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高清放大版《清明上河图》

百战不殆

<p class="ql-block">  在对《清明上河图》众多的欣赏评析文章中,本文发表的目的是再现全网目前最清晰、最高清的版本。让欣赏者更赏心悦目……</p> <p class="ql-block">  当前,在国家珍贵文物藏品中,《清明上河图》就有多个版本。有北宋张泽端、明仇英、清陈枚、孙祐版本,还有德国版本,和两个线描版本等等。明代后期,仿制的《清明上河图》散落民间,几种摹本先后又进入清内府,鱼龙难辨。清宫不得不组织画工,另起炉灶,重画《清明上河图》,下边就向朋友们展现由汉英馆长敬修的,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的由清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于1736年(乾隆元年)合作共同画成。并由乾隆御题的绢本《清明上河图》。</p><p class="ql-block"> 这个版本的《清明上河图》,按原图可达近12米,原版精修时分成18段,即形成18幅独立画面。本图如果放大到适度尺寸,宽50厘米时,长度达近17米。由于利用了高清度点线修复,根据需要当然还可以继续放大,那样画幅就会成比例加长。</p><p class="ql-block"> 该画作布局疏密、近远、简繁相间。全图对复杂的生活作了集中、生动的概括、以简练的笔法动静结合,再现了当时的汴京风貌,是艺术性与真实性的高度融合,为建筑、交通、车船制造、商业、饮食、医药、服饰、民俗等学科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该画作设色独具风格,色彩在柔和中显得主富而统用色较为简明,用笔颜具特色,润在天水,浓在林木,重在山石,红在木柱,鲜在佳丽,明在人物,艳在春色,稳在建筑,体现了清宫院体高头大卷人物画风的基本特性。</p> <p class="ql-block">  下面一起来欣赏《清明上河图》长卷,从右到左,细读每一幅画面,就像是参与一场穿越时空的节日集会。</p> <p class="ql-block">  画作开卷是远山、宽阔河面,柳林田畦、童手挑夫,娶亲队伍,人数众多,色彩更鲜艳,场面热闹。戏台上下规模宏大,用木柱基座搭建的席棚戏台上,演员表演认真,观众在蒙蒙细雨中翘首欣赏,观众身份不同,神态也各异,一片早春田园欢乐景象。离席台稍远处,文人模样男子站在高凳上,拈须而观,仆人高举雨伞为他遮雨;河畔船夫坐在船头船顶观看;女子足不出户却携子爬到屋顶远看;树上、戏台支架杆上及台后都有观众,凝神而视。河面拉船纤夫、赶猪牵牛放羊倌、骑驴抬轿推车赶车者,挑夫贩夫、打铁卖茶。</p> <p class="ql-block">  “虹桥”的河两岸,人流不息。该画作河北侧的禁军演武场,旌旗招展,骑兵飞奔,场面壮观。“虹桥”是一座石材拱桥,桥上和桥头的地面有明显的石料接缝。河面大船行驶,“虹桥”右侧停泊着正装卸的商船,左侧有高悬龙旗的官船。桥上两边排列着四十多个前后带沿边的店铺,数量之多而整齐有序。桥头,吃喝的、说书的、看相的、修脚的、议价的,临近城门,还有女子在走索表演。</p> <p class="ql-block"> 本图右上角由大臣梁诗正奉乾隆皇帝旨意题写的四字“绘苑璚瑶”并加盖乾隆御印(有文章说是乾隆亲笔御题,两种说法皆有待论证)。璚——音琼,泛指美玉。表达了乾隆皇帝对该图的珍爱之情。</p> <p class="ql-block">  读懂《清明上河图》每一幅,也就读懂了一个时代。钦佩画家的高超画技的同时,更感慨画家对于当时社会风貌敢写敢画的勇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