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南京灵谷景区

赵志良

<p class="ql-block"><b>  2022年9月7日,秋高气爽,我用了一天时间,游览了南京名胜古迹荟萃之地——灵谷景区。</b></p> <p class="ql-block"><b>  灵谷景区位于南京紫金山东南坡下,与中山陵和明孝陵景区同为钟山风景名胜区的三大核心景区。</b></p><p class="ql-block"><b> 灵谷景区是在明灵谷寺的旧址上改建的。明太祖朱元璋为建明孝陵,将原南朝古刹开善寺迁到此,赐名灵谷寺,并封其为“天下第一禅林”。后毁于战火,清同治年间,又在偏居一侧重建了灵谷寺。1931年,民国政府在被毁的明代灵谷寺的旧址上改建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后又遭毁。新中国成立后,在保护名胜古迹基础上,又广植树花草,建成了山水胜景的灵谷景区。现景区古迹有: 梁代的宝公塔和三绝碑;明代的万工池、无梁殿;清代的灵谷寺;民国的灵谷塔等。国家文物保护的谭延闿、邓演达墓也在其中。 </b></p><p class="ql-block"><b> 2007年,灵谷景区被评为国家5A旅游景区。</b></p> <p class="ql-block"><b>  按照导览图依次游览如下: 迎驾桥——万工池——红山门——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牌坊——无梁殿——第一公墓遗址(第五军和第十九路军淞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宝公塔——松风阁——灵谷塔——谭延闿墓——灵谷深松——八功德水——灵谷寺——邓演达墓——流觞厅。</b></p> <p class="ql-block"><b>  进入景区向前行走六十米左右,就有一座小古桥叫“迎驾桥”。据传清朝时,乾隆皇帝下江南游灵谷寺,寺里的和尚都在这座桥边迎接皇帝圣驾,因而得名“迎驾桥”。</b></p> <p class="ql-block"><b>  在迎驾桥右前方有一潭月牙形的池水,叫万工池。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敕建灵谷寺,在巡幸该寺时,见前广后狭,命万名工匠一日掘出此池,由此得名万工池。此处即为灵谷八景之一“沧池松影”。</b></p> <p class="ql-block"><b>  万工池正北不远处是红山门,因门墙是红色,被称作“红山门”。它的原址是明代原灵谷寺的金刚殿,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民政府为在北伐战争中牺牲的数万国民革命军将士建公墓时改建的。此门仿古建筑,顶覆绿琉璃瓦,下辟三拱门,左右围墙与之相连,保持着三十年代原貌。门前一对石狮,是由当年北平军分会赠送的。</b></p> <p class="ql-block"><b>  红山门上横匾四个大字“灵谷胜境”,由现代著名书法家钱松嵒先生题写。</b></p> <p class="ql-block"><b>  一座由钢筋混凝土构筑,座基外镶花岗石的六柱五间牌坊,矗立在42级台基之上,蔚为壮观。这就是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牌坊,基长32.7米、宽16.6米、高10米,由绿色琉璃瓦盖顶,四角起翘。牌坊前后门上端各镶嵌瓷质国民党党徽五枚。牌坊正面中央门额上横刻国民党元老张静江提写的四个大字“大仁大义”;背面中央门额题写的四个大字“救国救民”。</b></p> <p class="ql-block"><b>  牌坊前左右两侧立一对白玉雕琢的貔貅,兽体光滑柔润,两眼炯炯有神,姿势凶猛。这是当时的陆军第十七军所赠送。将貔貅放置这里: 一是为阵亡将士守陵;二是赞扬阵亡将士如貔貅一样威武英勇,冲锋陷阵,勇往直前。</b></p> <p class="ql-block"><b>  无梁殿是明代古灵谷寺仅存的一座建筑,为朱元璋敕建,是我国建造最早,规模最宏大的一座。更因其历经六百余年而完好无损,闻名海内外。该殿原名无量殿,因殿内供奉无量寿佛而得名。又因整个建筑全用巨砖垒砌而成,不用梁木,俗称无梁殿。这种建筑,结构奇特,充分运用了力学的基本原理,是我国古代建筑的博大精深。</b></p> <p class="ql-block"><b>  无梁殿顶高22米,东西长53.8米,南北宽37.85米,建筑坚固,规模最大的砖砌拱卷结构,在我国众多拥有同类建筑的寺院中位列第一。</b></p> <p class="ql-block"><b>  1928年,国民政府在灵谷寺旧址修建阵亡将士公墓时,将无梁殿改建为阵亡将士祭堂。1981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对殿又进行了一次保护整修,祭堂正中石碑刻“国民革命烈士之灵位”,西碑刻“中华民国国歌”,东碑刻“国父遗嘱”,殿内四壁嵌有110块太湖青石碑,上刻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名单,共33224人。</b></p> <p class="ql-block"><b>  2001年6月25日,“无樑殿”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无梁殿后面是一片半圆形的草坪,原是民国时期阵亡将士一号公墓的旧址。草坪中间有一株“金陵桂花王”树,已有百岁高龄,枝繁叶茂,颇为壮观,在古城金陵所植树中极为罕见。</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第十九路军淞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五军淞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p><p class="ql-block"><b> 在墓地北面,墓墙东西两侧,各分立有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和第五军淞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上海,当时驻守上海的国民革命第十九路军奋抵抗和张治中将军率领的第五军奉命赴上海参战,给予日军以沉重打击,遏制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淞沪抗战结束后,在一号公墓东西两侧的纪念碑下,分别葬入了第十九路军和第五路军的阵亡将士代表合计128名,以象征纪念“一二八”之意,并立此两碑纪念。碑上文字在抗战时期被日伪政权磨去,仅存碑柱。1995年,在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之际,中山陵园管理局将碑上文字恢复,成为南京抗日战争纪念地之一,用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b></p> <p class="ql-block"><b>  梁代名僧宝志的墓塔—宝公塔,位于灵谷景区松风阁西侧丛林中。塔前嵌有一块黑色的石碑,为著名的“三绝碑”。</b></p> <p class="ql-block"><b>  这块三绝碑,全称唐贤三绝碑。碑上刻有宝志的像,像为唐朝著名画家吴道子所画,大诗人李白为这像作了像赞,由著名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书写,所以称为“三绝碑”。后清乾隆下江南,御笔“净土指南”四字,镌刻在碑最上端。现看到此碑为20世纪30年代重刻的。</b></p> <p class="ql-block"><b>  松风阁,原是明代灵谷寺律堂旧址。1931年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时,在此建造“革命纪念馆”,由美国建筑师茂菲设计。1933年完工,原陈列阵亡将士遗物。新中国成立后,改名松风阁,辟为旅游纪念品小卖部。现已成为“南京市民主党派之家”,游人可免费进去参观。</b></p> <p class="ql-block"><b>  松风阁后路中央,立一只石鼎,上刻六角重檐亭式鼎盖,四面鼎身刻有狻猊兽头,乃龙之九子之一,中刻“铭鼎垂勳”,是当年安徽省主席刘镇华所赠,它是众多赠品中存世不多的遗物。游人都会在鼎前以塔为背景留影,效果绝佳。</b></p> <p class="ql-block"><b>  灵谷塔(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纪念塔),建于1931—1933年。由美国人茂菲和中国建筑师董大酉设计,塔高60米,九层八面,由钢筋混凝土及花岗石建造,每层都以绿色琉璃瓦披檐,外有走廊,围以石栏,让游人凭栏赏景。塔顶覆盖绿色琉璃瓦,飞檐翘角,正中塔尖上竖有镀金相轮,金光灿灿,炫人眼目。底层正门横楣上有陵园管理处第一任处长高艺林题写“灵谷塔”三个金字,后门额刻有三十年代陵园园林组主任傅焕光所书“有志竞成”四字,外壁四周是蒋介石题的“精忠报国”四字。</b></p> <p class="ql-block"><b>  塔内中间建有钢筋水泥螺旋形扶梯,可沿着252台级直上九层塔顶。 塔内镌刻着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草书《孙总理北上时黄埔军官学校告别辞》、吴稚晖手书的《总理孙先生在黄埔军官学校开学训词》。</b></p> <p class="ql-block"><b>  我登上九层塔顶,观赏钟山林海、远眺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美丽市容市貌,令我心旷神怡,乐而忘返。</b></p> <p class="ql-block"><b>  谭延闿墓,位于古灵谷寺东北侧,墓园由中国著名建筑师杨延宝、关颂声等人设计,占地300亩,1931年9月动工,1933年夏落成。谭墓利用原有山水地势,运用园林设计手法,将墓构筑成曲折幽深,具有江南园林特色的墓园。</b></p><p class="ql-block"><b> 谭延闿(1880—1930年),湖南茶陵人,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有“近代颜书大家”之称,位列民国四大书法家之首。曾任湖南都督、国民政府主席、第一任行政院院长。1930年,因中风去世,终年51岁。1931年,国民政府为其举行国葬。</b></p> <p class="ql-block"><b>  谭延闿墓祭堂,仿清宫式建筑,正面五开间,重檐歇山顶,檐下柱枋均作油漆彩画,门窗亦按传统旧制作菱花格子。祭堂正中原立有汉白玉石屏,有潭延闿遗像一幅。</b></p><p class="ql-block"><b> 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将谭延闿墓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灵谷深松”石碑,位于灵谷景区东侧,碑上“灵谷深松”四字是中山陵园管理处第一任处长高艺林所书。石碑下有赑屃座,四周围石栏。“灵谷深松”,是指灵谷寺周围的上万株古松。它位于“左群山右峻岭”之间的一片谷地,林深泉幽,峻岭叠嶂,诸峦密布,成为钟山的一处绝佳风景,也是旧日金陵四十八景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八功德水又名龙池,是钟山古代一处胜迹,位于灵谷深松南面。此泉一清、二冷、三香、四柔、五甘、六净、七不饐、八除疴”等八种功效,所以称八功德水。池中镶龙头两只,终年不竭。1984年,中山陵园管理局在此勘探泉质,经化验分析,确认八功德水含多种有益矿物质,具有延年益寿功效。</b></p> <p class="ql-block"><b>  灵谷寺是六朝胜迹,梁天监十三年(514),为纪念神僧宝志公,永定公主出资20万造浮图五级,天监十四年在塔前建开善寺。明太祖朱元璋为营造孝陵,将开善寺迁东麓,即今称为古灵谷寺。如今的灵谷寺规模虽不如古灵谷寺,但其整体布局规范。整个建筑群呈对称布局,自前往后,有照壁、山门、前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等。寺中还设有玄奘纪念堂,供有玄奘顶骨舍利。</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大雄宝殿</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藏经楼</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玄奘院</b></p> <p class="ql-block"><b>  邓演达烈士墓,由中国农工民主党于1957年筹建,总面积5千余平方米。坟墓以花岗石和水泥砌成,呈半球状,周长29米,高约4.5米。墓前竖一块花岗石墓碑,碑高约3米,宽1.2米。正面镌刻着: “公元一九五七年十一月,邓演达烈士之墓,何香凝敬题”的镏金大字。背面刻着,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撰写的碑文。碑前祭坛上置有一个非常精致的花环,以表示人们对他的哀思和怀念。</b></p> <p class="ql-block"><b>  邓演达烈士,是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领袖,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创始人。1931年在南京麒麟门外被秘密杀害,就地草葬。 1957年冬,中国农工民主党将其尸骨迁葬于此,以原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第二公墓旧址作为墓址。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10月,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将邓演达烈士墓作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史教育基地”。</b></p> <p class="ql-block"><b>  流觞厅,位于灵谷寺东侧、邓演达烈士墓西侧,以“曲水流觞”得名。该建筑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占地约400平米,采用的为单檐歇山顶建筑形式。2019年,重新维修后作为中国农工民主党邓演达烈士墓党史教育基地附属设施重新对外开放。</b></p> <p class="ql-block"><b>  我游览完灵谷景区,进一步了解到灵谷寺的历史,增长了知识,感受到古都南京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南京灵谷景区,集六朝文化、明清文化、民国文化、山水成林文化、生态休闲文化与佛教文化一体的绝妙之处。最后,咱也在景区门口处打卡留念。</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谢 谢 观 看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2023年11月10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