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门天子明英宗朱祁镇才是明朝灭亡的第一大罪人

云霄

<p class="ql-block">叫门天子明英宗朱祁镇才是明朝灭亡的第一大罪人</p><p class="ql-block">一、明朝灭亡源于朱祁镇</p><p class="ql-block">1644年,延续了国祚276年的明朝灭亡于崇祯皇帝朱由检手中。后人在惋惜这一王朝的同时,将明亡的责任大多归于末代皇帝朱由检身上,认为他志大才疏、猜忌多疑,勤政却无善政,用了十七年,将一个庞大的帝国生生折腾亡国了。</p><p class="ql-block">但早在清朝时,就有人提出了“明之亡,非亡于崇祯,而亡于天启,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的观点。</p><p class="ql-block">“木匠皇帝”天启皇帝明熹宗朱由校、万历皇帝朱翊钧、嘉靖皇帝朱厚熜这三人,分别在位22年、48年和46年,加起来共有116年,快占到明朝总寿数的一半了。</p><p class="ql-block">这么多年下来,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错误,如天启皇帝重用宦官魏忠贤;万历皇帝长达二十七年不上朝,以及十多年的太子之争,导致朝中党争不断,最终让东林党做大;嘉靖皇帝执着于大礼议之争,又崇信道教,宠信严嵩等,这些事情都让明朝这个庞大的帝国,一步步地腐烂,并最终倒塌。</p><p class="ql-block">但追溯源头,无论是后来的宦官专权问题,还是文官与皇帝对立、明朝卫所军队不堪一击等问题,其实都跟另一个皇帝有关,他就是--明英宗朱祁镇。</p><p class="ql-block">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里说朱祁镇这个人魅力极大,是个大好人。在瓦剌部都有无数的蒙古人仍自发地保护他,为他能够返回大明献策献力。其实,因为朱祁镇的统战价值极大,对于也先来说,明英宗就是一个高级俘虏而已,瓦剌试图奇货可居,用他骗取大明的巨大好处。没想到,明英宗刚被俘虏,大明就立了景泰帝继任皇位。在谋士的建议下,也先对明英宗颇为优待,当作祖宗一样供着。</p><p class="ql-block">朱祁镇被俘虏后,在明朝史料里说朱祁镇不好美色,在锦衣卫袁彬和哈铭的劝说下把持住了自己,拒绝迎娶瓦剌公主。不过,也先、伯颜帖木儿派了几个漂亮的女仆陪伴他。</p><p class="ql-block">但就是这么个“大好人”,在土木堡之变中,让明朝五十万精锐全军覆没,百年基业几乎毁于一旦。土木堡之变,起码在这三个方面影响了后来的明朝历史。</p><p class="ql-block">一是大明武将地位迅速降低。土木堡之变中,英国公张辅(张玉之子,靖难功臣、平定过安南)、成国公朱勇(朱能之子,平定朱高煦之乱,两败蒙古)、泰宁侯陈瀛、驸马都尉井源、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陈埙、修武伯沈荣等能征善战的将领全部战死,从此武将集团彻底失去了同文臣对抗的能力。</p><p class="ql-block">明朝中后期,武将们的地位和文臣相差悬殊,这么说吧,一个三品的武将和五品的文官见面,都得先行礼(有的甚至是跪拜礼),口称下官。和宋朝类似,当时几乎整个社会的人都歧视卫所兵丁,这种情况下,士兵们怎么可能还会奋勇作战,甘愿为国牺牲?</p><p class="ql-block">二是明朝军队精锐尽丧,让明朝面对蒙古从此由攻转守。从朱元璋1368年建立明朝起,明朝一直是经常性地主动征伐蒙古,如洪武年间蓝玉的捕鱼儿海之役,永乐年间的朱棣“五出漠北,三犁虏庭”,宣德年间,皇帝朱瞻基也曾亲征蒙古并获胜。但土木堡一战,明朝最精锐的三大营: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全军覆没,从此明军战斗力大幅度下降,再无力主动出击,后来的于谦数次战胜蒙古,也都是防御作战。</p><p class="ql-block">三是太监宦官集团的崛起。在立国之初,朱元璋就定下了“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的祖训,朱祁镇之前的几十年间,明朝也从没有宦官能够掌控朝政,影响中枢,但到了他这一任,宦官王振崛起,不仅直接导致了土木堡之变的发生,也为后来的刘瑾、汪直、魏忠贤等人蹚开了道路。</p><p class="ql-block">不过话说回来,土木堡之变导致的文武失衡,皇帝为了制衡文官,也只能依靠身边的宦官,扶植他们来和杨廷和、徐阶、赵南星等人打擂台。</p><p class="ql-block">一场土木堡之变,导致的不仅仅是明英宗朱祁镇和明代宗朱祁钰兄弟俩的皇位之争,更重要的是武将、文臣、宦官之间的权力失衡,这种失衡,最终经过两百年的放大,让明王朝彻底腐朽,并覆灭。</p><p class="ql-block">不过吊诡的是,土木堡之变的胜利方蒙古瓦剌最终也没好过,在之后的上百年里,蒙古各部再未对明朝造成过实质性的威胁。土木堡之变是明军不战自溃,虽然瓦剌部获利无数,但也因争夺战利品让蒙古兵戎相见,脱脱不花汗败亡,也先称帝。但也先为人又心胸狭窄,荒于酒色,土木堡之变后的第六年被其部下暗杀,之后瓦剌部逐渐衰微并分裂。</p><p class="ql-block">二、大明战神带路党鼻祖“叫门”天子汉奸皇帝朱祁镇</p><p class="ql-block">庸君,庸碌无为。</p><p class="ql-block">昏君,昏聩乱政。</p><p class="ql-block">暴君,暴虐无度。</p><p class="ql-block">邪君,精神失常。</p><p class="ql-block">明君,天下太平。</p><p class="ql-block">明英宗朱祁镇被誉为大明战神,又名叫门天子,他被俘后带领瓦剌军入侵明朝边境城市的带路党行为,称之为汉奸皇帝也实不为过。他坑了勋贵集团,让明廷文官做大,最后只能用太监制衡。一个人颠覆了几代人的心血,还杀了一个中兴之臣(于谦),让大明直接走下坡了。&nbsp;</p><p class="ql-block">朱祁镇之所以能够复位。不是朱祁镇厉害,而是朱祁钰作为皇帝有三大短板:1、身体差;2、无子;3、念兄弟之情。这三点只要有一个补上,都没有朱祁镇什么事了。前面两点,在朱祁钰壮年之时,大臣不得不从私心和社稷出发考虑其继任者,而朱祁镇是最佳人选;历史上也曾有迹可寻。后面那点,朱祁钰如果想杀兄的话,只要一个眼神,就会有人去办,必竞作为皇家,历史上这种例子可要比前两种多得多。而且,朱祁钰的皇后汪美麟,在朱祁镇复辟之后,因为携带了几片玉出宫,被朱祁镇直接抄了郕王府。这是何等凄惨的结局?!</p><p class="ql-block">明英宗,虽然庙号英宗,却没有见到英明在哪里,也没见他做过什么事,第一个崇信宦官王振,弄得朝廷乌烟瘴气,第二个,自己亲征,结果大家都知道,还做了带路党,说白了就是带头卖国的汉奸;第三个复位,实际上被人当枪使,抢了皇位,第四个,给敌人也先和太监王振立庙,大家没有看错,他确实这么干了。第五个废除殉葬制,只有这一个合格,还是有可能出于私欲 ,再看下他给他儿子留下一个什么国家,女真势力变强,荆襄百万流民,大明岌岌可危,景泰皇帝在位时提拔的于谦等很多有能力的都被他爹杀了或者流放,他一上位立刻给于谦这些人平反,把流放的弄回来,给景泰帝平反,恢复景泰帝号,扩建景泰陵为帝陵。他所做的事后人都看在眼里,连朱祁镇儿子都看不惯朱祁镇做法,给朱祁钰平反,肯定朱祁钰的功绩,后世对朱祁钰评价很高。&nbsp;</p><p class="ql-block">朱祁镇的两件“善政”,一条是废人殉,一条是赦免建庶人(建文帝的后裔),这两条都被人分析地清楚:比如废人殉,废后妃不废宫女太监,把景泰的妃子殉了;赦免建庶人,直接推翻永乐继位的法理。所以很多人得出一个结论:朱祁镇唯一的贡献是生了个好儿子。而且,这儿子不是他养的/他还想废了这儿子。</p><p class="ql-block">此外,朱祁镇还有一大牛逼事,就是叫门,也先攻打大同,朱祁镇亲自叫门,让大同守军开门投降瓦剌,为了骗开城门,还跟大同守将郭登攀亲戚,兄弟俩一个力排众议拒绝南迁死守北京,天子守国门,一个当带路党想方设法骗开自己人城门让敌军胜利。最后朱祁镇复位还给俘虏自己的敌军首领也先立个庙供奉,又给让自己被俘的宦官王振立个庙供奉,这操作已经超越正常人的认知了,昏君这个词已经不能形容他了,他已经超出这个范围了。另外,明英宗复辟之后,解散了于谦组建的以备操军和备倭军为核心组建的十团营,不设京营,直到成化三年,明宪宗朱见深才在反对声中,重建十二营。</p><p class="ql-block">景泰皇帝朱祁钰做到了天子守国门,崇祯皇帝做到了君王死社稷。同样是大昏君天启帝朱由校都不敢称明朝第一昏,朱由校要是称第二只有朱祁镇敢称第一昏,他昏的程度就连天启也自愧不如。</p><p class="ql-block">朱祁镇是明朝第一昏,也是第一个昏君,明朝前几个都不昏,可能是前几个把昏都攒下来了都弄他身上来了。历史上,大一统王朝皇帝被俘的就三个,西晋两个,然后就是他。晋愍帝永嘉之乱被俘到朱祁镇土木堡被俘有1100多年,所以朱祁镇这方面也是“千古一帝”。他的庙号应该叫“明昏宗”才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北宋不是大一统王朝,只能算小一统王朝,所以没算徽钦二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