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班二组65号学员聂亮幼儿与教师共成长

蓝色天空

<p class="ql-block">  游戏抓住了幼与师、学与教的本质,将观察了解幼儿作为转变教师观念、促进专业成长的重要抓手,创设真正尊重、理解和支持幼儿发展的良好氛围,以高质量的师幼互动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同时,游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让教师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专业自信和职业幸福感,从而理解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真正意义和价值,甚至游戏也改变了许多家长的观念。</p> <p class="ql-block">  教师是通过看懂游戏中幼儿的自发学习、自我发展,从而实现了专业的自我成长。</p><p class="ql-block"> 教师通过观察、解读游戏,可以读懂大量程序性知识是儿童主动建构的,儿童在游戏中获得的经验具有长期可持续发展性,能够帮助他们做好入学准备。可以说,教师的专业自信就源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大量真实案例积累。</p> <p class="ql-block">一、放手游戏后,儿童不会玩怎么办?教师完全放手吗?一点都不管他们吗?如果放手了,儿童自己会玩吗?不会游离在外吗?能玩得好吗?</p><p class="ql-block">二、游戏持线一段时间后,儿童的游戏水平迟迟没有变化、水平没有提升,怎么办?儿童每天把梯子、长板搬来搬去,有时爬上爬下,有时无所事事。教师觉得儿童的游戏水平有点停滞不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怎么办?</p><p class="ql-block">三、放手游戏后,教师在游戏前还要不要做准备工作?过去,我们要为儿童设计游戏,游戏活动前需要规划目标、准备材料设计内容……放手游戏后,“闭住嘴、管住手”,游戏前的准备还要不要做?如果要做,该做些什么?</p><p class="ql-block">四、积木游戏区,儿童搭着搭着就不搭了,去玩别的游戏,可以吗?儿童游戏持续不下去,去玩别的了,需不需要给子提示,引导?</p><p class="ql-block">五、观察时总抓不住游戏中的亮点怎么办?游戏观察中,有教师觉得很难找到游戏中的亮点。有时儿童的游戏过程很精彩,但结果却平平。这种情况下,教师该怎么办?</p> <p class="ql-block">  要想孩子的游戏持续发展,教师要做大量工作:游戏前、游戏中、游戏后教师都要准备。游戏前给予孩子自身的准备,包括孩子游戏经验的准备、知识的准备。给予教师自身的准备,包括教师针对自身知识的准备(孩子年龄阶段的能力水平)、游戏材料的准备、游戏场地的准备。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孩子在前,教师在后”。教师处于孩子游戏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孩子游戏过程中的语言、动作、表情。游戏后,教师要组织孩子交流讨论游戏过程中自己的收获,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下一步的计划。</p> <p class="ql-block">  在《放手、观察与发现》里有这样一句话:“教师必须学会尊重儿童的决定,接受儿童的游戏想法,向儿童学习,而不是表现出通晓一切和胜任一切的姿态。”反观以往我们在孩子们面前的表现,又何尝不是那样“自以为是”的姿态呢?嘴里碎碎念,还经常制止一些我认为的“不当”行为,现在想想,他们因为我们的干预而缺失了多少自我探索的机会。 </p><p class="ql-block"> 放手游戏,发现儿童”虽然只有八个字,读懂很容易,做到却不容易,必须在实践中去体会,在体会后继续前行。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宽松,具有安全感的游戏氛围,鼓励和支持幼儿按照自己的节奏挑战自己,相互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不控制、不干扰,相信幼儿。当我们“闭住嘴,管住手”后,还要“睁大眼,竖起耳”沉浸式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带着好奇和尊重去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的精神表现。</p>

游戏

教师

幼儿

儿童

放手

准备

孩子

怎么办

专业

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