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雪窦寺位于雪窦山风景区,周围青山苍翠,鸟语花香伴飞瀑古潭。雪窦山游客中心离蒋氏故居不远,如果夜宿溪口镇,早起的时候也可以步行过去,大约二十几分钟。</p>  <p class="ql-block">雪窦寺开创于晋代,声名远播,古往今来获得诸多殊荣,是名扬四方的千年古刹。这里是弥勒道场,也是五大佛教圣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我们上午8点多到达雪窦山风景区第一站雪窦寺。俗话不是说吗?拜佛要趁早😂。</p>  <p class="ql-block">弥勒宝殿前有两颗千年银杏树,雌雄各一。时光悠悠,岁月变迁,而这两棵银杏始终屹立,也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摄影爱好者。可惜我们去的时间尚早,银杏叶尚未轮回至最美姿态。</p>  <p class="ql-block">碧叶青瓦黄墙,也是另有一番意境。</p>  <p class="ql-block">蒋介石幼年到雪窦寺游玩,被寺中法师断言其有帝王之尊。1927年被迫下野之后,回溪口老家祭祖,曾再去雪窦寺解惑。</p>  <p class="ql-block">路过斋堂,忍不住好奇心。</p>  <p class="ql-block">正漫游间,见一师傅在敲法器,悠长之音伴青烟袅袅,散入山中。</p>  <p class="ql-block">原来是有人在请寺庙的师傅做法事。</p>  <p class="ql-block">继续向前,露天弥勒大佛逐渐现身。</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山路上拍摄的两张大佛远景。青山环绕,安定祥和。</p>  <p class="ql-block">大佛面前,有四大金刚镇守,八大明王位列台阶两侧。</p>  <p class="ql-block">说实话,我不太认得他们是谁。</p>  <p class="ql-block">平台两边各有三个圣女,呈半坐半跪敬祈状。</p>  <p class="ql-block">露天弥勒大佛,是全球最大的露天坐姿弥勒铜像,又名“人间弥勒”,由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法师题写。最近几十年,佛教中最受敬重的应该就是星云大师了。他幼年随外祖母信佛茹素,12岁出家,96岁逝世。据说在剃度时因持戒师手重,烧坏了头盖骨,且伤及神经。以至于后面如何努力,都领悟不了佛法,常被讥辱。师傅让他虔诚祭拜观音菩萨,可以增长智慧。结果几个月之后,果然智慧大开,开创了佛教在末法时代的新盛景。星云大师下半生备受疾病折磨,仍一直点化救度众生,照亮了无数人的生活。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都曾受其教诲,比如:余秋雨,刘德华,李开复……</p>  <p class="ql-block">大佛前有333级台阶,我很喜欢这个数字。刘慈欣的《三体》,灵感可能来源于老子的“三生万物”,所以注定无解。333级台阶,寓意这充满喜乐悲苦千变万化的人世间,我们一级一级走上去,有时会停顿,有时会很累,有时会充满希望,但最终得解脱😃。</p>  <p class="ql-block">相传在五代时期的奉化有这样一个和尚,他总是笑嘻嘻的,手中拿着一个布袋。别人给的东西,好坏一股脑全装进去,但是从来没有人见过他把布袋子里面的东西倒出来,而布袋却总是空空如也。他常常说:“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辨十方,入时观自在”。布袋是本心,是佛性的象征,最大的特点是虚空,同时又很广大、无挂无碍、自由自在。</p>  <p class="ql-block">布袋和尚的形象,即是弥勒佛的化身。大大的肚子,是因为大度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他说:“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宽却肚肠须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p>  <p class="ql-block">低眉颔首,开怀大笑,笑一切可笑之事。“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左手布袋,提的是智慧,右手佛珠,放下的是执念。悟透布袋,哪里还有布袋?!</p>  <p class="ql-block">“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睹人青眼少,问路白云头”。布袋和尚以幽默风趣的方式保持着自己的平和心态。</p>  <p class="ql-block">布袋和尚说,“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底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看似在插秧,其实说的是修行。经常积德行善,孝敬父母,帮助他人,这些行为就好像在田地里插秧一样,踏踏实实种好自己的福田,自然会有收获。</p>  <p class="ql-block">大佛基座三层,基座旁有台阶可直通一、二层,若要至第三层抱佛脚,须得坐电梯上去,便可得偿所愿。关于抱佛脚,个人原因,没有去。佛陀普度众生,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唯有放下执念,方得正悟。</p><p class="ql-block">我对菩萨,一无所求。</p>  <p class="ql-block">佛教认为,人人皆可成佛。佛,是觉悟了的人。拜佛,其实拜的是自己。人心本就千变万化,所以千佛千面。慈眉善目?凶神恶煞?还是笑意满怀?于不断叩问中觉悟,于觉悟间明心见性。</p>  <p class="ql-block">基座一层,像一个环形的展览馆,有弥勒佛不同姿态的雕像,有以雪窦寺为主题的绘画展览。</p>  <p class="ql-block">看着他,感觉自己的嘴角也会不自觉上扬😊。</p>  <p class="ql-block">我最喜欢的是这一幅。</p>  <p class="ql-block">基座一层正对阳光处,挂满了声音悦耳的风铃。走近细看,上面写满善男子善女子的美好祝福!我在世间行走,岂能毫无所愿?让自己的心愿伴这铃音,随风飘散罢。山会听见,水会听见,树会听见,鸟会听见,云也会听见。</p><p class="ql-block">如此,便已足够。</p>  <p class="ql-block">深秋的红枫,伴着青色的屋宇,一派祥和宁静。我想那些远道而来的朝拜者,所求不过心安。若是有一日山重水复,来此清修亦是不错的选项。</p>  <p class="ql-block">只是六祖慧能云:“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只是人间多烦恼,比起在寺,在家是尤其困难啊!</p><p class="ql-block">山高水长,任重而道远,且慢慢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