理过。</p> <p class="ql-block">过十大关隧道,转上213国道、沿104乡道上山。经过叠溪隧道、松坪沟寨门,我们在希望生态农庄前一个观景平台停下车,远观平台下面一个巨大的海子,这个就叫叠溪海,海子左岸是神龟回头、右岸是叠溪镇。路牌显示这里离景区所在的白腊镇还有9公里。</p> <p class="ql-block">再过500米长无灯的金枪岩隧道,就看到松坪沟旅游服务中心的指路牌,左边是6.24山体滑坡遗址、右边是芳草海。玲说:游客中心应该没有住宿,我们去镇上。说着进富贵山隧道到白腊镇,住进云梦阁假日酒店。玲拿出打包的汤,在电饭锅里烧开,放进手擀面,那个香不摆了。</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我们带足干粮和开水,玲开上车,我们就直奔景区入口处。到了才知道需要把车停到两公里外的指定停车场,再坐景区的车回到入口处。我们就往停车场开去,干脆继续多走几公里,看了周边的晨景:旭日、彩林和奔腾的溪流相互映照。一对老夫妻在溪流旁的床车边弄早饭,老先生见到我们,还没等我们开口,就说他们昨晚就住在溪流边,又给我们展示了他的床车,说巴适得很。玲很感兴趣地问这问那,老先生很爽快地有问必答。我发现老先生的汽车上布满了霜。</p> <p class="ql-block">我们转了一圈,把车停在停车场,乘景区车到景区入口。我俩只需买观光车票,坐观光车一直到最高处的长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长海,碧蓝透底,比天还蓝。尤其在周边黄色的山体映衬下,远看像一块晶莹剔透的美玉镶嵌在群山之中。据说,冬季冰雪覆盖,山体空朦,树如雪雕展翅,更显诗情画意。</p> <p class="ql-block">走过一段栈道,来到一观景平台,景方为游客设置了留影点,一向对此不感兴趣的玲也兴致勃勃地留下了靓影。</p> <p class="ql-block">从长海沿着栈道往下,是一个叠着一个的五彩斑斓的海子,什么阿尔比海、爱情海上下海子、五彩池。景方的温馨提示也很有趣味,一只可爱的翘尾小松鼠告诉游客你走了多少步,消耗了多少卡能量,距离下一个景点有多远。</p> <p class="ql-block">景方的科普随处可见,玲看见树上挂满了一种絮状的植物对我说:这个叫树挂。我说:这名字蛮有诗意的。说完,就发现旁边有科普说这个东西叫松萝:又叫女萝、松落、龙须草、金钱草、关公须、天蓬草、树挂、松毛、海风藤、金丝藤、云雾草、老君须、过山龙等,属地衣门,松萝科植物。哦哟!我数了一下,共有十四个名称,简直不可思议!景区内有许多这样的科普内容。</p> <p class="ql-block">走过翠竹林、乱石公园,来到桦树林。溪流从桦树林里穿过,留下一条条银链。水流到石板上溅起一片晶莹的水珠,人们叫它珍珠滩瀑布,简称珍珠瀑。使人不由得想起白居易的“大珠小珠落玉盘”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珍珠瀑又汇成一个海子,叫爱情海下海子,阳光斜照,水面斑驳如鳞,周边的彩林映在海子五彩缤纷。不少游客在此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经过一片如画的彩林,看到一汪深蓝的海子,这就是墨海。都说墨海是景区里最奇特的海子,水的颜色如蓝墨水一样深邃,所以叫墨海。景方介绍说,墨海因岩壁断裂下陷积水和山体崩塌阻塞水流而形成,水沉淀在黛青色的岩石上,深不见底,四周林立的山峰、绿叶成荫的树木、翠绿的苍松和杂生的花草倒映其中,水里水外相互作用,水就变得了深蓝如墨,就像倾倒的一池墨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墨海,连同周边的山和林。远有入云接天的雪山、中有墨染如黛的森山,近有层林尽染的彩山。它们都把海子当镜子欣赏着自己的雄伟、奇异、秀美和幽深。我对玲说:真如你所言,集雄异秀幽于一体!</p> <p class="ql-block">回到景区出口也是入口,我们看到的最后一个海子叫白石海。海面上有许多娱乐设施,除了游艇等外,还有一种叫海上烧烤的项目,人们可以漂浮在海面上,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吃着烧烤。</p> <p class="ql-block">走出景区,我们特地在“1933年地震遗址”前留了影以示纪念与凭吊。我们刚刚看到的应该统称上叠溪海子,都是1933年大地震留下的堰塞湖,当时山崩地裂,有二万余村民被埋入地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和玲唏嘘不已,美景的背后深藏着如此的惨痛。我们享受美景的时候,不能忘记美丽往往是用无数人的生命换来的。我们将要行走的这一路山沟和海子莫不如是。</p> <p class="ql-block">我一下子想到这可能就是蚕丛陵所在地,立刻激发起我俩的兴趣。通过询问了解到从入镇口左拐有条上山道路可以到城堡顶上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玲迅速掉头,冲上山顶。果然有一新修的古镇叫蚕陵镇,原古蚕陵重镇被33年的大地震毁掉。我们驱车进镇,准备找一家客栈住下,又觉得有些冷清。在当地老乡的指点下,我们从一石门进去,下坡看到了一座碉楼和它下面的叠溪海子,这应该是下叠溪海子,也就是我们昨天远眺的那个海子。</p> <p class="ql-block">看过叠溪海子,玲发现又有一石门上面也有“蠶陵重镇”四字,导航说石门内的道路也是213国道,感觉是一条近路,我知道玲在猜想里面或有和蚕丛相关的遗迹,就想走这条路。有老乡说:这条路在整修,有人进去后又转来了,说太危险。我也劝她不要进去了。玲不信邪,盘子一甩就冲了进去。走了一段,发现路上堆有建筑材料,还有落石的痕迹,才掉头返回。再过夯土城堡俯瞰,它好像是一座巨大的类似公园的建筑。由于天色不早了,我们没有进去,里面隐约可见有花草树木和娱乐设施。下到213国道,穿过青龙寺隧道继续在该国道上行进。</p> <p class="ql-block">经过这一番折腾,至少比原计划要晚一个半小时到达松州古城。我也就没有再去记经过的那些路段、隧道和村镇了。我俩有一句没一句地说起今天的旅游感受来。</p><p class="ql-block">玲说:看了松坪沟,就觉得六盘山的小南川真就是一个小水沟。我说:那是。你注意到没有?今天的游客和看胡杨林的游客一样基本上都是老年人,年轻人很少。玲说:我早就注意到了,我们不是讨论过吗?参观博物馆,比如西夏陵博物馆、岩画博物馆、宁夏博物馆等,年轻人就比较多。游览自然风光时老年人就比较多。我说:按照以往的规律,这个时节是旅游淡季,我们看到的却像是旺季。总体上看,老年人是这个季节旅游的主力军。玲问:你如何看待老年人成为旅游的主力军这个现象呢?我说:这说明退休的一部分老年人有这个经济条件和身体条件出来旅游。多是好事,是老百姓获得感和幸福感的表现。也说明老百姓的消费潜力在进一步释放,对促进后疫情时代经济恢复是有利的。玲说:也就是说,我们的旅游是在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贡献啰?我说:当然。按一般人的看法,觉得老年人是国家的负担,国家每年要发出那么多的养老金。就如张贤亮把两座废旧古堡打造成西部影城一样,国家正在把这个所谓的“老年负担”变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那就是“老年经济”。按照市场经济的原理,有需求就有市场。老年人的需求是巨大的,所以老年经济这个市场也是巨大的。我们这一路,发现了包括这松坪沟在内的许多地方都在打“康养”这张牌,结合旅游景区修建康养设施。为什么?老年人生活质量提高了,都想多活几年,康养需求就增加了。广义地讲旅游也是一种康养,你不是经常讲某某老人通过旅游把癌症都游没了的故事吗?我们也看到许多旅游景区的适老化水平越来越高,使老年人出行感到舒适,老年人就愿意出行。我们看到不少拄着拐杖、坐着轮椅出门旅游的老年人就是证明。玲说:宁夏、四川对老年人最友好,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通免门票。像江苏这些发达省份都没有做到。我说:宁夏、四川的做法是聪明的,老年人门票免了,观光车票必须买,旅店必须住,饭必须吃。旅游的人多了,景区只会赚不会亏的。玲说:我记得我们在崆峒镇住的那家酒店老板就在抱怨甘肃旅游部门刚刚出台针对老年旅游热提高门票费的政策,导致到崆峒山旅游的老年人减少,他们开旅店的生意清淡。我说:我想起来了,这大概就是崆峒游客中心附近那么多餐饮店关门、那么多酒店客栈门可罗雀的原因。和宁夏同类景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老年人旅游热还有扶贫的意义,大量的老年人旅游,会增加景区所在地的旅游收入,会促进当地经济增长,使当地的老百姓更容易摆脱贫困。玲说:刚才在叠溪镇时我很纠结,又想在蚕陵镇住下,仔细寻找一下蚕丛的遗迹,还想参观它的地震博物馆。我说:没关系,下次再来。</p><p class="ql-block">说着,我们已经到牟尼沟附近。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牟尼沟。从国道下,到牟尼沟还有十多公里,天黑了,到城里找住宿更方便。我们还是按既定目标继续前往松州古城,明早再回头到牟尼沟。</p> <p class="ql-block">进了松州古城,很快找到一家叫嘉豪的酒店。住下后,就去找饭店。还好,距离嘉豪酒店不到100米就有。饭后,想去古城看看,又想早点休息。还是决定先回酒店休息,明早一早去看。</p> <p class="ql-block">正可谓:</p><p class="ql-block">溪流叠叠下,</p><p class="ql-block">碧海串串蓝。</p><p class="ql-block">无需举头望,</p><p class="ql-block">便可见青天。</p><p class="ql-block">树梢上白云,</p><p class="ql-block">山尖入深渊,</p><p class="ql-block">花草同塘艳,</p><p class="ql-block">鱼鸟共池欢。</p><p class="ql-block">(四川方言小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