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底沟考古遗址公园

天露

<p class="ql-block">行走河南,读懂中国。</p><p class="ql-block">在庙底沟考古遗址公园,触摸历史,感知文化。</p><p class="ql-block">泱泱中国,煌煌华夏。</p><p class="ql-block">如今的中原地区,是华夏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p><p class="ql-block">庙底沟时代,早期中国文明的第一缕曙光!</p> <p class="ql-block">庙底沟考古遗址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三门峡市区西南,青龙涧河南岸,总面积24万平方米。庙底沟遗址最早发现于1953年。</p> <p class="ql-block">庙底沟遗址公园的标志性雕塑采用了各种彩陶花纹。</p> <p class="ql-block">雕塑背后还有几位考古学家的雕塑,夏鼐、袁复礼、安志敏。</p> <p class="ql-block">园内面积相当大,庙底沟遗址博物馆就位于公园内,公园里遍植草木,环境清幽,古风浓郁,道路两侧竖立着巨石,详细介绍着与庙底沟遗址文化的相关资料——发掘过程、历史意义和专家评价等。</p> <p class="ql-block">刚入冬的公园还是绚烂多彩,路边花朵绽放,草木仍带着秋末的绿意,走在公园里,美好的风景和清幽的古朴氛围让人们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密密麻麻的粉黛子草,蓬松的花穗如云雾,又好似粉色的海洋,梦幻般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虽已入冬,但格桑花不畏严寒,顽强的格桑梅朵依然仰着笑脸,美丽而不娇艳。</p> <p class="ql-block">公园将悠悠历史和美好的风景融合在一起,沿着步行道漫步,感受到华夏文化,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还有当年考古人,往来陕州乘坐的绿皮火车。</p> <p class="ql-block">仿模考古遗址坑</p> <p class="ql-block">呵呵,博物馆前台阶上的娃娃头上的帽子,有天鹅,有彩陶盆,地面,台阶上的花纹也是彩陶器上的。</p> <p class="ql-block">庙底沟考古遗址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大厅宽敞设计独特,全部是围绕彩陶图案设计,大厅这座穹顶上的花瓣纹,它和今年的央视春晚演播厅顶部的艺术装置那个纹是同源同根的,都来自庙底沟文化的花瓣纹。听解说,穹顶直径15米,重达13顿,双层镂空设计利用透过自然光照明,而透的花纹则是当时彩陶器上的花卉纹,旋纹等。</p> <p class="ql-block">三遵群雕充满力感。</p> <p class="ql-block">花开中国</p><p class="ql-block">庙底沟与中华早期文明的发展历程。</p> <p class="ql-block">1953年国家建议治理黄河,修建三门峡水库,在53年深秋,29岁了安志敏摔考古队乘坐火车到陕县调查,在即将抵达陕县火车站时,从车窗中看到南壁的断崖上暴露着许多袋形灰坑的剖面。以此为线索,在实地调查中,发现这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庙底沟遗址。</p> <p class="ql-block">看馆内介绍,1953年发现庙底沟遗址,然后由夏鼐,安志敏带领年轻的考古队来到这里,一场全国性考古大会战在这里拉开了帷幕。</p><p class="ql-block">1956年9月至1957年7月对遗址进行第一次发掘,发现房屋3座,灰坑194个,窑1座,出土文物好多。2002年5月至2003年第二次发掘,发现房基10多座,灰坑和窑穴800多座,陶窑20座,壕沟3条,出土大量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约一万年前,中原地区结束了蒙昧时代,开始走向文明,裴李岗文化的崛起并开始走向仰韶时代。</p> <p class="ql-block">远古先民开始聚集生存。</p> <p class="ql-block">远古先民们建造半地穴式房屋。</p> <p class="ql-block">远古先民们慢慢从采集食物到农耕,从渔猎到畜牧饲养,从流动野居,穴居到建造房屋形成聚落定居,从磨制石,骨,牙器等到发明和使用陶器。</p> <p class="ql-block">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人类每前进一步都要经历上千年的磨砺。距今7000年前后,人类走进仰韶时代。仰韶文化早期,人们以氏族为单位建立村落,住着半地穴房屋,共同劳动,共同消费。</p> <p class="ql-block">随着黄土地上农业的发展,社会文明也相对发达,氏族社会的文化艺术也比较繁荣。</p><p class="ql-block">仰韶人——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展出的各种石器</p> <p class="ql-block">中华第一夯</p><p class="ql-block">在这里找到了夯土建筑技术的源头。</p><p class="ql-block">过去条件不好,农村建房好多土墙,年龄大点的人可能都见过,我见过打坯垛墙。原来是几千年远古先民流传下来的,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不进博物馆读历史,真还不明白,庙底沟公园东门口,路两边是夯土墙,我还想着公园咋搞的镇土呢,还有公园南面,正门的造型,黄泥色,上面的图案哪里去细看过,哪里知道是什么寓意,还有公园步道上休息的坐椅也是黄泥色带花纹的。参观博物馆,认真读历史,才有所了解,公园内打造的全部都是展现庙底沟历史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出土的陶器</p> <p class="ql-block">陶窑</p> <p class="ql-block">随着时代发展,陶器技术取得了进步,陶窑有横穴走向竖穴。陶器种类丰富,彩陶工艺慢慢走向成熟。</p> <p class="ql-block">距今6000年前后,仰韶文化迎来了它最为辉煌的时代——庙底沟时代。</p><p class="ql-block">庙底沟文化时期,农业,手工业比较发达和繁荣,人们常选择依山傍水台地居住,以天然壕沟聚落,居住建筑多为半地穴式房屋,有少量地面建筑,聚落扩大,彩陶文化扩张,发达。是中国历史演进的核心区域。</p> <p class="ql-block">随着先民艺术思维和实践的进步,各种各样的彩陶花纹脱颖而出,庙底沟文化是早期中国文化开始形成——花开中国。</p> <p class="ql-block">出土大量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红陶钵</p> <p class="ql-block">月牙纹彩陶罐</p> <p class="ql-block">弧线三角纹彩陶盆</p> <p class="ql-block">华夏之花——花瓣纹</p><p class="ql-block">在庙底沟文化彩陶样中,最突出的是花瓣纹,花瓣纹在史前文化中是独一无二的,热情奔放的“华夏之花”,象冉冉升起的朝阳一般,照亮中国文明的诞生之路。</p><p class="ql-block">央视春晚演播厅顶端的艺术设置就是庙底沟的花瓣纹。</p> <p class="ql-block">叶片纹彩陶盆</p> <p class="ql-block">双旋纹彩陶盆</p> <p class="ql-block">单旋纹彩陶盆</p> <p class="ql-block">旋纹彩陶盆</p> <p class="ql-block">各种各样的人面彩陶钵</p> <p class="ql-block">还有各种各样的网纹彩陶钵</p> <p class="ql-block">庙底沟文化陶器上的网纹,是制作陶器时垫布压成的痕迹,说明庙底沟先民已经掌握了纺织技术。纺织工具是纺轮,原料应为麻类植物,在纺轮中间安一根木杆,纺线捻动纺轮捻合成线。</p><p class="ql-block">庙底沟还出土大量合线工具,缝纫工具骨针,表明纺织业已经兴起。</p> <p class="ql-block">仰韶文化尖底瓶上的植物残留物分析证实,早在7000年前,仰韶先民以黍为主要原料,参合薏苡和土豆等块根植物,酿造出中国最早谷牙酒。到庙底沟文化时期,农业大发展,粮食为酿酒提供了充足的原料。</p> <p class="ql-block">小口尖底瓶作为仰韶文化典型的酿酒器物,其用途引起学界关注,经科学检测研究,小口尖底与酿酒有关,小口便于密封,尖底构造方便用来澄清酒中的沉淀物,也方便在碳火中加热酒液。所以,尖底瓶搭配漏斗,成为庙底沟文化时期典型的酿酒配套器物。</p><p class="ql-block">唉!佩服远古先民们的聪明才智。</p> <p class="ql-block">距今5500年前后,盛极一时的庙底沟文化开始解体,有统一走向分裂,各自为政。</p><p class="ql-block">透过厚厚的文化层,看中华民族从远古时代一路走来,在黄河流域不断发展并创造出高度文化,有部落到古国,最终走向华夏王朝。</p> <p class="ql-block">距今3800年的二里头夏文化,王朝诞生。</p><p class="ql-block">我去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参观,原以为夏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早的时期,当时没细看史前历史,只关注夏文化,经过参观庙底沟遗址博物馆,才有了实感,明白夏前文化平原地区这段历史。所以行走河南,应去读中国历史。</p> <p class="ql-block">这排仿制品,把大小盆罐,各种各样花纹串在一起,美丽至极。</p> <p class="ql-block">这条道通往沟里的桥道,看是竹杆做的,走近看,是钢筋焊接出来的,钢筋条上喷漆并且还有陶器上的花纹,佩服设计者的用心。无论公园里的任何造型都和彩陶连接起来。</p> <p class="ql-block">那些艳丽的陶器上描绘着圆点、勾叶、三角纹黑彩等图案,灵动变幻,意象万千,就此奠定了古老中国色彩审美的基调。如今走在三门峡庙底沟考古遗址公园,处处感受得到这份古风美的冲击。</p> <p class="ql-block">这棵古槐,树龄600年。</p> <p class="ql-block">公园内有座后土庙。</p> <p class="ql-block">原来这片土地上种植的树苗,建公园没有拔掉,现在成了一道风景钱。</p> <p class="ql-block">粉黛子,我喜欢,花絮小穗细如发丝,粉粉柔柔的。</p> <p class="ql-block">粉黛乱子草,宛如棉花糖一样轻盈缦纱随风摇曳。在阳光下,呈现出迷人的粉色雾状,美的令人窒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