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23年11月7日上午我们齐聚东山宾馆会议厅开始了本次骨干班的学习,第五组的小伙伴也因为这次培训有缘聚在一起研修学习。我们希望通过系统全面的培训学习,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理念和方法,促进我们教育高质量发展。</h3> <h3> 第一天上午的培训在进行简短的开班仪式后,詹泽慧老师开展了题为《技术赋能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的专题讲座。詹老师重点讲述的STEAM教育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还启发我们要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交流和分享,以激发出更多的创新思维。面对信息技术下的各种信息,我们要辨别真伪,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只有不断拓宽学习渠道,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h3> <h3> 第一天下午听了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教育技术中心陈锦波主任作的主题为《数字化赋能学科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实践》的讲座收获很大,尤其对陈主任教授的UMU平台使用很有启发。他主要从UMU快速入门指南、如何使用UMU构建课程以及UMU使用小技巧进行讲解,干货满满,实用性强。</h3> <h3> 培训的第二天上午,我们聆听了华南师范大学徐晓东教授主题为《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成为一名卓越教师的新方法和新途径》的培训,徐教授深入浅出,结合最新的理论和实践例子给我们分析如何能在数字化转型的转变下提升自己教师的专业能力。</h3> <h3> 第二天下午的培训,陈品德教授的《智慧课堂的实施策略与行动路线》让我们明白:智慧课堂是推动教育领域的趋势。根据自身的实验后有效数据表明,它能变革传统教学方式,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减少讲授环节。以学定教,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焕发课堂的生机活力。就如POSC课堂教学能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问题,不断挑战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投入到思考和学习之中,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借助平板电脑,改善了教学条件,能够为师生所接纳。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传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打造高效课堂,实施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h3> <h3> 来到培训第三天的上午,张秀梅教授《基于设计的信息技术应用教学成果提炼》的专题讲座为一线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提炼属于自己的成果提供了理论与方法。当下教学成果的提炼我们要从信息化、跨学科、大概念等热点入手,采用准实验法、教学实验法,利用spss等数据分析工具进行t检验、ST分析等。张教授带来了满满的干货,让我们受益匪浅。我相信只要我们有心去学,定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炼属于自己的成果。</h3> <h3> 第三天下午的培训我们外出基地学习,到达广州开放大学,我们观看广州教育发展宣传视频和广州开放大学的宣传视频,我们都十分感慨广州教育与时俱进的发展和广州开放大学走在教育前沿的速度。接下来,我们参与了郑燕芬老师主持的世界咖啡的主题讨论活动。我们第五小组凝聚起来,对主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中围绕学生接受度层面热烈讨论起来,并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记录想法,形成了我们的“头脑风暴”成果。这次世界咖啡主题讨论活动,让我们都对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有了更高一层的想法。</h3> <h3> 来到第四天的上午,听了海珠区宝玉直小学的范谊老师名为《“双减”政策下技术类课程的作业设计》的讲座,范谊老师的讲座围绕项目式学习给我们在融合创新教学有了新的启发。范老师从信息技术课的程的角度简述了分层任务教学。教学中的各项任务的设计都要环环相扣,而不是独立的。下级的任务要涵盖上级任务的知识点,上级任务对下级任务作知识的铺垫,以“基础任务-提高任务-综合任务”的形式开展教学,关注学生的分层教学与练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达到素质培养的目的。整个讲座内容让我们获益良多。</h3> <h3> 来到培训的最后一个下午,听了郑贤老师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信息科技课程的探究与实践》的讲座,郑贤老师的话语温柔而有力量,她首先结合近期的学习体会,鼓励我们广大教师终身学习、善于提问。做到在积极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同时,更加注重自身知识的积累、素养的提高。以自己的智慧为帆,勇敢立于新时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潮头,高效地利用时间、更精准地选择知识、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接着,郑贤老师结合自己在一线教学的工作经历,向我们介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信息科技课程的探究与实践经验,给我们打开了新思路。</h3> <h3> 知无涯,学无境。近四天的培训既有理论讲解,也有现场观摩,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第五组的组员们将继续带着感悟、带着信念、带着热情,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一路前行,一路收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