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会议开始,张校长希望大家带着以下四个思考参加今天的研讨会:</p><p class="ql-block">1、“乘法计算教学”教什么?</p><p class="ql-block">2、“乘法计算教学”怎么教?</p><p class="ql-block">3、如何理解乘法运算本质的一致性?</p><p class="ql-block">4、计算教学中如何打通算理,沟通算法?</p> <p class="ql-block"> 麻丽丽老师执教的是三年上册的多位数乘一位数,这个是学习第一次接触乘法竖式的书写。我们需要重点强调书写的格式及计算顺序。麻老师借助前边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口算乘法,结合小棒图突破算理,明确算法,一节课行如流水,水到渠成。这节课为后期孩子学习乘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张芳老师执教的是四年级上册的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个是小学段乘法的最后一个竖式教学。张老师的课温文尔雅,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通过三次对比教学,感受到了类比思想,明确了算理及计算方法,学生听的明白,学的扎实。</p> <p class="ql-block"> 最后我们上了一节特殊的“课”,老师当学生的课堂显得尤为有趣。课上我们积极发言,段老师的课从数桃子入手,在圈一圈,摆一摆,写一写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用乘法解决问题产生的必要性。借助12个磁力扣解决了3×4=12和2×6=12,通过动手操作,学生更能理解乘法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除了对本次课的期待,还有就是期待张校长的报告:《通读教材 沟通联系 感悟乘法运算本质的一致性》。张校长结合《新课标》要求对小学阶段的乘法内容,进行了细致、系统的阐述。讲了加法是对计数单位的累加,而乘法是对计数单位成倍的累加过程。并对乘法在各个年级的分布情况以及例题中不同的呈现形式都做了详细的讲解。比如说:所有的运算都是对计数单位的计算时,拓展到小数部分,0.1×0.1就是0.01,也就是产生了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多么神奇的一件事情,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真的是这样,课不研讨不入心,虽然我没有悟透很多点,但是一定要保持一个热忱的心积极进取学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