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秋意渐浓,时光清浅,采一束光阴拂过心间。在这醉美的深秋,我们共赴一场语文片区教研。</p><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整合新教材、拓展新思维、开创单元教学新篇章,促进教师专业技能发展。10月24日,烟台大学附属小学片区走进附小翡翠校区,开展主题为“整合拓展新思维,单元教学创新篇”的教研活动。解甲庄中学、冶头小学、附小石明校区、附小本部、附小翡翠校区参加了此次活动。</p> <p class="ql-block"> 本次片区教研是由附小翡翠校区曹姣楠老师带来的五年级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曹老师教学内容上层层递进,步步“精”心。整堂课紧扣单元要素,语文味十足。</p> <p class="ql-block"> 解读诗题,生成疑问</p><p class="ql-block"> 读懂诗歌的题目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教学伊始,曹老师就让同学们结合注释从《示儿》《题临安邸》的题目中了解信息,并提出自己理解题目后产生的疑问,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又能帮助学生在后续学习过程中理解诗歌的内容。</p> <p class="ql-block"> 明意悟情,习得方法</p><p class="ql-block"> 在教学《示儿》时,曹老师先让学生结合注释去理解诗句的意思,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反复朗读体会情感。又结合本单元的学习要素——“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学生体会情感的节点适时出示相关资料,帮助他们更准确的感悟诗人情感,最后总结提炼出“抓关键词”“结合资料”这两个体会诗歌情感的方法;接着在学习《题临安邸》时又强化应用了“结合资料”这一方法,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结合资料”对于体会情感的巨大帮助,深深感受到了两首诗中所蕴含的诗人浓浓的爱国之情。</p> <p class="ql-block"> 迁移学法,自学新词</p><p class="ql-block"> 曹老师“由扶到放”,在拓展延伸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凭借学习任务单,借助学到的体会诗歌情感的方法,去体会《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这首词的情感,并出示相应的评价量表,对学生及时进行评价与反馈,让学生真正掌握方法,会用方法,这正是“教学评一体化”的展现。</p> <p class="ql-block"> 学其所长,研有所得</p><p class="ql-block"> 课后,老师们积极参与评课,聚焦新课标理念的课堂落实情况,积极发言、各抒己见,虽然角度不一,但都见解独到,老师们在评课议课中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学其所长,研有所得,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氛围。</p><p class="ql-block"> 冶头小学李娜老师认为:曹老师整堂课情感把握比较准确,紧扣语文要素,紧抓关键词,课程完成度较高。同时她也提出自己的建议:在“王师北定中原日”这句中,如果紧抓“定”字,指导朗读读出坚定的语气,课堂氛围会更好一些。另外,“抓关键词”和“结合资料”这两种学习方法更早出示会有助于后面的教学。</p> <p class="ql-block"> 附中本部老师点评到:曹老师课堂上教学思路清晰,资料补充全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同时体现了教与评的一体化。同时提出:古诗词教学如果按照“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通文意”的教学顺序会更好。</p> <p class="ql-block"> 附小石明校区张老师同样认为要加大读的力度,要多读才能多多感悟诗情把握诗情。从而更好的掌握。同时课堂也要实现教评一体,多多评价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p> <p class="ql-block"> 解甲庄刘婷竹老师指出:曹老师的课思路清晰,稳抓单元语文要素,培养学生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注重学生评价。建议以诵读贯穿课堂始终,使学生熟读成诵,以达到升华情感的目的。注意丰富资料的形式,用文字、视频、音频以及插图等调动学生多重感官,促进学生的理解,提升课堂效果。</p> <p class="ql-block">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本次片区教研有效架起了教师间相互沟通的桥梁,让广大教师感受到了携手前行的温暖和凝心聚力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语文教学研讨之路道阻且长。</p><p class="ql-block"> 我们每一次活动、每一次研讨,都是积跬步至千里的过程,让我们在思考和实践中前进,在教学与研讨中不断成长!</p><p class="ql-block"> 智见教研,点亮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