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自从登封市老干部大学诗词班前任班长李业长老师,把班长这个神圣的职责传递给我以后,我就觉得神气了不少。因为,当班长一直是我儿时的梦想。从小学到大学二十年间,最大的职务也只是英语课代表。这次能当班长,说明咱也有班长的潜质,只是早晚问题。奉劝那些有小小梦想的人,不要放弃啊,万一实现了呢。言归正传。说到这个班呢,硬是把我这个哑巴也变成了话筒子,经常让我想把这些可爱的老学员们定格在每一个欢乐的瞬间。远的且不说,自打春季班开始,就好像进入了一个魔幻时代。从“文明十二家”的成员走进诗词班的教室,将传统文化与诗词教学融合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这其中就不得不提小牛同学。</p> <p class="ql-block"> 小牛同学,是“文明十二家”成员,从到诗词班里的表现来说,我称他为老黄忠,一点也不夸张。最近像是着了魔,半夜三更还在中岳庙那圪瘩找素材呢,自由诗的水平更是突飞猛进。先看他的《一朵小花》:看着草丛中/那一小朵鲜花/她不会因为自己的卑微/而不去成长/不去努力/最终/她和别的花儿一样/开出了小小的花朵/看到了它/好像看到了成长的我自己。再看他的新作《在诗词的道路上浪迹天涯》:我已不再是从前的我/风来了我也不再害怕/她虽然吹散了我的头发/但我即是披头散发/也依然会浪迹天涯。从这些诗词中,我仿佛听到了玉米在田野里拔节的声音。小唐同学,人称唐梨儿,确实,作品像秋天的棠梨一样,一嘟噜一串,目不睱接,稀罕人。前段时间横空出世一篇文章《诗词班的春天》,让我仔细一琢磨,嗯嗯,咋就一不小心就“乱花渐欲迷人眼”了呢?那个映荷,你那能叫“小荷才露尖尖角”么,完全是关东大锤啊,一下子砸出个《登封颂》,在春季班期末汇演时大放异彩,至今江湖有传说,估计还要传说一段时间。啧啧。一生守候同学,童话般的语言风格,童话般的小小梦想,可爱而又玲珑。胡同学帅气英俊的外表与丰富谦和的内心相得益彰,尽管自己的作品像个宝贝一样,也照样放在课堂上任人评说,一堂诗评课让大家受益匪浅。缄默同学,虽然三缄其口,但暗下的功夫天知我知。就不说张兰老师了,在这里说老占地方。</p> <p class="ql-block"> 诗词班还有一个编外学员,是90多岁高龄的常中央老师,因为超龄,没能再继续参加学习;也因为他的一份热爱,至今仍在徐庄乡孙桥村豫西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做义务讲解员。他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儿,就是把自己的感悟写下来,发给我,一不小心有错别字就改了重发。比如今天早上他发给我的这一首古风《心声表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愚翁虽老不糊涂,尚有精力脑清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不忘初心发余热,党心民心志不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纪念馆内讲故事,良言善导争朝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革命精神传下代,也是晚岁一乐趣。</p><p class="ql-block">他在诗的结尾缀上了这样一句话:“服务当代,余之心声,利民利己,美我心情。岂有不为之理乎!请阅读。谢谢!祝好!”这种和善、积极的心态的鞭策着我,在诗词的道路上永不懈怠。还有许多那些在默默中积蓄能量的学员们,将如雨后春笋,我只需静待花开。你们问我咋知道的?告诉你们,单是从我手中网购的《声律启蒙》、《诗韵新编》《诗词格律》、《古诗十九首》等工具书,就有达20套之多。激动不?</p> <p class="ql-block">见证班长魅力的高光时刻,就是今年的第七届中国诗歌节“嵩门待月”中秋诗会,要为会场做场地的桌椅摆放整理和保洁工作。一声令下,班里的小牛同学、小唐同学、小草同学风雨无阻,踊跃参加。早晨的细雨把嵩山装扮的像缥缈的神仙,久在城市的我们从未在这个时段,这么近距离地一睹嵩山的神秘,啪啪啪一顿拍照,留到回家欣赏吧。早上8点开始,雨一直下,我们把桌椅摆了又摆,擦了又擦,到下午三点时候,我说:不擦了,到晚上人员进场前再擦吧,这样劳而无功的不行。大家才住了手。到了晚上,天气变得寒冷,又有几位同学,要送衣上山,结果因为入场限制,未能成行。在此一并谢了!感谢相伴,感恩有你!一首《鹧鸪天·写于登封市老干部大学2023年春季诗词班期末》略表心意:</p><p class="ql-block"> 一颗悬心落地安。半年功课已收官。欣于路上逢新秀,乐被人前称老班。 忙汇演,抱成团。诗书作伴有清欢。今春已识真风采,更待秋来百尺竿。</p> <p class="ql-block"> 其实,班长所做的,无外乎签到、通知、协调等琐碎事儿。要论班里正事儿,那还得是教学。今年诗词班里的新变化,也对教学计划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今年从春季班到秋季班,学员队伍一直很稳定,并且学员的知识结构走向更高层次,也是一个挑战。曹宗礼老师一向以治学严谨著称,他在教学时旁征博引,没来由的话不讲,没根据的事儿不说,凡有所引,无一不标明出处。这也是我十几年一直追随老师的原因。针对这种变化,曹老师调整了教学计划,这虽然让他付出了更多的辛苦,但也带给他更多的快乐。因为终于跳出了诗词平仄对仗、起承转合的教学藩篱,更能从物象、意境等方面深刻地走入诗词纵横捭阖的阔大境界。我终于有机会见识到曹老师满腹经纶的冰山一角。曹老师在欣喜之余,也在他的诗作《七律·疫情一别,今日登高,寄青年诗友》对大家寄于厚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正是阳春瑞气苏,小流细雨到沙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高观嵩岳真仙界,下览黄河入画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漫话前贤传正道,而歌后学探骊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辞坛谁执新牛耳,桃李门前贺稚雏。</p><p class="ql-block"> 今天正好是诗词班上课的时间,我边走边哼着“老班长又为我飞针走线,几年来许多事记在心间。”的确,诗词班也是在学习诗词的路上,为大家穿针引线。“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曹老师经常说,不是我教会了大家写诗,而是通过老干部大学诗词班这个平台,营造了一个学诗爱诗的环境,把大家的诗意给激发了出来。能做到这一点,这个班的存在就很有意义。说到这里,不得不感谢李业长老师。李业长老师十几年来,犹如诗词班的定海神针,用他的格局和人品诠释了什么叫老有所为。自从把班长让位于他人,一直在幕后做辅助工作,是教学的高参,也是我敬仰的前辈,教会了我待人接物的很多经验,避免走弯路。现在班里的人气蒸蒸日上,有人说,你得培养个副班长了,我说,哈哈,等等,等等,我还没当够呢,您可不敢野心太猛啊!你们说,我这个班长能不开心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