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赏秋行——2023.10.23 沙雅县139胡杨秘境公路——阿拉尔市

平哥

139胡杨秘境自驾公路全长139公里,沿着1条塔里木河,横跨塔河管委会塔河大桥,新其满塔河大桥,沙雅哈德墩大桥等3座大桥,串联星星湖、帕满湖、科克却勒、月亮湾、塔河古渡口、沙雁洲、胡杨勇士赛车场、魔鬼林、塔河外滩9个典型的塔河胡杨沙漠综合景观,是一条塔河文化、胡杨文化、农耕渔猎文化为主题的“网红”自驾公路 沙雅139胡杨秘境自驾公路的风景真是绝美,而且免费,由于时间关系这次只走了一段,下次有机会再来新疆,一定再走一次139. 下午来到阿拉尔市。阿拉尔市,自治区直辖县级市,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实行师市合一管理体制,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管理,至2022年底,全市总人口46.10万人。阿拉尔市被称为塔里木河起源地、丝绸之路必经地、昆岗文化发掘地、三五九旅传承地,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中线的重要支点。 上个世纪50年代,一大批上海知青来到阿拉尔,开始他们的激情燃烧的岁月。 “上山下乡”一词最早见于195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这个概念,这也成了知青上山下乡开始的标志。<br> 真正意义上的上山下乡始于1955年,(为了缓解城市就业压力),这年的8月9日,北京青年杨华、李秉衡等人向共青团北京市委提出到边疆区垦荒,11月份获得北京市团委的批准与鼓励,随后引起城市知识青年到农村和边疆垦荒的热潮,毛主席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中国政府组织大量城市“知识青年”离开城市,在农村定居和劳动的群众路线运动。 1968年12月,毛泽东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由此大规模展开。1968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全部前往农村参加劳动。有报道说,“文化大革命”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1600多万人,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到了乡村。很显然,上山下乡运动是人类现代历史上罕见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迁移。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中,几乎没有一家不和“知青”下乡联系在一起。进入70年代以后,国家开始允许知识青年以招工、考试、病退、顶职、独生子女、身边无人、工农兵学员等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名义逐步返回城市。1978年10月,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决定停止上山下乡运动,并妥善安置知青的回城和就业问题。1979年后,绝大部分知青陆续返回了城市,但也有部分人已在农村结婚“落户”,永远地留在了农村。 <br>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简称上山下乡,通称“下放”、“插队”),中国组织城市知识青年(简称“知青”)到农村定居和劳动的政治运动,前后经历25年,知青总数达2000万人左右。 这是一段难忘的岁月。 这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