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明月山,属武功山脉,地处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北段,位于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span style="font-size: 18px;">境内,</span>山体呈东北—西南走向,主要由太平山、玉京山、老山、仰山等十二座海拨千米以上的山峰组成,<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因山形似月,因此得名。</span>主峰为太平山,海拨1735.6米,<span style="font-size: 18px;">险峰争奇,云海茫茫,山高林茂,流瀑飞泉,生态环境良好。明月山</span>融山、石、林、泉、瀑、湖、竹海为一体;集雄、奇、幽、险、秀于一身;是一个以月亮情吸引人,用生态美留住人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明月山是我国唯一以“明月”命名的名山,其</span>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其名称的由来,有多种说法。一说是整个山势呈半圆形,恰似半轮明月,故称明月山。二说是明月山因“山上有石,夜光如月”而得名。唐代诗僧齐已诗云:“山称明月好,月照遍山明。欲上诸峰去,无妨夜半行”。清同治年间《安福县志》记载:“月山,即明月山。在治西百里,石洁如白雪,光照数里。上有仙坛,祈报甚多”。三是明月山下出过一个皇后,即公元1163年被册立的南宋宋孝宗赵昚的正宫娘娘,历史上的成恭夏皇后。她是明月山脚下的夏家村人,名叫夏云姑,小名“明月”,大家以她为荣,以她为贵,为了纪念她,就称此山为明月山。四是根据<span style="font-size: 18px;">神话记载,明月山为嫦娥的故乡,是当年嫦娥奔月的地方,人们</span>为了纪念这位嫦娥仙子,便将此山定名为明月山<span style="font-size: 18px;">。山顶有奔月石,蟾蜍石景点。</span></p> <p class="ql-block"> 明月山历史悠久,早在魏晋时期就常有游人前来游玩。韩愈、辛弃疾、范成大、黄庭坚、朱熹、徐霞客、严嵩等许多文人墨客或重臣名士都曾游览明月山风景,留下了大量作品与佳话。明月山还是宗教圣地之一,魏晋时期的道教祖师葛洪、葛玄曾经分别在明月山修行炼丹;唐代会昌年间,佛教禅宗宗师慧寂大师在明月山仰山创立沩仰宗,修建栖隐寺,后改名太平兴国寺,吸引大批海外僧众前来研讨佛法,香火至今兴旺不断。</p> <p class="ql-block"> 明月山以月为名,因月扬名,月亮文化是明月山的灵魂。旅游区把明月山的月亮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有机融合,形成了“山上月亮湖,山下月亮湾,沿途都是月亮景,处处体现月亮情”的情景交融的格局。将明月山打造成明月处处有,此山月最明的浪漫月亮之都,爱情名山。</p> <p class="ql-block"> 《云姑沐月》是依据南宋孝宗皇后被选入宫前的村姑形象雕塑而成。夏云姑(公元1133—1167年),明月山夏家坊人,小名明月,天生娇美,善良聪慧。南宋绍兴19年(公元1149年)初选入宫被宋高宗皇后看中,选作贴身侍女,后由皇后做主许配给皇太子赵眘,封为齐安郡夫人,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宋孝宗赵眘继位,夏云姑被封为贤妃,隆兴二年被册封为成恭皇后。为纪念明月皇后,当地人将云姑出生地旁的大山称为明月山。“云姑沐月”再现了当年亭亭玉立的云姑,正面向大山,张开双臂,正沐浴着似水如银的月光,享受和煦晚风的爱抚,放飞心中的遐想……</p> <p class="ql-block"> 嫦娥奔月的故事广为流传,但嫦娥在明月山奔月却鲜为人知。传说,远古时期英雄后羿射日,立下盖世神功,王母娘娘特赏其长生不老仙丹一颗。后羿不忍抛下爱妻独自成仙,遂将仙丹交由嫦娥珍藏。不久,后羿之徒蓬蒙得悉,遂起窃心。一日,趁后羿外出狩猎,蓬蒙便对嫦娥加以威逼利诱,欲强取仙丹。嫦娥刚烈,坚决不允,抱起仙丹便跑,蓬蒙紧追其后。嫦娥一口气跑到一座山上,已是筋疲力尽,恰遇两只神蛙,神蛙劝嫦娥服下仙丹。而嫦娥则心系夫君,无心服丹。情急之下,神蛙取来温泉水,劝嫦娥就着服下。说来神奇,嫦娥服下仙丹后,便飘然起舞,直奔月宫。一只神蛙追随其后,而另一只神蛙则留了下来,等着前来找寻爱妻的后羿。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仙子,便将此山定名为明月山,取意情爱之山、浪漫之山。</p> <p class="ql-block"> 咏月碑林。这里汇集了历代咏月、颂月的诗歌,由全国知名书法家撰写、雕刻而成。</p> <p class="ql-block"> 明月山被誉为月亮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漫步山间,曲径通幽处,竹影绰约,流水潺潺,别有一番韵味;享受那份独特的“月在山中行,山在月中明”的绝妙意境。</p> <p class="ql-block"> 六龟拜月</p> <p class="ql-block"> 月之路</p> <p class="ql-block"> 人行桥上,月随桥晃,故名“晃月桥”。晃月桥上相牵,月亮情之旅。</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公元1194年,</span>南宋著名学者、哲学家、教育家朱熹,应邀来到“仰山四腾阁”讲学。因受绵延奇山感染,诗兴顿起,欣然吟唱,即时做下五言律诗《袁州道中》,袁州,即宜春。朱熹诗林的若干景观石上刻有该诗首句“我行宜春野,四顾多奇山”和十二生肖,以供游客寻字合句,赏句添趣。</p> <p class="ql-block"> 朱熹诗亭介绍了朱熹生平和他所做的五言律诗《袁州道中》写作背景及《袁州道中》全文。公元1190—1194年,朱熹出任潭州(今湖南长沙市)知州期间,多次往来于宜春,见宜春群山秀美,石奇川清,便留驻明月山的“仰山四藤阁”讲学。一次,与其门客林择之、范伯崇等人从湖南到宜春,途中,为宜春绵延奇山所陶醉,为满目清丽秀水所感染,一时诗兴顿起,欣然吟唱。即时写下了《袁州道中》这首古今传颂的五言律诗。</p> <p class="ql-block"> 《 袁州道中》: “我行宜春野,四顾多奇山。攒峦不可数,峭绝谁能攀。上有青葱木,下有清冷湾。更怜湾头石,一一神所剜。众目共遗弃,千秋保坚顽。我独抱孤赏,喟然起长叹。”</p> <p class="ql-block"> 明月山索道,全长2898米,上下垂直高差1089米,设有中站。票价上行80元,下行70元,保险5元,行程时间十几分钟。</p> <p class="ql-block"> 明月山轻奢露营地位于明月山旅游区山顶,在山脚下乘坐缆车即可直达营地。</p> <p class="ql-block"> 从索道上站到小火车站,可乘电瓶车,单程票价15元,走路大约15分钟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 也有不少人选择步行过去。</p> <p class="ql-block"> 明月禅寺</p> <p class="ql-block"> 明月山小火车往返于明月山至羊狮幕之间,不去羊狮幕,不需要坐小火车。</p> <p class="ql-block"> 到月亮湖、青云栈道,经过梦月山庄度假酒店。梦月山庄位于海拔1600米明月山之巅,坐落在月亮湖畔,是全国海拔最高最豪华五星级观光度假酒店。梦月山庄酒店由主、副楼,多功能厅以及赏月广场和分布在月亮湖畔的10幢独立赏月楼(别墅)组成,总建筑面积25000平米。共有222间客房,380余个床位;有能容纳560人的用餐的中、西餐厅和烧烤间及可供380人观赏的多功能厅(剧院);酒店内居家养生、运动、娱乐等设施一应俱全。著名军旅评论家、作家朱向前来这里休闲度假,深有感触地评价:“梦月山庄水美、山美、雾美、月美”。</p> <p class="ql-block"> 月亮湖位于明月山顶明月庵处,该处有一平地,四面环山,仅北面有一垃口。监于其地形、地貌,也为了更好地利用明月山旅游区有限地水资源,特在该垭处修建一拦水坝,建一景观湖,名月亮湖。</p> <p class="ql-block"> 月亮湖因明月山而得名,位于海拔1530米的高山之上,湖面平静如镜,水质清澈,纯净甘甜,宛如一块镶嵌在明月山顶的琉璃。月亮湖水天一色,空气清新,安宁静谧,是不可多得的旅游度假胜地。</p> <p class="ql-block"> 人们远离城市的喧嚣,抛开世俗的杂念,在明月山环湖漫步,或泛舟湖上,与明月山的山水相拥相亲,感受诗画般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 柳杉,又名孔雀松,长叶孔雀松,常绿乔木,高达40米,胸径可达2米多。柳杉树干通直,树姿秀丽,纤枝略垂,树形整体呈塔形,对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等有较好的抗性,为主要园林绿化树种。</p> <p class="ql-block"> 走青云栈道,从星月洞下去。</p> <p class="ql-block"> 星月洞,位于海拔1500米的明月山顶,长150米,是一天然石洞,洞内不宽,狭窄处仅宽一米左右。洞内冬暖夏凉,四季如春,水溪潺动,石径贯通,迂回曲折。</p> <p class="ql-block"> 穿洞而出,就来到观景平台。</p> <p class="ql-block"> 观景台,凌于万丈悬崖之上,时常云蒸霞蔚,景象万千。站在观景平台上,远看群山<span style="font-size:18px;">翠峰如簇,近看</span>悬崖峭壁,壁立千仞,感叹大自然的造化。</p> <p class="ql-block"> 青云栈道,位于海拔约1530米的明月山山顶,始建于2008年底,于2009年9月建成,因其常年云雾缭绕,行走之上,有平步青云之感,故名青云栈道。栈道全长约3100米,起于梦月山庄,穿星月洞而出,止于月亮湖。其中悬空栈道1650米,星月洞150米,石级游步道1300米,玻璃钢桥20米。悬空栈道横亘于乌云崖峭壁之上,如盘云的游龙,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 青云栈道,是明月山的核心景点,它悬挂在绝壁上,环绕着明月山顶的乌云崖,<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侧是绝壁,一侧是万丈深渊,徜徉其上,远观群山,近看劲松,风景独好。</span></p> <p class="ql-block"> 明月山的黄山松,扎根在悬崖绝壁上,苍劲挺拔,千姿百态,枝叶平展如盖,侧枝横空斜出,仿佛张开双臂迎接远方的来客。</p> <p class="ql-block"> 明月山顶因海拔高,气候也是瞬间万变,时而晴空万里,时而云雾遮天。</p> <p class="ql-block"> 沿着栈道,游客可以欣赏乌云崖独特的气象奇观和嫦娥奔月、神龟探路、海豚望月、玉兔守月等景观。</p> <p class="ql-block"> 海豚望月石,相传,明月山这片山林还是一片海洋的时候,有一只海豚随海潮游到这里嬉戏,看见了从天而降的嫦娥,被她国色天香的美貌惊呆了。海潮退去,这只海豚却痴望着忘记了回游,当嫦娥飞回月宫,海豚仰望目送,并化成了这块石头,人们将之称为“海豚望月”。</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根独自耸立的菱形锥体状花岗岩石柱,高约 6m,直径约0.5-2.5n,形似一只<span style="font-size: 18px;">乖巧的</span>海豚跃出水面,仰头望着明月山,形成“海豚望月”景点。</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龟”是长寿的象征。眼前我们看见的就是明月山的神龟,它长年呆在明月山 山峦之中,吸取天地精化,在云海仙雾中神游,宁静而安逸,见到它的人都能沾上它的福气,健康长寿。它也在给我们传达一种“慢”的生活方式,“心外无物”,是一种修行。让我们远离城市的喧嚣,让身心回归自然,聆听内心的真我,感受与天地自然相往來的境界。这也是神龟长寿的秘诀。</p> <p class="ql-block"> 青云栈道设有好几个宽敞的观景台,观景效果极佳,景观丰富 ,几乎浓缩了明月山的最美风景。</p> <p class="ql-block"> “玉兔守月”石</p> <p class="ql-block"> “嫦娥奔月地”,它是明月山的传说由来。相传,嫦娥被蓬蒙追至明月山顶,情急之下呑下灵丹,药性当即发作而飘向天空。幸好顺势抱住一棵松树不让自己继续往上飘,又有两只侠肝义胆的蟾蜍相助,其中一只驮着嫦娥一同前往月宫为伴,另一只就与蓬蒙缠斗,最后同归于尽,化为明月山的山神。蟾蜍临死的时候还朝着嫦娥奔月的方向探望。希望他的同伴和嫦娥平安。眼前这只就是留下来被封为明月山山神的蟾蜍。</p> <p class="ql-block"> 从青云栈道下来,又来到了月亮湖。</p> <p class="ql-block"> 明月山至羊狮幕的高山小火车,行程3.95公里,开车时间15分钟,往返车票100元。检票进站,先乘电梯53米下到一层,走过一段长廊,就来到上车点。</p> <p class="ql-block"> 宽敞舒适的车厢。</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小火车</span>摇摇晃晃的爬山坡,穿隧道,<span style="font-size:18px;">缓慢地行驶在海拔1600多米的高山之上,穿梭</span>在群山幽壑之中,把你载到羊狮幕景区。</p> <p class="ql-block"> 仰山栖隐神寺,坐落在明月山集云峰之下,四面环山,南有白云山,东有书堂山,西有云峰,狮峰,<span style="font-size:18px;">山色优美,清幽宁静,</span>古人称之为莲池,是罕见的风水宝地。</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仰山栖隐禅寺是禅宗'一花五叶'之第一叶沩仰宗祖庭,该寺始建于唐朝会昌年间(842年),距今已有1164年的历史,开山祖师为慧寂法师。</span>仰山栖隐禅寺兴起于唐代,鼎盛于宋元,延绵于明清,清末道光年间几近毁于火炬。<span style="font-size:18px;">鼎盛时期有殿、堂、楼、阁二十八座,僧人逾千,在国内外有着重要地位和重大影响。</span>宋代著名文人黄庭坚、范成大、辛弃疾、朱熹等都曾慕名造访过。</p> <p class="ql-block"> 古老的栖隐禅寺,之前建筑全毁,只留下些许石墩和这只石造乌龟,还有两株千年银杏树。</p> <p class="ql-block"> 仰山栖隐禅寺,<span style="font-size:18px;">现在看到的寺庙规模</span>是二十一世纪初重建的。寺院具有独特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筑</span>风格和布局,<span style="font-size:18px;">依山势而建,依次递进,</span>一层高过一层,气势非凡。建筑整体通过廊庑的连接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闭合空间,这种设计不仅美观,而且实用,为寺院增添了一种庄严的氛围。<span style="font-size:18px;">几重大殿随着地势升高而依次飞升,白色阶梯交错而上,仿佛踏上漫漫朝圣之路。大雄宝殿位于半空中,仿若仙佛琼宫,一尊纯白观音慈悲地注视着世人,展现了禅宗文化的独特魅力。此外,寺院内的两棵千年古银杏树,历经千年风雨依然苍郁挺拔,成为寺院的一大景观。整个寺院与四周幽静的竹林和自然山水融为一体,展现了壮丽的美景。</span></p> <p class="ql-block"> 栖隐禅寺<span style="font-size:18px;">自2004年开始</span>重建,至2011年竣工,占地400多亩,累计投资达数亿元。寺院<span style="font-size:18px;">高大错落,</span>气势恢宏,主要有大雄宝殿、天王殿、山门殿、伽蓝殿、观音殿、祖师殿、钟楼、鼓楼、虚怀楼、藏经楼、聚贤阁、弘法堂、禅堂、斋堂、观音厅、云水老挝、万佛窟、广场、放生池等。整座建筑以明清风格为主,青瓦黄墙,与周围安静的竹林自然景观融为一体。2011年9月10日,栖隐禅寺隆重举行<span style="font-size:18px;">落成</span>开光、方丈升座、传戒等综合大法会。</p> <p class="ql-block"> 山门,上挂“敕建仰山栖隐禅寺”牌匾,彰显寺院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两株唐代银杏,据说是开山祖师慧寂禅师亲<span style="font-size:18px;">手所植,</span>至今已有1170余年。树高都在20米以上,东树围78米左右,西树围67米左右,<span style="font-size:18px;">枝繁叶茂,</span>高大挺拔。</p> <p class="ql-block"> 过山门,是一放生池,池上建有石桥,名罗汉桥。面前石墙“方圆默契”四宇,两侧台阶依山而建。中轴主体建筑层面为五大层,三个平台上为天王殿、观世音菩萨像和大雄宝殿。香火缭绕,宝铃轻响,一派庄严肃穆氛围。</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前的“方圆默契”影壁,体现了沩仰宗的宗风。方指事,圆指理,禅法注重理事如如,动则合辙,讲究师徒在接引过程中对宗旨的理解达到默契合辙。</p> <p class="ql-block"> 韦驮殿</p> <p class="ql-block"> 水池中,一尊汉白玉观音像,通体雪白。观音手执净瓶,眉目低垂,慈祥宁静。</p> <p class="ql-block"> 钟楼,下面是药师殿</p> <p class="ql-block"> 财神殿</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殿内供奉三世佛,背面供奉观音菩萨。大雄宝殿<span style="font-size:18px;">两旁分别为鼓楼和钟楼,</span>后面是弥勒内院,不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 鼓楼,下面是接引殿。</p> <p class="ql-block"> 地藏殿</p> <p class="ql-block"> 在寺院楼阁及通道上,多处见到“念佛是谁,照顾话头”八字。“念佛是谁”涉及到禅宗的“心性”和“佛性”等哲学问题,它探讨的是在念佛这一行为背后的主体是谁,即谁在念佛。这个问题旨在引导修行者深入思考自己的心性,探索念佛行为背后的自我认知。 “照顾话头”:这是对“念佛是谁”这一问题的具体实践方法。“照顾话头”意味着在念佛时,不仅要关注念佛的行为本身,更要关注念佛的主体,即“谁在念佛”。通过不断地提问和反思,修行者可以逐渐深入到自己的内心世界,探索自我存在的本质。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觉知,使修行者保持专注和宁静,提高自己的修行水平,从而更好地实践禅宗的理念。</p> <p class="ql-block"> 在仰山栖隐禅寺,感受千年古韵,在宁静的环境中寻得内心的平静与觉悟。</p> <p class="ql-block"> 郑谷草堂位于栖隐禅寺旁,建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公元906年,为晚唐著名诗人郑谷所建,是郑谷辞官退隐之处。公元909年郑谷去世后,草堂逐渐荒废。时隔100多年,北宋袁州太守祖无择主持重建郑谷草堂,后又废于山火。此后900多年,朝代更替,草堂一直无人问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为纪念宜春先贤、晚唐著名诗人郑谷,挖掘传承弘扬宜春优秀历史文化,宜春市关工委和宜春历史文化研究会发起重建郑谷读书草堂公益活动倡议。许多企业家捐资助建,爱心人士和众多乡贤踊跃捐款,短期内募集到了400多万资金。在社会各界同仁齐心协力下,郑谷草堂于2018年7月10日动工建设,不到一年时间圆满竣工。郑谷草堂为赣西民居夯土建筑风格,总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span>建筑面积约900平方米,由草堂、书房、老屋、长廊等建筑组成。其中草堂用于专家学者讲学交流,书房用于研习古诗文化,老屋用于接待专家学者。郑谷草堂重建落成,是宜春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盛事,为明月山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也为进一步优化旅游环境、提升旅游形象、丰富旅游业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宜春市明月山将以郑谷草堂竣工落成为起点,将其重点打造成为宜春传统文化青少年教育基地,为倡导全面阅读,感知文化魅力,激励青少年虚心好学、励志成才,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p> <p class="ql-block"> 郑谷,字守愚,唐末著名诗人,江西宜春人,郑史之子。自幼聪颖非凡,七岁便能吟诗作赋,才华横溢,令众人惊叹不已。他的才华得到了当时的文人雅士的赏识。在僖宗光启年间,郑谷考中进士,从此踏入仕途。昭宗乾宁年间,郑谷被任命为都官郎中,人们因此称他为“郑都官”。他曾经写过一首《鹧鸪》诗,被誉为警句绝伦,因此又被称为“郑鹧鸪”。郑谷一生热衷于文,痴迷于诗,留下诗作千首,入选《全唐诗》三百二十七首。他的诗才得到了时人的高度赞誉,被尊为“一字师”。</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郑谷的诗歌以清新自然、婉约柔美见长,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沉的情感。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span></p><p class="ql-block"> 公元904年,郑谷弃官回乡隐居,于仰山之中,集云峰下,建读书草堂,一时达官政要,文人僧侣,比肩往来。他力图忘却世事,解除思想负累,使自己归于澹泊,用教书育人的办法抒发情怀。然而,他毕竟是一名深受儒学熏染的士人官宦,当朝廷离乱甚至覆灭的消息不断传入耳中时,终是想超脱也超脱不了。因此,尽管住在了深山古寺之侧,终日与僧人为伍,内心的烦恼和悲苦还是拂之不去。他在这里度过了余生,最终在北岩别墅去世。他留下了《云台编》、《宜阳集》等著作,成为后人研究唐代文学的重要资料。</p> <p class="ql-block"> 宋·陶岳《五代史补》记载:“齐己作《早梅》诗,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之句,郑谷改‘数枝’为‘一枝’,齐己下拜,时人称郑谷为一字师。”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一字之师”。该故事说的是:唐朝湖南有个和尚,法号叫作齐己,很喜欢写诗,写的也很好,可算是诗僧。郑谷住在袁州,<span style="font-size:18px;">诗僧齐己</span>于是带着自己的诗作前来拜见。就《早梅》诗作求教。郑谷见其中:“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便笑着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遂改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span>已大为叹服,不由得提衣整装,举双手长跪而拜。从此,<span style="font-size:18px;">留下“一字师”的文坛佳话。</span></p> <p class="ql-block"> 郑谷草堂前,有韩愈祈雨台。传说,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夏秋之交,袁州大旱,经月不雨,溪谷见底,田禾枯焦,州民生计堪忧。大文学家、政治家,教育家,时任袁州刺史的韩愈,在城隍求雨无效的穷境下,他<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顾酷暑辛劳,</span>继而率领吏民到远在百里之遥的仰山神庙祭神求雨。不日,天降甘露,润泽州县,旱情得以缓解,百姓欢呼奔走。韩愈为民请命祈雨求福之举为后人传为佳话。仰山神也因此闻名南北,享誉华夏。唐以后,宜春州县长官祭祀仰山二龙神成为惯例。今在仰山神庙古址獭径潭旁,为当年韩愈之盛举,筑建祈雨台,彰显韩愈爱民仁政情怀,是为不忘前事,追忆先贤,永作纪念。</p> <p class="ql-block"> 祈雨亭</p> <p class="ql-block"> 韩愈仰山祈雨简介</p> <p class="ql-block"> 韩文公祈雨赋</p>