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层林皆染,山河已秋,人间处处好颜色,唤我急急入画来。</p> <p class="ql-block">11月31日,我们一行十三人在城北高速入口加油站集结完毕,开始了为期九天的陕渝之行。</p> <p class="ql-block">此次自驾游筹划已久,小王哥精心选择线路,数易其稿,终于成行。</p> <p class="ql-block">到了丹江口,必品丹江鱼。找了一家餐馆,现杀江鱼。炖上火锅,汤鲜肉嫩,大家赞不绝口,吃了个肚儿圆。</p> <p class="ql-block">吃完午饭,驱车来到有“亚洲天池”之称的丹江口水库。</p> <p class="ql-block">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不能把南方的水借给北方一些?”上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南水北调”的构想。</p> <p class="ql-block">1958年9月1日,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十万大军拉开了治理汉江的大幕。历时15年艰苦拼搏,1973年丹江口大坝下闸蓄水,形成横跨湖北、河南两省,蓄水量达209.7亿立方米的“亚洲天池”。</p> <p class="ql-block">然而,要让汉江水北上,须将丹江口水库大坝由162米加高到176.6米,将水位从157米提高到170米。2005年9月26日,作为南水北调中线的标志性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正式动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面实施。2013年完成蓄水并验收。总面积864平方公里,控制流域面积1022.75平方公里,水库库容290.5亿立方米。</p> <p class="ql-block">如今,这条“清水长廊”让沿线4省市5300多万群众喝上了甘甜的南水。河北、北京等省市一些地方地下水位也明显回升。这项跨世纪宏伟工程,在人类波澜壮阔的水利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中华大地上的新地标。</p> <p class="ql-block">从毛泽东主席50年代初提出“南水北调”的构想到中线工程完工通水,跨越六十多年时光。这时光,见证了毛主席高瞻远瞩绘制宏伟蓝图,见证了几十万库区移民深明大义支援国家建设。见证了建设者排除万难改天换地。</p> <p class="ql-block">十一月的天气无比晴朗,骄阳高照,仍有二十六七度的气温。我们在大坝下游远眺游玩后,取道沧浪海,前往千岛画廊。</p> <p class="ql-block">千岛画廊位于牛河林区五谷庙村,我们翻山越岭半个多小时才到达。这里天高云淡,湖水湛蓝,大大小小的岛屿散落在湖水里,青山衔玉,绿水含珠,美不胜收。见惯漳河水景的我们也为之倾倒,一时无言,静心赏景。</p> <p class="ql-block">游览完毕,我们沿环库公路向陕西安康出发。浩大的丹江口水库在山间铺陈,每每在拐弯处,山凹里、峰峦上给我们出其不意的惊喜。</p><p class="ql-block">夕阳渐隐,山峦模糊,丹江口水库在我们的视线里渐行渐远,终于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